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背景的物流管理工作室的建设研究

2017-10-14蔡松林湛任远刘迎春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工作室物流管理建设

蔡松林+湛任远+刘迎春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工作室为研究对象,在物流管理工作室建设的意义、目标、运行模式、建设内容、应有效益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 工作室 建设

物流管理教师工作室主要是指通过成立教师工作室,“教师承接真实物流项目”,“ 组织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 把真实物流任务融入到日常教学,切实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它是培养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平台,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1.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

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角度讲,物流管理工作室的建立是1)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2)是物流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3)是面向社会进行服务的需要;4)是解决工学结合及企业问题的需要。专业开办早期,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只关注专业面临的普遍矛盾,重点考虑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而不致力于专业差异化的构建,就容易引起教育个性化与人才培养上的大偏差。而构建物流管理教师工作室,可以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问题。,

从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讲,物流管理工作室的建立是深入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文件精神,都要求加强工作室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加快经济和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

2.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工作室建设的条件

物流管理师工作室建设需要一定的条件:

2.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要初见成效。专业要依托省和市物流协会,率先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本专业改革与建设。由于本专业紧贴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要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最好通过对返回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的统计来进行的,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2.2要有校企合作的人才基础。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断增强, 一般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骨干教师3-4名;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要达40%以上。另最好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逐步探索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2年以上相关企业工作经历,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2.3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基础。专业要开展产学研结合,深入到社会企业与学校和教研科研三位一体,专业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等方面,达到双赢互惠。如某高职院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学生等组成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物流优化与效益提升》的课题。以团队形式驻点,开创了基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新模式。

3.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工作室建设目标和运行模式

3.1物流管理工作室建设目标应该符合实际,建成地区乃至全国院校中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物流教师工作室,结合学校及企业,成为物流新技术应用、服务、交流平台。能整体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能针对社会提供生活、生产性物流服务、针对行业提供管理咨询及技术研发服务。

3.2物流管理工作室运行模式:以实训室为平台,依托学校实训室建设,以企业工程师与高职院校教学名师为双导师,带领师生,以落实生产性实践教学和进行企业技术改造为目标,达到产学研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教师的研发能力,企业经济效益得以落实,最终使师生、企业及学校共同获益,形成一种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建共享的运行模式。

4.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工作室具体建设内容

4.1物流管理工作室应该承接企业项目

探讨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校外学生实训企业进行深入合作,以其进一步建成功能齐全的以物流信息技术为主的“产学研合作中心”,服务区域内高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实行区域内职业学校资源共享。面向企业开展物流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提供技术推广服务或经营策划服务。

4.2工作室应该承担社会服务功能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工作室延伸的实习实训场地,以满足本专业领域在校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点),能完成物流师技能鉴定工作和其它行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为企业管理员工、教师指导学生提供平台,为学生考证、零距离就业提供便利。

4.3物流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

以物流管理工作室骨干教师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队伍,生师比在18:1以内。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工作室内指导教师应该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中级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5.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工作室建成后的预期效益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工作室建成后的预期效益有以下方面:

5.1物流技能鉴定。可以是物流相关工种鉴定,如物流仿真工程师、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工程師等。

5.2开展职业培训:企业物流仿真培训、仿真高级应用培训、仿真研究和开发、物流仿真教学培训

5.3教科研项目编写:物流仿真教学教材、新物流中心仿真分析、现有物流中心仿真分析改善、生产线模拟仿真研究、物流规划设计研究、物流仿真与规划设计关联研究

5.4校企合作项目共同仿真研究和开发:共同完成仿真服务项目、共同完成规划设计项目、共同进行仿真技术培训、举办仿真设计大赛

5.5社会服务项目:生产型企业物流改善和优化、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业流程优化、厂区物流运作流程优化、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物流项目实施规划设计、优化生产线,提高效率

6.物流工作室管理机制

6.1学院要制定的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工作室实施教师申报个人负责制,对建设教师工作室的目的、意义、总体发展目标以及工作室工作组织、工作方式进行详细规划。

6.2 出台教师工作室引进企业专项项目实施办法,便于工作室对接企业需求推进工学结合,便于企业项目进入学校教学,利于教师主动引入企业项目。

6.3完善工作室考核细则,按期组织对立项建设的工作室从多方面进行年度考核建设绩效: 技术创新成果是否获得产品专利,是否产生吸引企业参与; 教师社会服务成效,或教师工作室的建设是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参考文献:

[1] 徐健锐,杨新,龚婷婷,李婷,杨凌霞,张维,徐磊,廖维俊.信息技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6)

[2] 蒋新革,牛东育.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14(09)

[项目来源] 2014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编号 KY20140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室物流管理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