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2017-10-13李美芳

黑河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自我保护均衡发展户外活动

李美芳

[摘要]户外活动是幼儿喜爱的项目之一。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协调,有益于心理健康成长,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活动既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是实施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户外活动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指出应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免受伤害。

[关键词]自我保护;户外活动;运动习惯;均衡发展

自我保护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人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对突如其来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户外活动中,教师有责任培养幼儿的保护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保护,避免不安全因素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威胁。

一、幼儿户外活动的特点

幼儿年龄尚小,体能低下,思维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幼儿的户外活动不同于中小学生或成年人的户外活动,组织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研究分析幼儿户外活动的特点,有利于趋利避害,提高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性,增强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

1.活动场所的不固定性

进行户外活动时,一般是由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内容,提前或临时选定。这样便使得场所的选择富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固定性,经常根据课程内容变换活动场所,使幼儿不能了解活动场所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为此,在进行户外活动前,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不仅要慎重、科学地选择场所,而且还要对所选场所进行详细的勘查,了解所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教育幼儿如何防范不安全因素,让幼儿在大脑中对活动场所有一个大致概念,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难免有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动作,在进行这些动作时,如果教师疏于防范,或者幼儿大意,都会出现幼儿突然跌倒,活动器械落到幼儿身上等情况的发生,使得户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活动组织缺乏目标性

很多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时,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活动中只是观望幼儿,没有发挥自身对活动的组织协调作用,任幼儿在场地乱跑,大大降低了活动的质量,极易出现危险情况。

4.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趣味性

幼儿的户外活动,多为集体运动的形式,而且活动的形式简单、内容单一,有时甚至是多个班级的幼儿集中在一个活动场地,幼儿的活动空间小,跑步、投掷、游戏等活动都受到影响,不仅达不到户外活动的目的,而且场地的拥挤极易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5.教师的指导缺乏有效性

一些教师由于工作经历或年龄原因,不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或者不能很好把握活动指导的度,任幼儿放任自由地玩,或过多干扰幼儿的活动,从而影响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导致户外活动的低效。

二、户外活动中幼儿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户外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但在户外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对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安全问题是大问题。因此,如何教育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既要保护好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又要对幼儿进行初步、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为此,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教师必须分析好幼儿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了然于心,科学防范。

1.幼儿缺乏自我约束力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把握不好,自我约束力弱,对自己和同伴的行为估计不足,随意地在活动中玩耍打闹,或者同伴之间发生争执,拉扯或厮打,不考虑后果和危险性,这就决定了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会出现一定的意外状况。

2.幼儿体力体质的差异

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不同,体质体力也有所不同。在户外活动中,由于体力体质的差别,幼儿在嬉笑打闹中,往往体质体力弱的容易受到伤害,出现安全问题。

3.幼儿行为的不可控性

幼儿来到户外,仿佛来到了自由的境地,奔跑、狂跳、攀爬,他们似乎把全部的劲都用在身上,导致其行为的不可控性,极易出现不安全事故。

三、在户外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为此,教师可通过日常生活中渗透、户外活动中强调等环节,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1.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

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与自我保护意识是紧密相连的。如教育幼儿穿厚衣服防止刮伤、摔坏,系好鞋带可以避免跌倒,活动时杜绝打闹伤到同伴。这种自我保护习惯的教育要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提醒幼儿不做危险的动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2.增强幼儿的体质体能

教师可以通过户外运动,对幼儿進行增强体质体能的训练,做到强度适宜、动静交替、协调搭配,发展幼儿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技能,避免在活动中因体质体能而发生的意外情况。

3.选择有趣略有危险性的活动

轮滑车是幼儿都喜爱的户外活动项目之一,有的轮滑车是前后各一个轮子,有的轮滑车是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轮子。对于很多幼儿来说,无论是两轮还是三轮的轮滑车,运动起来都要保持好平衡,还要求一定的速度,因此非常有趣,又略有危险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意识会增强,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协作,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一环。为此,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宣传关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如让幼儿记住家庭地址、电话号码,教幼儿会使用电话,了解户外活动中的注意事项,使幼儿懂得要及时把不安全情况告诉家长及教师,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endprint

1.教育幼儿有防范危险发生的意识

在户外活动中,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可能造成意外事故。为此,必须教育幼儿不能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一直保持在一起,杜绝单独行动。万一出现危险,要胆大、心细,正确面对危险,化解危险。教师可以采取一些鼓励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意识,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避免事故发生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自我保户能力。同时,教师在做好提前备课的基础上,要准备一定的药品,如创可帖、胶布和消炎药,在幼儿遇到意外,受到小伤时及时进行包扎和消毒。在对受伤幼儿进行消毒和包扎的过程中,尽量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培养他们自救的意识和自我处理伤口的能力。

2. 教师必须做好户外活动的精心准备

作为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目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如何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即便发生了事故怎么样才能把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教师要给幼儿讲明本节课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教育他们如何进行防范,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3.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户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多,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教师经常开展的活动。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自控力差、反应慢、在游戏中出现碰撞现象不可避免。为此,教师可以强调游戏活动中不要掉队,不要推搡,不能只顾自己,要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迅速躲闪。此外,在带领幼儿玩感统训练游戏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制定活动规则,规定每个感统器械玩的人数;平衡台、滑板每人只能拿一块,取放时要轻拿轻放,每次玩完一种器械后要归位,才能拿另一种器械;玩滑梯时要排好队,做到不推不挤,严肃有序,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4.抓好户外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日常户外活动中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不可避免。对此,一方面教师要教育幼儿面对危险,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有效进行防范。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其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幼儿带到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场所进行户外活动,既要鼓励幼儿敢于挑战,又要注意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指导幼儿躲避危險,学会自我保护,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学会了自我保护,就等于在生存教育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李有权.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J].幼儿教育.2015,(11).

[2]贾瑞芳.防止自由活动时出意外事故[J].中华少年,2009,(01).

[3]张伏兰.幼儿户外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幼儿教育,2012,(20).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保护均衡发展户外活动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幼儿安全意识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浅析我国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