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丝”故事

2017-10-18

西江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海丝梧州槟榔

峥 嵘

“海丝”故事

峥 嵘

岭南自古多瘴气,但有一种习俗被认为可以抵御瘴气,即嚼槟榔。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就称槟榔有“下气及宿食,消谷”的功效。到了唐代,《岭南录异》载:“交州地温,不食此无以祛其瘴疠。广州亦啖槟榔,然不甚于安南也。”俗语云“一物治一物”,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草木繁盛,湿热气候损人健康,然岭南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能入药以驱疾治疴。其中最广为人知、简约易行的方法就是:饮凉茶。凉茶,也就成了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饮凉茶,在两广地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保健疗病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在这一期刊物中,就介绍几款列为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药物和治疗方法,如著名的梧州桑寄生茶、潘公平跌打还魂丸、三蛇百草万应止痛膏,以及瑶族浸浴、烧穴位疗法、针挑血疗法等,这些来自民间的土方土药,凝聚着民间的智慧,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的创造发明,经过岁月的淘澄,又伴生出一些传奇故事。它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名副其实。

饮用动植物酒,也是一种极具梧州特色的保健疗病之法,其历史悠久,名噪粤港澳。其中龙山牌动植物酒,更是沿“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各国,成为广西名特产。《丝路连港澳 美酒下南洋》讲述了梧州动植酒的历史故事。作为汉代就已经是岭南商业重镇、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的梧州,那些出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与物产,绝不仅仅是六堡茶和三蛇酒,这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发掘和研究,这些“海丝”上的“明珠”,不仅是梧州的文化品牌,也是广西的文化品牌,是广西“海丝”文化的重要内涵。

另一个“海丝”故事是“一门四太守”的士燮家族。士燮是苍梧人,他的“威武”不仅在于兄弟四人均为岭南各地太守,汉代岭南那些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如合浦、徐闻、雷州半岛等,都在他兄弟几个的管辖之下,且他还是一位在古代越南颇有影响的人物,越南人尊称之为“士大王”,雄踞南天,威尊无上。《三国志·士燮传》记载了交趾太守士燮兄弟出行的盛况:“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可惜,如今我们对士太守及其著作、诗作的研究,尚不如越南学者。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视察广西时指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诚哉斯言。讲好“海丝”故事,讲好广西故事,吾辈自当努力。

猜你喜欢

海丝梧州槟榔
中共梧州城工委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