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16李曾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护理学评判外科

张 颜 李曾艳 杜 玲

(辽宁何氏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3)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 颜 李曾艳 杜 玲

(辽宁何氏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3)

目的探讨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取类实验研究将我校2013级和2014级本科护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层次案例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课程考核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理学本科生的外科护理学理论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外科护理;护生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学科。外科护理学教学是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重要阶段,但因其疾病种类多、教学内容杂,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理解与记忆困难。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注重知识传播,忽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护理决策能力较差,无法快速胜任护理工作岗位需要[1]。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本校2013级和2014级护理学本科班中的4个班10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3级设为对照组,2014级设为试验组,对照组54名,其中女54名。两组学生入校高考成绩、年龄、性别、前期课程平均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选择李乐之、路潜主编的《外科护理学》作为教材,本课程理论课共110学时,安排在第4~5学习授课。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课堂上进行适当提问,课后布置练习题。试验组采用多层次案例教学方法,以病例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授课过程中逐层展开案例进行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2.1 课前导入案例:授课前,教师针对外科护理学前期相关学科及护理学相关知识,结合本次授课内容,精选临床患者真实病例,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适当修改,形成典型病例。授课开始时,以病例导入的形式将案例介绍给学生,根据案例中涉及的解剖学、生理学等前期课程内容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启发、诱导、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2]。

1.2.2 案例逐层展开: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资源,对学生回答错误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根据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结合案例中相应的症状、体征分析相应临床表现,推断可进行哪些辅助检查,鼓励学生将既往学过的基础医学知识及专业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思维。展开案例第二部分,包含进一步评估病例资料,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还应进一步收集哪些资料并阐述理由。根据已分析出的相关问题确定该病例中患者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说出诊断依据和相关因素。对于学生提出的护理诊断/问题,教师不能简单评判其正确与否,要求学生提出护理诊断时应能说出理由,用充分的证据说服包括教师在内的其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展开案例第三部分,该部分给出患者病情变化及医嘱,要求学生回顾上一部分案例中的护理诊断及本案例中的涉及到的内容,讨论护理措施及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重点事项,包括与医嘱相关的护理措施和独立性护理措施。也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让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提问学生应做好怎样的预判性配合和护理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纠正与补充,对于难点内容由教师进行点拨和提示,最后将本堂课涉及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保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的前提下,避免重要知识点的遗漏,同时让学生体会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最后以练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巩固课堂知识。

表1 两组CCTDI-CV得分比较

组别人数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总分试验组5332.15±6.0532.58±5.9140.13±4.2738.25±4.6140.43±5.7441.62±6.3533.98±6.77259.536±3.51对照组5428.48±6.4130.31±7.5436.96±9.5434.19±5.3838.22±6.1138.67±8.0731.55±9.04238.22±39.11t值--3.04-1.73-2.21-4.19-1.93-2.10-1.57-3.27P-0.0030.0870.0290.0000.0570.0380.0120.001

表2 外科护理学两组间成绩比较(

表2 外科护理学两组间成绩比较(

组别人数 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课程总成绩试验组5392.85±5.1285.49±5.4487.09±4.21786.43±1.92对照组5489.09±7.2582.06±5.1277.76±2.65675.63±2.09t--3.09-3.364-18.437-17.88P-0.0030.0010.0000.000

1.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3.1 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及课程结束后,分别发放由彭美慈等[3]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中文版,测评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1.3.2 外科护理学课程考核成绩: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总分为100分。两组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题型、难易程度和占比均相同。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CCTDI-CV得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外科护理学课程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3 讨 论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胜任护理工作岗位的重要方面[4]。研究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的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后能表现出越好的护理决策能力[5]。护士执业考试加大了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护士具有更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寻找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中采用的案例均从临床实际病例改编而来,紧扣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适用于缺乏临床实际经验的在校生学习,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案例,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有所用。

学习成绩是反应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平时表现、期中案例分析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展开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在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对相关解剖、生理、药理等知识有所回顾,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体验护理情景、发现和讨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会到护理理论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持久认知。

[1] 胡颖辉.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6B):21123-2114.

[2] 周小玲,杨运秀.案例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3(21):300-301.

[3]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4] 徐少波、叶志宏.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5] 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198-200.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90-02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42)

猜你喜欢

护理学评判外科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