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2017-10-13丛日东

黑河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导入情境

丛日东

[摘要]以往的语文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段落的主要内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逐一讲述,就怕学生学得少。也正因为这样,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默默地听,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学生自然不喜欢。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语文课堂,通过巧妙设计新课的导入,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丰富课堂内容,用赞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等途径,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关键词]情境;宽松和谐;课堂生成;导入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灵性和活力,学生自然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其实,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

一、巧妙导入新课

每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以及学好课文的愿望。

新课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读课文,巧妙导入,既能引入课题,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让他们带着问题把课文读到心里去,而不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小偷企图盗窃展品却被划破的玻璃报了警,警察将小偷当场抓获,你们相信会有这么神奇的事吗?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赶紧阅读今天的课文《新型玻璃》吧。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不相信会有这样的玻璃,于是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又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你们知道百兽之王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老虎。对了,老虎凶猛无比,小动物见了它都会吓得溜溜地躲起来,生怕自己被大老虎吃掉。可是今天课文中的老虎却怕狐狸,还被狐狸指挥得团团转,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认真读课文。这样的导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到学习中,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如讲述《秋天到了》这篇课文时,利用课文内容营造特殊的课堂氛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秋天的变化。学生观察秋风中的小草、小树和花朵,体验秋天奇妙的变化,和夏天进行比较,从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回到教室后,学生仍然处于兴奋状态,我趁机安排他们与同桌、与小组同学一起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聊一聊自己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可见,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

三、利用好课堂生成事件

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讲述家乡美丽景色的课文。课堂上,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讲完课后我让他们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兴高采烈地拿出图画本和水彩笔,画上了翠绿的树和五彩的花朵,每个人看着自己的画,都很得意。在我巡视时,却看见小宇的画是用铅笔画的,没有一点颜色。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用铅笔画,难道你心目中的家乡是无色的吗?”他听后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没有水彩笔。”“那你怎么不借同桌的呢?”他当时没有回答我,我也没有问。课后我叫他去办公室才问清楚,原来是他的同桌不借给他用。

这虽然是一件与语文教学无关的事,我没有置之不理,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这样发展下去,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以助人为快乐。于是我经常在课堂上讲一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助人卖扇;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恩格斯先生无私地给予马克思的帮助,在马克思《资本论》未完成时,帮助他撰写,最后仍署马克思的名等。这些故事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教育了学生,也使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语文课。

四、用赞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有些学生是想回答的,但是因为他们惧怕回答错了被别人笑话。这种心理严重阻碍了學生发言的积极性。此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恰当评价,增强学生敢说的勇气。

记得在讲《小马过河》这篇文章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能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很深,淹死了它的朋友呢?我认为这个很容易回答,就提问班级里不爱发言的小丽同学。我想在她回答正确后,重点表扬,以激励她回答问题的勇气。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她的答案竟是:老牛会游泳,松鼠不会游泳。当时班级里一片哄堂大笑。我看到小丽的小脸红了……于是我灵机一动,大声地说:“小丽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会游泳就淹不到,不会游泳当然会被淹到了。但你再仔细想想,和妈妈去园子里掰苞米的时候,为什么你被苞米秧全部挡住了,而妈妈却没有呢?” 经过提示,小丽想出了答案,我表扬了她,同学们的掌声也送给了她,小丽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次提问过后,我发现小丽在课堂上经常举起她的小手了……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教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于是我很注重赞扬、欣赏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小欣,不喜欢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经常自由散漫,教师正在讲课文,他好端端站了起来,胡乱插嘴,学习习惯差。上课有时某一个词,他听不懂,他就会自己站起来,跑到讲台问我。虽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会带给其他学生不好的影响。在与他的多次交谈中,我发现他其实上课很爱发言,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举手习惯。我就在课余时间跟他约法三章,上课不举手,就没有发言的权利;如果表现好,就给他奖励。于是他上课乖了很多,手举得很高很高,当然我也给了他很多机会,让他在课堂上多发言,多动脑。虽然现在偶尔还会插嘴,可比起以前好了很多,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班级的小蕊同学,每次语文课堂练写、单元测验,她都不认真做。下课铃响以后,其他同学都完成了,她还有大半张试卷没完成,还很无所谓的把试卷交给我。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好好做?”她说:“不会。”其实她是很聪明的,平时作业完成得较好,不可能有这么多不会的题目。后来几次,我找她谈心,慢慢地她告诉我,原来她是不想做,想出去玩。我认真地跟她说:“你是一个聪明、优秀的孩子,怎么能甘心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如别人呢,为什么不展现自己的实力,让大家都羡慕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听了我的一番话,小蕊开始改变了,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非常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了。

可以说,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发自内心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讲和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活起来的、深受学生喜欢的,那将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课堂因此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林发,李晶晶.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导入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