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统筹 盟区推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2017-10-19太谷县教育科技局

山西电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太谷班班资源库

太谷县教育科技局

县级统筹 盟区推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太谷县教育科技局

近年来,我们太谷县以信息化引领支撑教育现代化,将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概括为:加强“三项建设”,探索“四大模式”。

一、加强“三项建设”,构建区域信息化生态环境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县投资5000余万元,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了计算机教室。所有学校都是光纤入校,班均带宽达到4兆,“班班通”设备全部是电子白板或触屏式教学一体机,信息化设施设备达到先进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始终贯彻“以用促建”的建设理念。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012年,为侯城学校、阳邑中学两所“组组通”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试点学校配备了教学平台和学习终端;2014年,为太谷二中建成了“人人通”教学应用平台并配备了电子书包;为解决农村偏远学校无音乐、美术等小学科专职师资的问题,2015年建成了明星小学盟区的同步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同年,为解决城乡同步课堂互动视频传输问题升级了40多所农村小学的网络带宽。

2.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校长、教师信息化理念和应用能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我县的信息化能力建设目标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具备制作或完善教学课件的能力,熟练应用交互式白板教学的能力,制作微视频的能力,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重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先后开展了校长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培训、畅言教学系统应用培训、一师一优课的微视频制作培训等。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应用的开展,目前,我县100%的教师都能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在资源建设上,我县始终坚持“整合与引进并重、开发与应用齐抓”推进优质资源普及共享的建设方向。2008年开始,开展了“携手共建县域课件资源库”活动,鼓励一线教师将自已的学科课件上传至太谷教育信息网本地资源库,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互用。通过2008、2009年两年的建设,我县的县域课件资源库已形成了涵盖初中、小学各学科、各年级、各章节的系列化的课件资源库。2012年在立足我县“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成了太谷县导学案电子资源库。2016年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我们又建起了太谷县微课及微视频资源库。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推广山西基础教育网、晋中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资源,将省、市资源平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太谷教育网。目前,全县所有教师都可不受时空与地域限制,在太谷教育网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二、探索“四大模式”,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1.基于均衡发展的网络教研模式

我县区域性的网络教研起步较早。2007年9月,太谷教育信息网开辟教师博客平台,通过县直以校、乡镇以中心校为单位建立的博客群开展网络教研。2011年,借助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我县开展了基于“六大盟区”的网络教研。形成了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教研、组对组的校际视频教研。2015年,开通盟区互动系统并开展了更为便捷的、常态化的盟区视频互动教研。每月一次的盟区听评课、集体备课已成常态化。

借助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及我县盟区互动系统,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城乡结合等多形式的网络协作体系,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城乡“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2.基于“班班通”的课程深度融合模式

我们深深认识到信息化应用首先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常态化应用,如果连最基本、最基础的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都抓不好,又何谈教育信息化。

因此,2014年我们引入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来推进“班班通”的深度应用。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以其丰富的课堂教学交互功能、贴近教材的较为完善的资源体系大大激活了我县“班班通”的教学应用。我县的“班班通”应用也逐步从活动应用真正走向了常态化应用。2015年我们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统计分析云平台。全县各校“班班通”教室全部装有云平台终端。通过云平台,县教科局随时掌握各校多媒体课堂教学使用情况、各学科使用情况,定期对各校使用情况予以全县通报,并将各校“班班通”应用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这两大应用和分析系统的引入既保证了学校班班通教学设备应用的常态化,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度融合。

3.基于“人人通”的“翻转课堂”模式

2012年,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组组通”环境下的“双平台”教学改革试点在我县阳邑中学、侯城学校正式启动。经过多年的摸索,学校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两种侧重点不同的课堂学习模式。(自主课:基础达标—拓展延伸—小结归纳。合作课:小组合作—组组互动—交流展示。)

2014年,我县在太谷二中等学校开展了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人人通”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目前,高一、高二已基本建成较为丰富的学本资源库,该资源库不但有力的支持了学科课堂教学,更极大的支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智慧课堂系统与学本智慧资源库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4.基于“六大盟区”下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我县创新集团办学思路,组建了三大初中盟区和三大小学盟区。借助盟区内优质校、优质师资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课表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的同步课堂教学。

2015年,第一批覆盖23所中小学的明星小学盟区和太谷五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盟区同步课堂系统已正式建成并开展应用。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应用,2016年,明星小学及盟区内的优秀教师已合力承担起盟区内音乐、美术同步课堂的教学任务,确定每周四为同步课堂时间,授课内容已涵盖小学各年级美术课。五中盟区承担了盟区内非均衡科目的重、难点课程的授课任务和盟区内教研活动任务的组织和落实。

录播互动同步课堂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音、美等小学科无专职教师的现状,也较好解决了农村学校教研层次低、教师素质提升慢的问题,同时还大大促进了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力的助推了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目前,其他四个盟区的录播互动同步课堂系统已进入设备配备和培训布署阶段,2017年底,全县六个盟区的录播互动同步课堂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推进措施

1.行政推动

成立了太谷县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教研、师资、电教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主抓、多个部门共管的推进机制。建立了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考核机制,把学校的建设、校长的管理、教师的应用全部纳入考核,激发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典型引领

典型引路,全县推广,打造太谷二中“人人通”,阳邑中学、侯城学校的“组组通”,明星小学、太谷五中的城乡同步互动课堂等典型校及典型应用模式。通过这些典型校的实践应用,不断摸索、完善,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采取县域内观摩、现场会等形式推动全县的广泛应用。

3.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和运维机制。为了建立信息化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我们将地方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公用经费生均30元全县统筹使用。为保障学校班班通设备及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对信息化设备运维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按政府购买服务,学校负责使用的机制运行。

(责任编辑:韩庆辉)

猜你喜欢

太谷班班资源库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太谷任村乡:小萝卜做成大产业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成功举办
太谷:挑起总书记惦念的“金扁担”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难忘的“班班有歌声”
红梅少年
——重庆市永川中学初2016级6班班歌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