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10-14梁颖

山西农经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特色融合

梁颖

摘 要: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山西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全省现代农业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农民增收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1-005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1 山西省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

1.1 加大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动了产城融合发展

在产城融合方面,山西省与新型城镇化联合,把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起来,把晋北、晋南和晋东南城镇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同步发展。二是培育了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小城镇,把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列入到城镇化建设的范围,从而有序地调整和规范了农村农业的产业布局。三是在全省范围内创建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通过创新发展和示范带动,使得全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

1.2 调整和优化了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把农牧和农林结合在一起,循环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做精杂粮、做优果菜、做强畜牧和做好中药材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全省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把临汾、运城打造为“丝绸之路”苹果产业经济带;把晋北地区的蔬菜、肉、蛋、奶等鲜活农产品推广进入到京津市场,把长治、晋城和运城特色生态农产品打造成品种植基地,从而提高了山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销量。三是加强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建设,推进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出口,如晋南的水果、红芸豆、果汁、莴笋、食用菌和兔肉等物色农产品。

1.3 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逐步完善了农业产业链

一是完善了省级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库,布局建设了一批种、养和加配套的全产业链项目。二是把农产品的初、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共同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及其附加值。

1.4 大力发展了休闲农業和乡村旅游

一是把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和乡村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支柱产业。二是建立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三是探索和开展了一批“农家乐”标准化建设,其中省级示范县4个、示范点20个和标准化“农家乐”20个。

1.5 加强部门协作,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一是组织开展了“山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对接接”活动。二是开设了一批具有山西特产的农产品网店和地方特色专区等。三是实现和发展了100多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网上销售和500个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销售手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加大了“三品一标”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四是推动了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加快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拓宽了“12316”三农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2 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2.1 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层次不高

一是大多数农产品还属于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小,深加工水平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农产品上,其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值与农业产业值融合链条模式仅仅是种植和销售,衔接链条短,收入空间有限。二是合作方式比较单一,订单大多数是农业,且都是初级农产品 ,融合路径不清晰。三是农业的特色,重视和挖掘程度不够,生态农业以休闲、采栽和观光旅游为主,对民俗风情、人物历史等宣传和利用的少,特色不显著,模式单一,不灵活。四是大多数农村的主导产业都是一样的,融合的话也相同,没有差异性,竞争激励,效果不显著。

2.2 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能力不强

一是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于成长期,规模小,结构单一,经营能力不强,管理不科学,导致带动能力弱。二是有些经营主体创新意识薄弱。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只注一些外在的特色,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而忽略了一些“农耕传统文化、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和特色村镇”等品牌建设的挖掘的推广。三是部分产业融合服务和宣传意识不强。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只注重收益,对着业自身建设和发展不注视,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支撑条件尚不成熟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更新速度缓慢。有的农村在山村,没有公路,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设备没有办法入驻,有的地方是水利灌溉设备和网络配套设施不齐,导致融合难以顺利开展。二是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落后。有的地区种植业还停留在原来的传统农业阶段,没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过渡到现代农业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涉农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公物服务仅仅提供生产性的服务,对技术推广和培训、宣传等服务不到位。四是从管理体制上看,融合涉及部门多,项目实施起来需要多环节,协调难度大,时效长,管理效率不高,程序复杂,实施成本高,从而制约了发展效果。

2.4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期稳定的法律、制度和投入保障

一是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专业型的人才,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不高。二是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要不就是经过多部门,时效长。三是产业融合的信息资源落后,时效性差,影响了融合的发展。四是融合推广网络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系统管理和推广体系。

3 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3.1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出台适合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特别是在功能、养生和保健产品等方面的附加值,使得农产品从初加工转化为精深加工。三是加大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搭建以政府为主,银行和企业积极配合的三家对接平台,使得资金有保障。四是定期不定期,针对一些龙头企业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和讲座,使其了解政策的导向、市场的需求和知识的更新。五是抓好农产品的附加值研发和生产。

3.2 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一是推广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风情、特色村镇和舌尖品鉴的精品旅游路线。二是做好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的发掘和申报工作,把当地特色与技艺传承的工作重点突显。三是注重各地农村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乡村传统文化的工作。四是大力推广和宣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时做好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的认定工作。

3.3 推进农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一批县级产地的批发市场和村镇产地田头市场。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物流、冷链和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三是采取政府引导、各方共同参与的方式,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集电子商务和农技服务为一条龙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四是大力开展农产品的实体和电商双促销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利用“互联网+农业”,拓宽其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3.4 抓好试点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积极争取和申报国家级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的项目,建立一批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项目库。二是支持建设一批代表性强、类型多样和路径清晰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从而引领带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把现代产业的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到农业,引导先进的技术、资本 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业集聚。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和提高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特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破次元
融椅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