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白芷丰产栽培技术

2017-10-18王强付亮黄娟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生长习性栽培技术

王强+付亮+黄娟等

摘 要:该文介绍了川百芷的生长习性,提出了其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

关键词:川白芷;生长习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082-02

川白芷是伞形科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m,根圆柱形,有分枝,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cm,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川白芷是40种大宗药材药材之一,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等功效[1],还可用作化妆品、保健品、香料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稳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川白芷是由杭州引种而来,由于气候土壤适宜,加之精良的栽培技术,品质超越杭白芷,后来居上。南宋《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要求采用“川白芷”,可见其影响。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有“川东明珠”、“川东药库”等美誉,是川白芷的道地产区之一,农民一直有种植川白芷的悠久传统,本技术根据多年田间种植经验,结合文献进行试验实践总结而成,可显著提高达州地区川白芷的种植水平。

1 生长习性

白芷适应性强,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在23~26℃条件下生长最快,适合生长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含大量的磷钾矿物质的弱碱性钙质砂土[2]。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白芷主根深长,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壤30~40cm,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0~40t/hm2作为基肥,整平耙细后开厢,厢宽1.3m,沟深20cm,厢沟宽25cm,四周开好排水沟,以便于排水。表土应细碎疏松。

2.2 播种 川白芷在白露至秋分之间播种,播种前用温水浸种24h左右或用砂土混匀湿堆2d后使其充分吸水后进行播种。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按照行距30~35cm,株距23~27cm开穴,穴深8cm左右,播后洒水保证土壤湿润。

2.3 田间管理

2.3.1 间苗定苗 白芷出苗后,苗高5cm左右,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小苗5~7株左右。苗高10cm左右,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小苗3~5株左右,间苗时应选留叶柄呈青紫色的小苗。翌年早春3月上中旬,进行最后一次间苗即定苗,每穴定苗2株,按“拔大留小”的原则定苗[3],避免白芷生长过旺抽过早开花,影响白芷的质量及产量。

2.3.2 中耕除草 出苗后,每次间苗和定苗都应结合中耕除草,促使根系深扎,保持地内无杂草,减少养分流失。

2.3.3 追肥 科学追肥是提高白芷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施肥过多,生长过旺,易早抽薹、早开花,降低质量;施肥不足,生长不良,产量较低。一般追肥4次。第1、2次结合间苗进行,每次施人稀薄人畜粪水20t/hm2左右;第3次于定苗后,施入人畜粪水35t/hm2左右,加过磷酸钙0.03t/hm2左右;第4次于清明后,施入人畜粪水45t/hm2左右,再加草木灰0.15t/hm2左右,撒施于畦面,施后盖土。施肥后可适当培土,有利于促进根部生长,防治倒伏[4]。

2.3.4 排水灌溉 达州地区的气候环境特殊,农历8月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但不稳定。播种后,如土壤干燥应立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确保白芷的出苗率;白芷生长前期(播种后至翌年5月),基本无需浇水,注意排除地里积水,防止内涝,保证土壤湿润即可;生长后期(6月至收获),进入伏旱应每隔5d浇水一次,保证水分充足。

2.3.5 拔出抽薹苗 翌年5月,有部分植株生长过旺,过早抽薹开花,发现抽薹植株,应及时拔出。

3 病害防治

3.1 斑枯病 雨季来临时开始发病,危害叶片,发生时叶片出现暗绿色斑点,后期变为大斑,严重时致叶片最终枯死。防治方法:合理密植,降低白芷间湿度,发下病叶及时摘除,彻底清除残桩和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600倍液3次,间隔10~15d。

3.2 灰斑病 白芷生长后期发病,主要危害白芷叶片、叶柄及花序等部位。叶斑病初期病斑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为黄色,后期呈灰褐色,常多个病斑合成大枯斑,造成叶枯。防治办法:收获后清除残桩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5月中下旬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3次,间隔10~15d。

3.3 紫纹羽病 主要为害根部,初发生于细支根,逐渐发展至主根,发病初期,根的表皮出现黄褐色不规则的斑块,不久,病根表面缠绕紫红色网状物,甚至满布厚绒布状的紫色物,后期表面着生紫红色半球形核状物。防治办法:加强土地轮作,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晾晒,发现病株及时挖出、烧毁,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3次,间隔10~15d。

4 虫害防治

4.1 红蜘蛛 每年3月初开始为害白芷,干旱少雨季节发生严重,6—7月为高发季节,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而造成减产,红蜘蛛为害初期叶片出现黄色针尖样斑点,后期使叶片出现焦枯,似火烧状,俗名“火龙”,具有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成虫群聚在叶片、残株及根部越冬。防治办法:白芷收获后,清除田间残叶及杂草,为害初期用4%杀螨威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3次,间隔7~10d。

4.2 黄凤蝶 幼虫咬食叶片。防治办法:在幼虫发生初期可进行人工捕杀幼虫及蛹,发生数量较多时可以90%美曲膦脂800倍液或者虫菌300倍液喷雾3次,每隔5~7d喷施一次。

5 采收加工

5.1 采收 翌年8月中旬,在茎叶开始枯黄时采收。过迟根部会腐烂或重新发芽,消耗养分,影响产量和质量。采收时选择连续晴天进行。先将地上部分割除,然后细心挖出全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2 加工 挖出全根后,去净枝叶、泥土、须根,按照表1所示分级,分别摊开晒干,晚上收回堆放,忌夜露雨淋,否则会黑心、霉烂。采收期如遇阴雨天,可用35℃烘箱烘干,切不可采用熏硫防烂的方法,大量资料表明,硫熏后白芷内的香豆素及挥发油含量大幅度降低,同时硫化物残留容易超标,造成药品安全问题。

6 結语

大量研究表明,白芷的茎、叶均还有一定量的香豆素,每年的白芷根用量极大,大量的地上部分被药农焚烧还田,即污染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因此,进一步开发白芷白芷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如:做食用菌培养料,生产功能性食用菌;加工饲料,运用于精细化养殖等。如此不仅提高了白芷的综合利用率,更增加了药农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M].北京:中药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彭成.中华道地药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雷凤燕.川白芷栽培的关键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5(2).

[4]苑军,殷霈瑶,李红莉.白芷的生物学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1):43-4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长习性栽培技术
蚕豆有限生长习性的遗传分析与种质筛选
荞麦的生长习性及高产种植技术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羽扇豆的栽培与管理
半红树种银叶树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