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都拉山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017-10-19郭彦武郭术双李长文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9期
关键词:张维绥化市歌舞团

郭彦武 郭术双 李长文

国家重点镇、全省文化先进镇、全省五星级乡镇……这一张张名片如果放在2012年以前的张维镇,连当地人都会认为是痴人说梦;如果说这些叫得响的名头是因文化而得来,到过张维镇的人可能都会撇嘴。

然而,五年来,“文化引领”让这个曾经连“上下水”都没有的小镇硬是换了模样。在北林区乃至绥化市,张维镇的变化被称为“红都拉山现象”,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居民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抱怨多;乡镇发展面临征地拆迁,矛盾多;农村空心化严重,不和谐因素多。”时任张维镇党委书记、如今的北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姚振良这样概括张维镇当年的境况。

而“三多”困境导致的全镇上下精气神不足,更是拖住了张维镇发展的步伐。如何破解“三多”难题,提振全镇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一个契机给了张维人以启迪。

原名“红石砬子”的红都拉山,在镇党委挖掘历史遗存和故事传说后,从一个不知名的山头儿一跃成为绥化市近郊热门的旅游目的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让山脚下西十一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人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

这个契机点燃了张维镇党委推进文化引领工作的决心,并将“一体两翼”作为文化引领工作的重要支撑。“一体”,就是以“党支部+歌舞乐团”为主体,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激发全镇人民昂扬的精神状态。“两翼”,“一翼”是建设文化广场,夯实文化引领的基础;“一翼”是创作镇歌、定期出版镇刊,打造全镇人民的“文化家园”。

文化引领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得法”、最有用的当属“党支部+歌舞团”。

2012年3月,张维镇党委整合全镇的歌舞乐团。整合后的歌舞团统称“红都拉山歌舞团”,自愿加入的社区歌舞团、村歌舞团则为“红都拉山歌舞团代表队”。张维镇文化站站长张晓军告诉记者:“镇党委还在歌舞团成立了党支部,目的就是在提高创作、表演水平的过程中,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振精气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张晓军,被选举为这个由干部党员和农民党员组成的党支部的书记。

“党支部+歌舞团”的效应迅速体现在比赛成绩中。成立一年,歌舞团便在“舞动龙江”广场舞比赛中拿了第五名,如今更成为绥化市民间文化活动中的“常胜军”。“镇党委的资金支持和各类比赛,增强了我们张维人的荣誉感、大局观。”歌舞团党支部委员王国喜感慨地说。

文化的力量在张维镇的2013年小城镇建设中得到了充分释放,化为如今的主干道东路商铺林立、宽阔整洁。“以前,东路违章建筑多。搞小城镇建设就要拆违,但居民普遍不配合,矛盾最集中、最多发,而拆违工作一旦中断,小城镇建设就难以为继。”歌舞团党支部委员卞树国介绍。一个居民因为对补偿标准不满意,一直反对拆迁,并带动周边的几户人家一同抵制拆迁。眼看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被拖缓,卞树国主动请缨,加入拆违调解队伍。“做邻居这么多年,也没踏进过他家门这么多次。”最终,在家长里短的交流中,卞树国做通了邻居的工作,助力东路拆迁突破了瓶颈。

制定农村彩礼标准、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调解邻里间各类矛盾……在关乎张维镇发展的每一幕里,歌舞团党支部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主体突出,讓张维镇的“两翼”建设实现了突破。自2012年始,镇址和9个村建起11个活动广场,每个广场的面积都不小于8000平方米。与此同时,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书画展、体育赛事、歌舞比赛,让“文化站的门槛都快被踩平了”;纸墨飘香的镇刊《红都拉山》,成了张维人抒怀的精神空间,营造了崇尚文化、崇尚阅读的学习氛围;张维小学校园里传出的《张维之歌》,述说着小镇的过去、畅想着小镇的未来……

“文化引领激发了群众的责任感和激情,也促使乡村干部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服务和发展上。”镇党委书记杨琦林感慨道,“人心向上,是我们取得每一项成绩的推动力,也是‘红都拉山现象的根源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维绥化市歌舞团
非公费师范生在读期间从教意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性教育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发展史研究
悬崖勒马
俄要重建红旗歌舞团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
朋友是一粒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