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见不一定为实

2017-10-19曹珺萌

电子竞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自闭症天才

曹珺萌

人通过各种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其中有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确然有几分道理在其中。

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却不一定是真实的。不足够的了解,让我们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从而产生不够客观的判断。

1我脑海里对于战争的印象几乎全部来自于荧幕。在绝大多数战争片中,“万骨枯”被弱化,令人记住的只有“一将功成”。号角吹响,将领高喊着“冲啊”跳出战壕,敌人的枪法永远不准,而英雄的土枪杆子则枪枪致命。或是一位身材灵巧、武艺高强的特工,入夜后凭借敏捷的身手悄无声息地穿过敌人的层层守卫,深入到敌军的栖身场所,轻取敌方上将首级之后全身而退……战场上每个人都能分清敌我,每个人都知道冲向何方,不见惊恐和畏惧,不见无助和茫然,更不见战时血流成河的悲惨与战后横尸遍野的苍凉。

这是战争真正的样子吗?我不知道那些每当国际局势剑拔弩张的时候说出“干脆打一仗”的人是不是真的无所谓战争,但我想他们也许真的不知道战争究竟有多令人恐惧。我也没亲眼见过。

电影《敦刻尔克》日前在院线上热映,豆瓣上8.6的评分代表着大量观影群体对导演诺兰陆海空三线描写这场经典战(撤)役(退)的肯定。他的镜头刻意回避了敌人,回避了大量的流血牺牲,回避了不可一世的英雄主义,有的只是几个看上去未经世事、好像刚从泥巴堆里爬出来的毛头小子,在不见硝烟的地方抱头鼠窜想要跨过横亘在家乡面前的多佛尔海峡。人类求生的本能在战场上变成了比多佛尔海峡更令人胆寒的无耻的劣根性,冒充医疗兵、躲在桥下等待上船的机会、挤到逃生出口旁边、为了减重逼迫其他人下船……没人能从容面对突发状况,没人能面对枪林弹雨而面不改色,没人希望自己是先死的那一个。

也许这才是战争更贴近真实的样子。

曾经我们看到一些英雄的画面,便以为那就是战争。其实我们错了。

2不久以前,“小朋友”画廊在朋友圈里刷了屏,这是一个帮助残障认识出售绘画作品的公益活動。扫描一个二维码,就会弹出一个H5,左右滑动就会看到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作品下面有作者的名字,年龄,以及他们的状态——“自闭症”,或者“精神障碍”等等。只需支付1元,就可以得到喜欢的一幅作品的高清大图,而支付的这笔钱将用于帮助这些残障人士。同时,在你购买后,你喜欢的这幅作品就会被分享到朋友圈,并带有一个获取该H5的二维码。

这里面不少作品在外行看来似乎确实可圈可点,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自闭症患者中绘画天才辈出”的普遍性错觉。

都说了是错觉,可见事实不是这样的。据项目发起方WABC(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看到的36幅画是专业老师在几年来1000多个学员的绘画中精选出来的作品,这并不代表一种普遍性。而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是不具备天才能力的。“自闭症之父”蔡春猪为此写道:“当你认为自闭症患者都具备某方面的‘天才能力,对大多数不具备‘天才能力的自闭症患者而言就是一种不公平。”而自闭症特教老师李老西也曾说:“我工作已经7年多了,教过的孩子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了,但是世俗意义上的天才我一个都没有见过。” 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没有独立行为能力,需要家长终生陪伴,他们无法正常表达情绪,只能通过哭闹、叫嚷甚至自伤的方式换取注意。许多患者的家长为此伤心、无奈,甚至想要放弃孩子和乃至自己的人生。

也许这才是残障患者更贴近真实的样子。

我们看到了一些患者的天赋,便以为大多数患者都是这样。其实我们错了。

3还是不久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一次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中表达了对电子竞技项目的质疑。他说:“我们希望给人们推广反歧视、反暴力和和平的精神。这和电子游戏不太一致。电子游戏大多和暴力、爆炸与杀戮有关。我们必须和他们划清界限。”而在更早的4月,他在泛美体育组织大会中就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彼时他称,电子竞技中的部分游戏项目与奥林匹克规则和精神相悖,并且表达了对电子竞技进入奥运会持有的保留态度。

我们确实在一些项目中比拼着谁的击杀更多更有效,我们确实在一些项目中拿着各种枪支并追求精准的爆头,但这真的代表电子竞技就代表暴力和杀戮吗?

体育项目中有自己的规则,游戏只是电竞项目进行竞技比赛的载体,它是事先制定好的规则,所谓的杀戮只是一种胜负的判定。单人项目,选手凭借个人能力,追求合理地策略运营和战术运用,适时地攻其不备;团体项目,选手通过彼此合作,最大化团队的能力,寻找对面队伍的破绽。期间,代表身体的操作速度,代表头脑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代表综合素质的心理抗压能力、协作能力等都是比拼的对象,且无一不和体育竞技项目相同。选手们为了成绩不断训练,磨练技术,开发战术。比赛的胜利让他们呐喊和雀跃,同时也带给喜爱他们的人以感动和振奋。它的巅峰是选手的梦想,它能让所有热爱它的人热血沸腾。

也许这才是电子竞技更贴近真实的样子。

巴赫先生只看到了武器和虚拟人物的死亡,便以为游戏没有正能量。这一次,我想他错了。

只有亲身经历或者体验过,才有更多发言权。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尝试电子竞技。

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倡导电竞入奥的支持者,去年我不成熟的一篇文章已经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但巴赫先生的误解或许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样的误会也许代表着电子竞技自身还不够成熟。提升和优化自身应该是当下更好的选择。当自身足够优秀的时候,相信会有更多外界人士愿意开始了解你,而足够的了解才能带来认同。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自闭症天才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天才or怪咖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电子竞技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