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家峁露天煤矿7#、8#煤层可采性研究

2017-10-16张永贵刘宏宇石晓东叶永祥

露天采矿技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露天煤矿泥岩间距

张永贵,刘宏宇,石晓东,叶永祥

(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魏家峁露天煤矿7#、8#煤层可采性研究

张永贵,刘宏宇,石晓东,叶永祥

(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通过钻探试验和槽探试验,掌握了7#、8#煤层赋存情况;运用SMCAD软件,计算出勘探区域煤层储量约22万t,剥采比约7m3/t;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开采7#、8#煤层露天煤矿可赢利约4 000万元。对其他矿山煤层可采性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露天煤矿;7#、8#煤层;钻探试验;槽探试验;可采性

Abstract:Through the drilling test and trench test,the company masters 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 7#&8#coal seams.Using the SMCAD software,the article calculates that coal seam reserve is about 220,000 t in the exploration area and the stripping ratio is about 7 m3/t.For economic analysis,mining 7#&8#coal seams can profit about 40 million yuan,which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othermines.

Key words:open-pit coalmine;7#&8#coal seam;drilling test;trench test;admissibility

0 引言

随着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煤炭限产政策执行数月已见其效,煤炭价格一路看涨。而魏家峁露天煤矿连续几月可采煤量严重不足,月销煤量长期低于其核定产能,产量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收益的主要因素。此时,若能增加煤炭采储量,将会产生煤量、煤价双重效应,势必会极大程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以上考虑,露天煤矿技术人员对该矿的7#、8#煤层可采性进行了研究,以期对7#、8#煤层的开采决策提供理论支撑[1]。

魏家峁露天煤矿可采煤层为6#、7#、8#3层,主采煤层为6#煤层,7#、8#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现6煤底板出露区域面积为28万m2,地质资料显示,其下部有7#、8#煤层,但地质钻孔间距过大,无法精确探知7#、8#煤层具体赋存情况。露天煤矿技术人员决定采用现场钻探、槽探等方法,对7#、8#煤层赋存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来推断7#、8#煤层的可采性[2]。

1 地质资料研究

1.1 煤层概况

1)含煤地层。7、8#煤层和6#煤层同属石炭系太原组。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粗粒砂岩、细粒砂岩、粉砂岩,薄层深灰色粘土岩、灰色泥质灰岩及煤层组成。地层厚度变化在3.95~90.50 m,平均厚度为43.88 m。

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石炭系太原组地层含裂隙砂岩承压水,是开采7#、8#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7#、8#煤层上部为灰黑、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白色砂岩,自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13.6~27.5 MPa,平均17.4 MPa,需爆破后再用设备采装。

3)7#、8#煤赋存情况。7#煤层位于6#煤层下部,紧邻6#煤层底板,煤层平均厚度1.02 m,局部可采。7#煤层厚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可采范围分布不规则,为全区大部分布、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为低中灰分、低硫分煤;8#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中下部,煤层平均厚度0.97 m,局部可采。8#煤层厚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可采范围分布不规则,为局部分布、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4)煤层储量。7#、8#煤均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露天开采境界内7#煤地质资源储量为4 212.04万t,工业储量为3 790.84万t,可采储量为3 254.95万t;开采境界内8#煤地质资源储量为3 271.57万t,工业储量为2 944.41万t,可采储量为2 648.29万t。

5)煤质。7#煤层水分含量0.99%~6.01%,平均为3.99%,8#煤水分含量1.03%~5.72%变化,平均为3.16%;7#煤层灰分9.04% ~38.67%,平均为21.67%,8#煤层灰分7.97%~39.65%,平均值为21.66%;7#煤层硫含量为0.46%~3.85%,平均为1.18%,8#煤层硫含量0.30%~3.62%,平均值为1.00%;根据6#煤层实测发热量,推测7#、8#煤发热量在20.48 MJ/kg左右。

1.2 钻孔资料分析

现6#煤底板出露区域面积为28万m2,位于勘探线6#线与8#线之间,勘探线间距300 m,附近已有的钻孔为H49、H50、H51、H52、51、H56、H57、H58、H59、H60。钻孔的7#、8#煤层赋存情况:

1)H49钻孔:6#、7#煤煤层层间距8.2 m,夹层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粗砂岩,7#煤煤层厚度1.7 m,7#、8#煤层层间距2.25 m,夹层主要为砂质泥岩,8#煤煤层厚度1.4 m。

2)H50钻孔:6#、7#煤煤层层间距1.3 m,夹层主要为砂质泥岩,7号煤煤层厚度1.75 m,7#、8#煤层层间距4.1 m,夹层主要为泥岩、粗砂岩和砂质泥岩,8号煤煤层厚度1.7 m,8#、9#煤层层间距2.1 m,夹层为砂质泥岩,9#煤煤层厚度1.4 m。

