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7-10-13李雪梅

黑河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化学前教育危害

李雪梅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教育现象的表现在对待教育方式、内容、规章制度上。学前教育“小学化”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丧失,束缚幼儿天性的发展,限制幼儿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遵从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创设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使学前教育“小学化”得到整治。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在学前教育中出现已久的问题。但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种现象对幼儿是非常不利的。教育部门应采用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树立新型教育观念,改变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思想。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彻底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消除,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解析

1.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和内容等方面比较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直接向幼儿教授小学阶段才应当接受的具体教科书知识。从而忽视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的教育规律,以“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提早将小学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幼儿,并用小学教育的管理方式管理幼儿的一种教育现象。

2.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解析

学前教育“小学化”通俗说就是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向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具体是指学前教育在管理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采用小学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学前教育方面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教育现象,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现象。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要对幼儿实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教育。由于近年来“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教育理念,让家长和教育机构对幼儿严格要求,开始在幼儿园超前开设认字、拼音、写字、数学等课程,像小学生一样上课,学知识,用小学的教育制度管理幼儿,让幼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幼儿园生活变成了学习负担繁重的幼儿园生活。

1.在对待教育方式上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替代游戏教学的方式。高尔基曾说过:“幼儿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但幼儿园为了使幼儿可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让幼儿超前学习小学的文化知识。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学课堂上,“小学化”使学前教育失去了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2.在对待教育内容上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偏重知识的数量和难度。

(1)让幼儿提前学习拼音。根据幼儿的生长规律来看,在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并不要求幼儿掌握拼音的声母、韵母、能拼出拼音并读出拼音的能力、能书写拼音的能力。但学前教育“小学化”在拼音知识上要求幼儿学会上述知识,像在小学上课一样,给幼儿统一分发关于拼音的教材,按教材讲授上课。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考试类的评价,并对幼儿的评价结果进行排名,甚至还对幼儿提出“学会全部拼音,认识六百个汉字,熟练背出五十首古诗”等的教学目标,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压力。

(2)让幼儿提前学习算数。根据幼儿的生长规律来看,在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并不要求幼儿在算数方面掌握100以内加减乘除的能力、背诵九九乘法表的能力。但学前教育“小学化”在算数方面要求幼儿掌握计算100以内加减乘除的能力、背诵九九乘法表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幼儿提出100以内加减乘除的计算题,并对幼儿的计算结果进行批改,给幼儿留课后作业回家完成,增加了幼儿的课后负担。

3.在对待规章制度上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用小学的制度来约束幼儿行为。

(1)幼儿园一日活动按小学的课节制定。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教育模式。学前教育阶段幼兒园的课程数在2~4节左右,每节课的时间根据大中小班的不同有不同的规定。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会使幼儿承受超负荷的学习任务,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2)开设幼儿特长班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使一些幼儿园为提高幼儿的能力开办特长班。幼儿除了每天在幼儿园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外,还要进行音乐、绘画等多种特长班活动。而对于这样的特长班,家长持予以认同的态度,并大力支持,以至于使幼儿超负荷学习。这样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最终导致幼儿什么都学了却什么都没有学会。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对策研究

学前教育“小学化”并不是一个在学前教育里的新兴问题,所表现出的形式也很多样,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为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门发布相关文件对“小学化”问题加以引导,《3—6岁儿童发展和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进行规范

1.宣传新型教育观念,改变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思想

有关教育部门应加大力度,采用多种手段以及方法对正确的教育观念进行宣传,使正确的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深入每个家长的心里。可以利用当前发达的互联网资源、新型大众媒体等渠道开设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专栏和一些关于学前教育观念的讲座,向家长渗透学前教育阶段正确的教育观念。也可以在幼儿园开设家长教师交流会,共同讨论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是正确的。

2.加强社会管理力度

发挥有关教育部门的作用,大力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自觉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形式。有关教育部门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现象。

3.对教师严格要求,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1)在聘用教师时,严格把关

在聘用教师时,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机构应对学前教育阶段教师严格把关,要求教师遵循有关教育部门指定的法律法规,制定聘用教师的规章制度。在聘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时,对教师资格从业证书严格要求,坚持持证上岗,彻底杜绝无证上岗的教师。在面试时,要对教师严格要求,严格把关。endprint

(2)按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上岗后,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放松。教育部门要按期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定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技能进行考评,实行打分制,并合理进行奖惩制,以激发教师对考评的热情。如定期组织教师教研,研究课堂教案。幼儿园应要求教师掌握学前教育阶段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教师的音乐、美术等特长技能进行考核。

4.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1)改变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些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园硬性让幼儿学习文化知识,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些幼儿园应改变对幼儿的教育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学前教育阶段的文化知识和特长技能。学前教育階段的教师应多采用游戏教学和区域活动教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禁止提高小学入学门槛

现阶段,很多小学提高入学门槛,设立入学选拔制度,这样的制度在无形中给幼儿带来了压力。教育机构应取消小学教育阶段的小学入学选拔考试,按片区给小学划分学生。同时,消重点小学和非重点小学的称号,使小学可以平均发展,消除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顾虑,杜绝择校现象,减轻幼儿的入学压力。

5.创设正确办学理念,制定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教育部门应按照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为幼儿园规定执行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保证幼儿园不向学前教育“小学化”发展。不仅要严格规范幼儿园,还要定期对幼儿园办学成果进行检查,创设幼儿园监督机制,为幼儿创设舒适的成长学习环境。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一种不良的教育现象,一定要将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教育现象彻底消除,并要求社会、家长、教育机构和教师自觉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用正确的方式健康。

参考文献:

[1]曲吉拉姆.拉萨市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拉萨市某幼儿园数学教学为例[J].当代青年,2015,(04).

[2]杨冬.学前教育“小学化”久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05).

[3]顾红琴.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J].才智,2010,(33).

[4]石金海.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J].宁夏教育,2015,(05).

[5]张泉华.浅谈如何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学研究,2012,(04).

[6]叶平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化学前教育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