APP下载

谈校企合作在高校共享实验室平台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017-10-20马岩关宇

知识文库 2017年9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实验

马岩 关宇

“校企合作”是在探索高校共享实验室平台建设中总结出的一项体现职教特色的办学模式,这种新颖的发展战略在高校学生的实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就业分配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积极的作用,大大推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也为合作办学的企、事业单位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践已成为中央高教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它的发展顺应了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趋势,也满足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急缺的需求。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蓬勃發展在全国已成潮流,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努力探索极具特色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世态和大好局面。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就是众多举措中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它的运用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体制、课程改革建设以及就业分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作用。

1、“校企合作”为高等院校实验平台提供了多种培养模式。

“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是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求职市场上与本科生,研究生及高等职业专科毕业生同台竞争时该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在强调劳动者职业技能的今天,高等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生产型或应用型,市场需求什么样的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在素质、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校企合作”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高校所推行的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实行“前厂后院,前点后校”,“一专业一实体”,“订单教学”,建立模块化实验教学平台,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定向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学生毕业时由定向单位录用。学生在经过应用型教学实验平台的学习后,毕业趋向可分为就业,升学两大类。根据学生毕业后趋向不同,高校对学生进行了“分流”。部分学生希望升入高层次继续深造,此类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实验性研究工作的实践后,知识的认识程度更加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出大幅度提升。其余的大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实习、实训基地新型式教学共享平台,学生在同样经过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后,逐渐进入企业实验平台上工作,实习期满后如果双方都有意向,即可留在企业继续工作,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共享实验合作平台关系,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录机率。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的成本,而且企业还可以依靠高校丰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优势,在共享实验平台上获取更多的实验设备研发的多项技术革新,最终为企业赢得了丰厚的智力支持。校企合作的实验平台的建设不仅让企业提高了竞争力,也让高校跳出了“就教论教”的小圈子,在校企实验资源共享,“订单培养”、专业建设、就业、引进社会资本创新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新尝试。

2、“校企合作”实验共享平台建设为高校课程改革指明方向。

同我国其它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一样,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实践技能改革,不断取得进展。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也是最终归结为课程改革。可以说,课程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整套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其教学内容在基础理论上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专业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其课程体系主要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而两大课程体系的骨架由若干门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突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应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培养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这要求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高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和突破在于校企合作的深化和突破。只有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了解企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的实现需要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定位、内容组织、教授方式、教授手段、教材编写与使用、教师梯队的培养等方面的组织与实施, 从而确保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既反映当前的主流技术,又重视知识的适用性。校企合作可以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验共享平台,将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由于高等教育的特点所决定,应用技能弄高校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上,仅靠学校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大量依靠社会实验共享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对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開设课程,使高等院校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

3、“校企合作”为高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平台。

经多年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教师的最佳途径。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入企业进行锻炼,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企业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向学校推荐技术工程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及为学生岗位实践过程提供平台,学生在企业进行规范性的实验技能培训,即学习实验知识又运用到生产实验中去。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平台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践工作的无缝对接。

4、“校企合作”是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

有调查表明,目前公司的技术人员很难找到适合的,刚刚从学校毕业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定形模式。目前市场经济下工作的熟悉度是用人首要考核条件,即为“成品上线”,留给公司只有人文的培训。因此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很强的实践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让学生深入校企合的共享实验平台上加以实践,使学生拥有长时地动手实践际效,按照企业的需求方向培养自我,实现“订单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马上投入工作中,这样企业可以全程监控学员的培养过程,学生也可以保证社会工作状态。据统计,凡是与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后,企业对刚刚入岗的该校学生的认可度较高,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首选合作高校。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在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到学有所用,学生的校企实验活动为企业注入了一定的智力资源,构建了“共享”平台。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平台”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全方面的,不仅带动了高校的发展,也为企业增加了经济附加值,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构建了多渠道、多層次、立体化的产学双赢机制,实现了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归宿。2012年教育部号召高等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有效的指导。各高校并于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年度研讨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学院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高等教育特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在于:

①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实验平台,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训场所,同时学校为部分企业的职工提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业务进修,有效实现了岗位需求与技。

②能训练之间的“零过度”衔接。

聘请企业的专家作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高校应用专业教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以至于教师直接参與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有效实现了高校与企业实验平台之间的“零间隙”搭建。

③结合企业与高校的实际,企业为学校提供内部教材,提供实验设施、设备。学校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作为科研和教学的支撑,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标准之间的“零距离”吻合。

④实施“定单教育”模式,与企业签订“定单协议”,接收学生预就业,使企业早介入、学生早定位、岗位早适应。有效实现了“学生——职业——社会人”之间的转化。

与此同时,学院各个院系也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优势,为企业制定政策提供建议,为企业运营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为企业职工开展培训。高校也可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部分“定单”的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学院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结构、人才模式培养、实验室构建设施、实验设备的安装等等。这一系列的合作,实现了实验平台的“产学”有机结合,“定单教育”模式的实现。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为高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空,为高校的办学形式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校企合作是一株“并蒂莲”,“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办出优势,办出特色,为高等教育应用人才培养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协创新智库(LNKX2016B03);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3DB115)。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实验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毛遂自荐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