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型农业高校农科本科生科研能力状况调查报告

2017-10-18唐庆峰江俊起潘月敏檀根甲操海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本科生安徽教研

唐庆峰,江俊起,潘月敏,檀根甲,操海群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教研型农业高校农科本科生科研能力状况调查报告

唐庆峰,江俊起,潘月敏,檀根甲,操海群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科研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教研型高校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明显的不足。基于教研型农业高校的农科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的实证调研,从学生角度分析目前在教研型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农业高校农科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并构建适合教研型高校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教研型农业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

Abstract:The research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is basic tasks of teaching,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Currently there are obvious shortcomings in training students'research ability for mos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of agriculture undergraduat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universities research compet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exist to carry out aspects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competence build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forthe agriculture universitiesundergraduate research competenc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training for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typ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to provide evidence.

Key words:Teaching&Researc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ndergraduate;Research capacity;Status

社会用人单位选人标准不仅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对本科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提高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一直徘徊在通才与专才的探讨之间,关于高校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也主要在研究型大学展开。当前,我国多数高校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已经明显滞后于时代的要求[1]。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依赖于科研的发展,农业学科也不例外。农业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农业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学科的发展要靠科研水平来提升。但是对于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强调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教研型高校来说,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普遍较少,较多本科生缺乏独立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

本论文基于安徽某教研型农业高校的农科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的实证调研,从学生角度分析目前在教研型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教研型农业高校农科本科生科研教育提供依据,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打开新视野和积累新经验。

一、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依据自行设计的“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以大学本科生对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能力、科研意识与态度、资料收集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等为内容进行设计。

问卷法是通过匿名调查的形式,力图真实了解学生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态度和经验。根据调查需要,从该校的4个农科专业中抽取了大四年级共382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学生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统一指导语。共发放问卷382份,收回问卷382份,其中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达90%。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能力

调查显示,“喜欢所学专业”的占44.6%,“不喜欢所学专业”的仅占8.7%;自认为专业成绩良好以上的学生占84.9%;“了解及基本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占87.0%,“不关注本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仅占13.0%;“对本专业前沿事务有兴趣”的占85.8%,“不感兴趣”的仅占14.2%。但在阅读本专业学术论文方面不容乐观,有30.2%的调查对象在大学四年里从未阅读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这很可能与大学生课程学习任务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压力大和任课教师对学生阅读学术论文要求低有很大关系。总体来看,经过近四年的专业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比较认可且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具体情况可见表1。

表1 所学专业认识能力调查表

(二)本科生的科研意识与态度

大学生对于参加科研活动的态度上,“很感兴趣”的占28.4%,“有一定兴趣”的占56.5%,“没兴趣”的占15.1%;在“认为参与科研是否有必要”方面,85.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或有一定必要,14.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在“参与科研活动的首要原因”方面,“兴趣爱好”的占25.2%,“积累荣誉”的占33.9%,“学业要求”的占40.9%,只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是受 “兴趣爱好”驱动;在“参加过学校或学院举办的学术讲座和科研活动”方面,“经常参加”的占15.1%,“偶尔参加”的占72.7%,还有12.2%的调查对象在大学四年里从未参加;在“参加过学术竞赛或老师的科研项目”方面,“经常参加”的占4.6%,“偶尔参加”的占62.9%,还有32.5%的调查对象在大学四年里从未参加。调研结果说明,教研型农业高校的农科大学生对于科研能力培养会带给自身益处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不排斥科研活动,但在实际行动过程中,不少调查对象在这方面还是缺少主动意识,这可能与大学生目前的课程学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对于科研活动无暇顾及有很大关系。具体情况可见表2。

表2 科研意识与态度调查表

(三)本科生资料收集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信息的检索和搜集、筛选和确定等是每项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确定课题、检验选题是否有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环节。“能熟练和会使用中外文数据库”的占89.8%,“不会使用中外文数据库”的占10.2%;“经常和偶尔动手查阅专业相关资料”的占87.8%,“从未动手查阅专业相关资料”的占12.2%;大部分同学较难和很难读懂专业外文文献,占调查对象的88.1,只有11.9%的调查对象能容易读懂外文相关文献。调研结果说明,大部分调查对象都会使用现代工具检索并收集相关资料,但专业外文阅读方面亟待加强。撰写科研论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总结记录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大部分同学较欠缺和非常欠缺论证能力,占84.9%,只有15.1%的调查对象具备该能力;在“写科研论文时主要感觉什么最困难”方面,“结构难定”的占42.9%,“缺乏语言”的占24.1%,“缺乏思维”的占33.0%;在“写科研论文时主要内容如何构建”方面,“自己思考独立完成的较多”的占25.2%,“既有自己思考,也有拼凑”的占63.5%,“从各处拼凑而完成的较多”的占11.3%。调研结果说明,大部分调查对象平常很少写科研论文,缺乏锻炼,对科研论文的写作知识不了解。具体情况可见表3。

表3 资料收集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调查表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本科生科研能力“多元协同”的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我国教研型高校在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对学生科研工作不够重视,精力与经费投入不足;有的对学生科研工作管理不够规范,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部分教师教学时不太注重高校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没有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等等[3]。通过构建课改教改协同、师生间科研协同、学生间科研协同、学生社团间科研协同、校内外科研协同以及三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协同等“多元协同”机制,切实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经验[4]。

(二)注重过程控制和激励机制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努力。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时间长、方面多、环节多,做好过程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培养要渗透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5]。要根据培养要求,细化具体内容,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培养过程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有评价、有激励,不断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技巧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科生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更多的动力,知难而进。因此,科研激励机制也是必要的[6]。一方面,教师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成果纳入学生的评价和成绩考核中。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框定的课程的学习,还有发挥创造力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完善大学生科研激励机制,明确对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奖励细则,尤其对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科研能力是大学生未来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7]。本次调查所选高校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水平都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师也普遍把科研的主要参与力量集中于研究生身上,没有着力引导和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尽管设立了本科生科研项目,但由于参与面有限,要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还需要时间;学生科研意愿很高,但受到浮躁的社会氛围影响难以静下心思考,且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课业压力较大,存在学习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认为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事而不敢参与。参与科研项目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作为教学研究型高校,应当逐步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1]贺文慧,李光龙.教研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基于安徽大学的调查 [J].高教论坛,2012,(4):71-73,86.

[2]朱娴,吴涧.研究教学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 [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08-112.

[3]董惠民,史玉华.历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渐进式培养的探索[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35-38.

[4]王锋,王烂辉.本科生科研能力“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4):108-112.

[5]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2-154.

[6]王利,钟金城,郭春华,江明锋,代敏,袁桂萍.本科生科研能力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08-110,114.

[7]惠阳,陈文豪.关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4,(6):7-13.

编辑:崔月华

Investigat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eaching&Research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NG Qingfeng,JIANG Junqi,PAN Yuemin,TAN Genjia,CAO Haiqun
(School of Plant Protectio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6)

G525.5

A

2095-7327(2017)-07-0009-04

唐庆峰(1981-),男,安徽池州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江俊起(1974-),男,安徽怀宁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潘月敏(1978-),男,山东日照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病理学。

檀根甲(1963-),男,安徽望江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病理学。

操海群(1975-),男,安徽繁昌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药学。

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项目号:2016jyxm0316),安徽农业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项目号:201537XM6),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号:2013zdjy063)。

猜你喜欢

本科生安徽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