3)H51钻孔:6#、7#煤煤层层间距11.3 m,夹层主要为砂质泥岩、粗砂岩和泥岩,7#煤煤层厚度1.75 m,7#、8#煤层层间距1.95 m,夹层主要为砂质泥岩,8#煤煤层厚度0.75m。

4)H52钻孔:钻孔未发现7#、8#煤。

5)51钻孔:6#、7#煤煤层层间距7.46 m,夹层主要为泥岩,7#煤煤层厚度1.69 m,7#、8#煤层层间距2.41 m,夹层主要为泥岩,8#煤层厚度0.81 m。

6)H59钻孔:6#、7#煤煤层层间距3.2 m,夹层为砂质泥岩,7#煤煤层厚度1 m。

7)H56、H57、H58、H60钻孔:钻孔未发现7#、8#煤。

1.3 钻孔剖面分析

现露出6#煤底板区域在6#勘探线与8#勘探线之间,根据6、8#勘探线经过的钻孔及断面图,6#勘探线上7#、8#煤均匀分布,煤量较多;8#勘探线上大部分钻孔未见7、8#煤,断面图上几乎无7#、8#煤。6#勘探线至8号勘探线,7#、8#煤由厚变薄、由有到无。经过8#勘探线向西南方向推进300 m后到达10#勘探线,10#勘探线7、8#煤均匀分布,厚度可采。从采坑位置来说,内排土场侧煤层较厚,向现采煤工作面逐步变薄灭失。

2 勘探试验

2.1 勘探目的

由于地质资料钻孔间距300 m,勘探间距过大不能精确表达7#、8#煤层赋存情况。故魏家峁露天煤矿进行了钻探和槽探。钻探手段查清7#、8#煤层赋存情况,槽探手段进一步验证7#、8#煤层赋存情况。勘探旨在查清7#、8#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煤层储量、含水情况,为分析7#、8#煤层可采性提供数据支撑,为7#、8#煤开采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

2.2 钻探试验

1)钻孔布设。钻孔间距的确定涉及技术和经济2个层面的因素,从技术角度考虑,钻孔布置越密集越有利于了解7#、8#煤层赋存情况;从经济角度考虑,钻孔布置密度约小所投入的成本越小。所以本着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角度,选定钻孔间距为75 m,煤层较厚处进行加密[4]。

布设位置要求既不影响6#煤层的采装作业,又尽可能扩大布设范围。所以勘探区域边界距采场69 m,另外一侧在不影响内排土场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内排土场。按照间距75 m原则共布设17个钻孔。其中H49、51、H51为原有勘探资料钻孔,1#-17#孔为此次试验所钻钻孔。钻孔布设如图1。

图1 实验钻孔位置分布图

2)试验方法。由于无专业勘探设备,不能实际提取岩芯进行观测,采用魏家峁露天煤矿现有DM 45型油钻钻探,孔径为200 mm。通过观察吹渣物料颜色来判断是否见煤;另外,利用煤层和岩层硬度不同的性质,观测钻机压力表、转速表情况,同等压力下转速表突增判别为钻头由岩钻到煤,转速表突减判别为钻头由煤钻到岩[5]。

3)试验记录。通过试验,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将每个钻孔的现场标高、7#煤层起止标高、8#煤层起止标高一一记录,钻探记录表见表1和各钻孔7#、8#煤顶底板标高见表2。

表1 钻探记录表m

表2 各钻孔7#、8#煤顶底板标高m

2.3 槽探试验

根据钻探情况,已基本确定该区域存在7#、8#煤并估计了7#、8#煤的埋深及厚度,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7#、8#煤的赋存情况,决定进行槽探[6]。

2.3.1 槽探设计

根据钻探结果,结合魏家峁开采现状,进行了7#、8#煤槽探设计。

1)槽探位置:将槽探位置选取在埋藏较浅、煤深较厚的1#、7#钻孔附近,坡道与内排坡道相接;

2)槽探流程:地面准备—穿孔爆破—采装;

3)槽探参数:斜坡长度80 m,坡度10%,槽底宽15 m,槽顶宽25 m,槽底长20 m,槽高12 m,槽距内排土场最小距离为8 m。

2.3.2 槽探工艺

1)地面准备。为了使运煤车辆与槽探工作互不影响,在槽探区域外侧用挡墙进行围挡。提前将此处排水管线进行移设在槽探影响区域之外。考虑到槽探区域曾用松散物料进行回填,所以先用采装设备将上层松散物料进行清理直至露出6#煤底板。

2)钻孔爆破。地面准备工作完成后,对槽探区域进行钻孔爆破。对槽探区域按设计深度进行钻孔,即坡道位置钻孔深度逐渐增加。钻孔参数为4 m×5 m,填塞高度为4 m,共钻进5排孔,采用松动爆破。为减少爆破队内排台阶的影响,在靠近内排台阶处钻进了一排缓冲孔。

