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体系与审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2017-10-17魏雪梅朱明亮杨千钧

地理信息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测绘基础资产

魏雪梅,朱明亮,杨千钧

(1. 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2. 安徽省智慧城市与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3. 安徽省审计厅,安徽 合肥 230031)

0 引 言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摸清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重点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2]。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涉及多项资源与环境核算难题,不仅需要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还需专业科研力量的参与[3]。针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自然资源类型多、技术水平要求高、信息数据繁杂、主管部门多的特点,利用信息化审计技术显得尤为必要,也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有效途径[4]。信息化审计分析的核心任务是,对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专题数据与相关的现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领导干部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状况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体系,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审计分析,实现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1 数据体系建设

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体系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化的核心。数据体系建设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的基础,数据体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涉及到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多、数据标准不统一,无法在统一的平台中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体系,为审计人员开展信息化审计分析提供数据源。

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体系由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工具和质量控制体系4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体系构成图Fig. 1 Data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包含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和测绘部门基础数据,自然资源专题数据是审计分析的对象,测绘部门基础数据是对自然资源状况的如实反映。围绕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和测绘部门基础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工具与质量控制体系。

1.1 数据来源

自然资源专题数据来源于国土、环保、林业和水利等部门的管理或规划数据。从中选取审计所需的专题数据,按照建库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空间关系与逻辑一致性处理,在现势性、准确性、丰富性等方面达到最优。

测绘部门的基础数据侧重于从自然属性进行描述,是审计的重要依据,主要来源于基础测绘数据、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

1.2 数据库设计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时间和空间是能够描绘记录自然资源变化的唯一、最有效的载体,离开了时空,自然资源利用的情况就无法记录,更无法展现,因此必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时空数据库,才能准确地用于自然资源的审计工作。

针对审计业务需求,基于各个部门数据,经过数据加工、时间信息添加、数据重组,建立时空数据库,包括来自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时空专题数据和来自测绘部门的时空基础数据两大类型,概念模型图如图2所示。

图2 时空数据库构成Fig. 2 Spatio-temporal database structure

1.2.1 时空专题数据

自然资源部门的时空专题数据包含了国土数据、环保数据、林业数据、水利数据以及其他部门的数据。概念模型图如图3所示。

图3 时空专题数据概念模型图Fig. 3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spatio-temporal special database

1)国土数据包括土地调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地籍管理、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和土地整治等方面的专题数据。

2)环保数据包括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专题数据。

3)林业数据包括自然保护区、林业调查、林地现状、造林验收图等专题数据。

4)水利数据包括水功能区、水利普查等方面的专题数据。

5)其他部门数据包括统计、农业、海洋、能源等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专题数据。

1.2.2 时空基础数据

测绘部门的时空基础数据包含了基础测绘数据、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概念模型图如图4所示。

图4 时空基础数据概念模型图Fig. 4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spatio-temporal fundamental database

1)基础测绘数据包含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如利用基础测绘中的水系数据叠加国土部门的建设用地审批图,可以发现疑似占用河道的情况;通过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能够直观地看到实地的现状,可以作为核查疑似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2)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包含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以及用于普查和监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如地表覆盖数据和供地数据叠加分析,能够发现疑似供地后闲置用地的情况;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的坡度数据叠加国土部门提供的耕地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在坡度25°以上开发耕地的情况;将林业部门的林业专题数据叠加地表覆盖数据中的房屋建筑区、耕地和硬化地表等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疑似破坏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

2 审计信息化建设

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体系是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化的基础,通过整合各种自然资源数据,综合运用查询分析、统计分析、挖掘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审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2.1 建设原则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集合各个方面的审计信息化思路与方法,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化平台。总的原则是保证平台设计目标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和软硬件设施,为审计信息化奠定基础。在进行平台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硬件平台、数据库及GIS软件平台,结合先进的生产技术、建设方案、作业工艺、建库标准,做到各类自然资源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标准化原则:目前国家尚未出台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为了确保建成统一、权威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需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数据库建设规范。

