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柿蒂窠织成丝绸服装研究

2017-10-16蒋玉秋

艺术设计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柿蒂飞鱼斗牛

蒋玉秋

明代柿蒂窠织成丝绸服装研究

蒋玉秋

本文以明代丝绸服装实物为研究对象,对柿蒂窠织成袍和织成衣的形制以及织成柿蒂窠的主题纹样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从服装实物的等级性、地域性、时间性等方面,对柿蒂窠织成丝绸服装的应用规律进行了探讨总结。

明代;柿蒂窠;织成;服装形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Ming Dynasty silk costum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stume form with four-petalled medallion woven by Zhicheng technique — Zhicheng robe & Zhicheng garment shape, and the content of Zhicheng patterns. Finally, from the level of regional, time and other aspects,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ur-petalled medallion woven by Zhicheng technique.

Key words:Ming dynasty;Four-petalled medallion;Zhicheng technique;Costume form

一、引言:织成与柿蒂窠的界定

明代丝绸服装用料,可以分为匹料与织成料两种。匹料即供一般裁剪使用的普通匹头料,其应用一般不受服装形制的制约。织成料指按照服装的款式,在织造前就根据服装裁片结构完成纹样设计的衣料,它直接决定着服装的形制。关于“织成料”的概念,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娟娟研究员的定义是 “在明代高级纺织品中,有一种按衣服款式设计的服料,只要按照服料上面织出的裁缝暗线边标记剪裁缝接,就能做成成衣,每一匹可以制成一件或两件成衣,称为织成料。”①

台北故宫博物院阙碧芬研究员对“织成”的观点是 “织成是妆花品种中完全没有循环的独幅设计,经常用在高级华丽的装饰用途及尊贵的袍服。”②笔者认为,织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衣料”与“服装形制”的匹配关系,织成需要进行织造前的“前设计”,其设计建立在对着装者身体尺寸的规律性认知基础之上,织成纹样设计者既要充分了解裁片的结构与制作的流程,同时亦要具备通达的织造技术,才能将“成衣”合理分解在有限的“料”之上,在“料”上体现“成衣”之形。

窠,是对丝绸主题纹样外轮廓的称谓。《说文解字》有:“窠,空也。穴中曰窠,樹上曰巢。”明代服装中有大量应用织成料的案例,以织成料的主题纹样外轮廓作为分类依据,可分为:柿蒂窠型织成、团窠型织成、胸背方型织成、裙襕织成四种类型。本文只讨论明代柿蒂窠织成服装,即以四瓣柿蒂型外廓形纹样在前胸、后背及左右两肩围绕领口的位置形成主题装饰区域。明代常见柿蒂窠廓形有A、B两种样式(图1)。

二、柿蒂窠织成丝绸服装形制

在已知的明代传世和出土柿蒂窠织成丝绸服装实物中,计有柿蒂窠织成袍与柿蒂窠织成衣两大类,其下又分若干型,典型样本见表1所示。

1、柿蒂窠织成丝绸袍的形制。

以领部特征和上下身连属关系作为柿蒂窠织成丝绸袍形制的分类依据,可分为三类,即:圆领通裁式、交领通裁式、交领断腰式。交领,即袍的领部为左右相交的领型,并呈右衽之势。圆领,即袍的领部附加有圆形领圈,并在颈部右侧呈闭合之态。上下身的连属方式为断腰式,是指袍服以上衣、下裳分裁,并在腰部连接。通裁式则指袍服无上衣、下裳之分,自前身至后片剪裁贯通。

(1)柿蒂窠织成圆领袍

这一类袍服的衣身均为上下通裁,此外,还可根据摆的特征分为两型:出摆型(图2) 和褶摆型 (图3)。《正字通》⑫对“摆”的解释为:“今衣腋下幅有襞积者皆曰摆”。明代袍服的“摆”位于左右腋下开衩处,或向外出摆,或折叠为襞积固定于袍侧为褶摆。出摆型圆领袍实物参见FCXJ003 、FCXJ010,为男装。褶摆圆领袍实物参见SDKF015、SDKF018、FCXJ007,该种类型服装在明代女性着装图像中曾有出现,但是否仅限于女性穿用,待考。

图1:明代丝绸服装的柿蒂窠织成廓形A

明代丝绸服装的柿蒂窠织成廓形B

编号 实物(线描)图 窠内纹样 年代 出土或传世来源SDLW001龙 洪武 山东鲁荒王朱檀墓出土③BJNY001蟒 正德 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④JXYXW004蟒 万历 江西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出土⑤BJDL001龙 万历 北京定陵出土⑥FCXJ003斗牛 万历 日本丰臣秀吉赐服传世⑦FCXJ007麒麟 万历 日本丰臣秀吉赐服传世