3)采装.选用1.1 m3反铲、TR100矿用卡车进行采装。反铲站在剥离之上下挖,下部装车。矿用卡车将剥离物排弃在1 032 m水平。如能选采出7#、8#煤,将其单独堆放[7]。

3 7#、8#煤层开采可行性分析

3.1 勘探区域储量及剥离量

以钻探试验所得数据为基础,利用SMCAD软件计算勘探区域内的储量及剥离量,由于钻探机具非专业设备,无法提取岩芯,仅凭钻机吹渣物料来判断煤层厚度,误差较大,所以对7#、8#煤储量在原计算储量的数据乘以0.6的备用系数,再考虑96%的回采率,最终调整后7#煤毛煤量约为9万t,8号煤毛煤量约为13万t,剥离量为145万m3。

利用钻孔深度,计算剥离量145万m3。毛煤剥采比为6.59 m3/t。考虑6号煤底板部分区域已进行回填覆盖、7#、8#煤放坡等其他多余剥离量,所以实际剥采比应该大于计算剥采比,剥采比定为7 m3/t。

3.2 煤质分析

对槽探试验采出的7#煤层进行化验,化验结果见表3。

表3 7#煤化验结果

根据化验结果,7#煤发热量为20.68 MJ/kg,水分含量7.2%,灰分含量26.52%,硫含量0.68%。

3.3 7#、8#煤层开采优劣对比

1)优势:①7#、8#煤已缴纳资源税;②此区域属魏家峁露天煤矿已征地区域,无征地费用;③剥采比低于首采区平均剥采比,开采成本较低;④剥离物可就近堆放,运距极短。

2)劣势:①煤层薄,需多次爆破,选用小型剥采设备,开采难度大,各环节设备效率低,回采率也较低;②煤层非均匀分布,无法判别尖灭点,开采过程中可能增大剥采比;③露天煤矿现阶段排土紧张,开采7#、8#煤,内排土场释放空间慢,再加上给电厂设贮灰场,使得排土更加紧张;④7#、8#煤的开采使得运输系统变复杂,使得6#煤以上剥离内排运距增加。

3.4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外委生产经验,当运距小于2 km时,岩石成本为12元/m3,煤成本为9元/t,按照剥采比7 m3/t估算,采煤成本为93元/t。按照现阶段煤炭行情,预测7#、8#煤的煤炭价格为280元/t,所以可获利润约4 000万元[8]。

4 结 论

1)介绍了7#、8#煤层的概况,7#、8#煤层局部可采,为中灰分、低硫分长焰煤,位于太原组,首采区可采储量为2 648.29万t;

2)分析现6#煤底板出露区域的7#、8#煤层钻孔及剖面图,出露区域7#、8#煤层厚度满足可采要求;

3)通过钻探试验进一步了解7#、8#煤层赋存情况,通过槽探试验进一步验证7#、8#煤赋存情况;

4)以钻探试验所得数据为依据,计算勘探区域7#、8#煤层储量为22万t,剥采比为7 m3/t;

5)对槽探试验采出的7#煤进行化验,7#煤发热量为 4 946.01 cal/g,水分含量 7.2%,灰分含量26.52%,硫含量0.68%。

6)开采7#、8#煤层将会给企业带来约4 000万元的效益,综合考虑7#、8#煤可采。

[1]骆中洲.露天采矿学(上册)[M].徐州: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1986.

[2]杨荣新.露天采矿学(下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3]张广超.黑岱沟露天煤矿5号煤开采可行性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4]周亚博.黑岱沟露天矿首采区西端帮下煤层开采可行性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5]贾交成.汪沟煤矿9号煤层可采性分析[J].山西煤炭,2011(6):46-47.

[6]魏黎明.半罗山煤矿7号煤层可采性分析及开采前景预测[J].煤炭技术,2009,28(4):56-58.

[7]费晓明.西马煤矿薄煤层储量及可采性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2):148-149.

[8]张永贵,李克民,马力,等.提高黑岱沟露天煤矿轮斗系统效率的研究[J].矿山机械,2013,40(12):18-20.

【责任编辑:张东旭】

Study on 7#and 8#coal seam adm issibility in Weijiamao Open-pit Coal M ine

ZHANG Yonggui,LIU Hongyu,SHIXiaodong,YE Yongxiang
(North Weijiamao Power and Coal Co.,Ltd.,Ordos 017000,China)

TD824.5

B

1671-9816(2017)10-0043-04

2017-05-05

张永贵(1988—),陕西神木人,硕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露天采矿专业,现在魏家峁露天煤矿从事煤炭研究设计工作。

10.13235/j.cnki.ltcm.2017.10.013

张永贵,刘宏宇,石晓东,等.魏家峁露天煤矿7#、8#煤层可采性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7,32(10):43-46.

猜你喜欢

露天煤矿泥岩间距
我国露天煤矿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可视化平台构建
《露天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熟化过程中团聚体碳氮演变特征
XRF与XRD技术在膏盐岩层地质卡层及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算距离
德国露天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