3)实用性原则:审计信息化建设应以实际应用为引导,便于日常审计工作,在应用中维护和更新数据,提高数据的权威性,保持自然资源数据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以后信息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必须保证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不被偶然或故意地泄露、更改和破坏。为了保证数据库和系统的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使系统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2.2 总体框架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化平台总体上由基础设施、数据库、平台应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四部分构成,总体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总体框架构成Fig. 5 The structure diagram of overall framework

1)基础设施:是支撑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管理和审计信息化平台运转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主要包含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安全设备等的IT基础设施资源。可采用虚拟化技术,对基础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管理,实现云基础设施平台。

2)数据库:是整个平台的数据资源,提供自然资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能力,数据库主要包含自然资源专题数据、测绘部门相关的基础数据。

3)平台应用:基于基础设施和数据统一访问接口,设计开发面向桌面端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面向Web端的审计分析、审计评价的业务系统。

4)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规定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内容、数据库设计要求、技术流程、数据组织与管理、运行环境与系统安全要求,确保建成统一、权威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

2.3 功能设计

2.3.1 数据处理工具

对各部门收集到的专题数据按照数据建库标准进行处理,满足建库数据的要求,主要包含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转换、属性结构调整等功能。

2.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来实现对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的统一建库与管理,系统主要包含数据入库、更新维护和相关的系统安全管理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具有数据量大、计算密集的特点,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计算机存储空间和内存空间,消耗大量的CPU资源,因此管理系统采用C/S架构。

1)数据入库

将处理后的专题数据以及测绘部门相关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并生成数据入库报告。

2)数据更新

数据更新对在库的数据进行更新,或者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在库数据的逻辑进行更新维护,数据更新采用整体替换式的方式进行更新,对于需要保留为历史数据的,将其转存为历史数据,并附上版本信息。

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的运维支撑,它包含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

2.3.3 审计信息化平台

审计信息平台是面向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B/S平台,系统实现审计业务管理、分析评价、现场审计实施的功能。

1)审计业务管理

提供审计项目立项、报表收集、业务监控等功能,为审计业务的管理和监控提供支撑。审计报表在审计项目立项时提供,是审计的基础数据;审计业务监控可跟踪查询审计环节及问题。

2)审计分析评价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空间计算手段,结合专题以及基础数据,对审计报表中的指标项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综合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实现审计指标的评价。

3)现场审计实施

结合审计分析的结果,对审计指标中的疑点进行现场勘查,通过现场问题核实和取证,将现场实施结果反馈给审计评价模块,完成最终的审计评价报告。

3 关键问题与建议

1)审计所需的数据大多分散在各个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给审计部门搜集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带来了难度。建议制定自然资源数据交换与共享制度,并建立自然资源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为审计人员开展信息化审计分析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通过共享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消除信息孤岛、理顺信息关系、审查信息冲突、实现信息互联和共享,避免数据重复采集,节约财政投资,使审计部门以一种更加友好的方式,高效率、低成本地使用自然资源数据[5-6]。

2)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和测绘部门基础数据都属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范畴,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同时还需要专业的软硬件环境作为支撑。目前审计部门还是非常缺乏这类技术人才和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因此,审计部门可以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对采集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并根据审计部门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数据源和分析结果,两者协同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

3)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这几年实践来看,我国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摸索,在政府目标考核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但尚未统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多影响因素的复杂系统,需要各方面的指标构成,要重点突出关键性指标;为了保证审计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审计评价指标既要防止笼统化、理论化,又要便于观测和计量,能够计算出准确的量化数据。

4 结束语

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体系建设,是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 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只有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才能开展信息化审计分析工作。审计工作需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更要建立有关部门之间良好的自然资源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设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和审计信息化平台,为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服务。

猜你喜欢

测绘基础资产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