(2)柿蒂窠织成交领通裁式袍

这一类袍服还可分为如下两型:出摆型(图4)和无摆型(图5)。其中,出摆型服装实物参见JXYXW004、BJDL001。无摆型服装实物参见山东孔府旧藏服装SDKF011、SDKF058,这一形制的袍服在后身腰线以下加有插片,起到了增大衣身活动空间的作用。

3、柿蒂窠织成交领断腰式袍。这一类袍服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如图6所示,实物参见BJNY001,其特征为袍身分为上衣与下裳,且下裳有出摆,腰部两侧各有一组褶,这种形制在明代称曳撒(图6)。第二种如图7所示,实物参见SDLW001,为明代洪武年间形制,其特征为腰部有数条辫线装饰,下裳均匀打有褶裥,这种形制称为腰线贴里(图7)。

综上所述,柿蒂窠织成袍的装饰位置规律为:在袍服肩部织有柿蒂窠主题纹样,自两肩至袖口有肩袖通襕,膝盖位置有长条状膝襕。袍服形制既有交领式,也有圆领式;既有断腰式(图8),也有通裁式;既有出摆式,也有褶摆式(图9)、无摆式。其样本年代涉及洪武时期、正德时期、万历时期等,可以说贯穿有明一代始终。

2、柿蒂窠织成丝绸衣的形制。

以领、襟的特征作为柿蒂窠织成丝绸衣形制的分类依据,可分为三类,即:

交领右衽式、竖领对襟式、竖领大襟式。竖领,是明代极具特色的领型,其领竖立于领圈,并在颈部前正中闭合。

图2:出摆型柿蒂窠织成圆领袍形制图

图3:褶摆型柿蒂窠织成圆领袍形制图

图4:出摆型柿蒂窠织成交领袍形制图

图5:无摆型柿蒂窠织成交领袍形制图

图6:柿蒂窠织成曳撒形制图

(1)柿蒂窠织成交领衣

实物参见JXNJW006、JXNJW008、SDKF050,图10是依据孔府旧藏SDKF050实物绘制,其特征为衣长较短,仅57.5cm,在两侧胸部位置有类似今日“省道”的捏褶,其功能改变了普通上衣“二维平面”的基础造型,开始有趋于“适体”的设计意识。

(2)柿蒂窠织成竖领对襟衣

实物参见BJNY011,为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年代为正德。其形制特征为竖领、对襟,衣身两侧亦有捏褶(图11)。

(3)柿蒂窠织成竖领大襟衣

实物参见山东孔府旧藏SDKF017,报告中记载衣长为120cm,其长度几乎齐及脚面,但因其与下裳呈上下配套装束,故在本文分类计入上衣类。更确切地说,应称其为竖领大袖衫更为贴切(图 12)。

综上所述,柿蒂窠织成丝绸衣的装饰位置规律为:在上衣肩部织有柿蒂窠主题纹样,自两肩至袖口有肩袖通襕。其形制既有交领式(图13),也有竖领式;既有对襟式,也有大襟式;既有短身款,也有长身款。柿蒂窠织成衣样本年代涉及弘治时期、正德时期等。

图7:柿蒂窠织成腰线贴里形制图

图8:《王琼事迹图》之经略三关(国家博物馆藏)

图9:妇人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织成柿蒂窠的纹样内容

柿蒂窠织成纹样的位置,以颈部为中心,在袍或衣的前中、后背、左肩、右肩形成柿蒂外轮廓,窠内主体图案的个数常见有:一个、二个或四个,内容有龙、蟒、飞鱼、斗牛、麒麟、狮子、凤等。

1、龙、蟒。柿蒂窠龙纹见于定陵出土服装,蟒纹见王公贵族之服,窠内龙、蟒的排列方式,有二盘与四盘之分。四盘龙(蟒)的装饰位置以领口为圆心,分别在柿蒂的前胸、后背及两肩四个位置分布(SDLW001);二盘龙(蟒)一般是将龙(蟒)头置于袍服的前胸和后背两处,尾巴分别甩向后中与前中(BJNY001)。

2、飞鱼。明书《三才图会》⑬解释飞鱼之形为“騩山河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赤文有角,佩之不畏雷霆,亦可御兵”。飞鱼形象与蟒纹类似,典型特征是有鱼鳍。作为赐服的一种,飞鱼服在正德年间已用之频繁,《万历野获编》有:“正德初年横赐,如武弁自参游以下,俱得飞鱼服,此出刘瑾右武,已为滥恩。”⑭飞鱼服实物见于日本丰臣秀吉的赐服(FCXJ010),其形制为柿蒂窠织成圆领袍,柿蒂窠前中纹样似蟒,背部明显可见鱼鳍,是为飞鱼服。

3、斗牛。明书《三才图会》解释斗牛之形为“斗牛,龙类,甲似龙但其角弯,其爪三”。《天水冰山录》中斗牛服的数量远远多于飞鱼服,如大红织金妆花斗牛缎圆领二十四件、青织金斗牛绒圆领三件,其丝绸品类涉及缎、绢、纱、罗等料,且并不限于男子袍服,如清单中还有宋锦斗牛女披风一件。织成柿蒂窠斗牛服见于日本丰臣秀吉赐服(FCXJ003),彩织柿蒂窠内有“喜相逢”构图形式斗牛两只,首尾相应,其状如蟒,其角弯曲。

4、麒麟。明书《三才图会》解释麒麟之形为“麒麟,色青,麋身,牛尾,马足圆蹄”。《明会典》中明确记载麒麟是公、侯、伯、驸马的服用花样,但事实上,麒麟服也常作为赐服的品类。柿蒂窠麒麟服实物见于孔府旧藏(SDKF015)与日本丰臣秀吉赐服(FCXJ007),其花样为四个窠瓣内围绕颈部各有一只麒麟,呈回首之势,地纹为海水江崖与祥云纹,其中孔府旧藏麒麟服的主体麒麟纹的旁边,还绕以小獬豸、小麒麟、小虎、小狮四兽,明时称这样的图案组合为“四兽朝麒麟”,《金瓶梅》第96回中有“春梅身穿大红通袖四兽朝麒麟袍儿”的描述。

5、狮子。在丰臣秀吉赐服中还有一件狮子服,形制为出摆型圆领袍,为柿蒂窠肩袖通襴膝襕,柿蒂窠内以脖颈为中心,每窠瓣内有卷发坐狮一只(FCXJ008)。

6、凤。《说文解字》有:“凤,神鸟也。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明代柿蒂窠织成袍或衣中均见有凤纹,如样本SDKF018圆领袍的柿蒂窠内(SDKF018)、SDKF050交领衣柿蒂窠内(SDKF050),每窠均有喜相逢凤纹两只。

图10:柿蒂窠织成交领衣形制图

图11:柿蒂窠织成竖领对襟衣形制图

图12:柿蒂窠织成竖领大襟衣形制图

图13: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结论

1、柿蒂窠织成料常见应用于明代丝绸服装。从明代出土及传世实物来看,柿蒂窠织成丝绸服装计有织成袍、织成衣两大类,其中织成袍形制涉及三种:圆领通裁式、交领通裁式、交领断腰式;织成衣形制涉及三种:交领右衽式、竖领对襟式、竖领大襟式。

2、明代柿蒂窠织成丝绸料的窠内图案内容有龙、蟒、飞鱼、斗牛、麒麟、狮子、凤等。窠内主体图案常以单个、双盘、四盘的方式,以颈部为中心,在袍或衣的前中、后背、左肩、右肩形成柿蒂形整体外轮廓。

3、数量众多的柿蒂窠织成丝绸服装实物,见于明代早、中、晚各时期,可以说贯穿明代始终,不仅呈现出明代织成衣料应用之盛,也传递了柿蒂窠在服装上的应用规律,即柿蒂窠织成服装的穿用者身份尊贵,这些人的身份通常为皇帝、宗室、国戚、公卿、权臣,可以说位于明代等级金字塔的最顶端。

注释:

① 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216页。

② 阙碧芬:《明代提花丝织物研究》,东华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赵丰,第133页。

③ 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鲁荒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

④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编委会编:《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织绣卷》,北京出版社,2001年。

⑤ 江西省博物馆、南城县博物馆、新建县博物馆、南昌市博物馆:《江西明代藩王墓》,文物出版社,2010年。

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文物出版社,1990年。

⑦ 河上繁树:《豊臣秀吉の日本国王冊封に関する冠服について—妙法院伝来の明代官服》,载于京都国立博物馆《学丛》,第20号,平成十年三月。

⑧ 2012年8月8日至9月9日,《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随展图册。

⑨ 济宁市文物局编,《济宁文物珍品》,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⑩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载于《文物》,1964年11期,第45-50页。

⑪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02期,第19-34页。

⑫ [明]张自烈:《正字通》,卷九,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⑬ [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鸟兽六卷》。

⑭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阁臣赐蟒之始》。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传统服饰中的‘中国元素’及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ZXKY03140409);北京市教委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编号:CIT & TCD 20150307)阶段性成果。

A Research on the silk costume woven by Zhicheng technique with four-petalled medallion in Ming dynasty

Jiang Yuqiu

J18; J523.5

A

1674-7518(2017)03-0035-05

蒋玉秋 北京服装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猜你喜欢

柿蒂飞鱼斗牛
汉代植物纹样之柿蒂纹
有头斗牛不爱斗
斗牛为什么用红布
飞鱼真的会飞吗?
飞鱼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丁香柿蒂颗粒提取工艺的优化
西班牙斗牛的来历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小飞鱼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