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10-13杨立平李晓峰党宝宝杨生虎耿兴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直肠直肠癌淋巴结

杨立平 李晓峰 秦 伟 戴 勇 党宝宝 杨生虎 韩 云 耿兴隆 董 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腔镜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1)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杨立平 李晓峰 秦 伟 戴 勇 党宝宝 杨生虎 韩 云 耿兴隆 董 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腔镜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nm23-H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150例,另选择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77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阳性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及进展过程,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浸润情况,辨别肿瘤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

结直肠癌;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nm23-H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恶性肿瘤的形成与发展与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克隆增殖及肿瘤凋亡抑制等有关〔1〕。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具有肿瘤特异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侵袭等密切相关;nm23-H1具有核苷二磷酸激酶活性,通过影响微管解聚及G蛋白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肿瘤发病及进展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因子,通过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参与肿瘤发病及进展〔2〕。本文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150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2)术前无放、化疗史。排除标准:(1)术后生存期<12个月;(2)术后脱落病例及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男94例,女56例;年龄32~87〔平均(53.76±7.68)〕岁;肿瘤部位:结肠77例,直肠73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制订的第7版TNM分期标准〔3〕,Ⅰ期25例,Ⅱ期39例,Ⅲ期63例,IV期23例;病理类型:管状腺癌86例,乳头状腺癌45例,黏液细胞癌19例;分化程度〔4〕:高分化37例,中分化63例,低分化50例;肿瘤直径≤5 cm 59例,>5 cm 91例,浸润深度:T1~T3 66例,T4 84例;有淋巴结转移76例,无淋巴结转移74例。另选择本院同期收集的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77例作对照,男48例,女29例;年龄30~81〔平均(52.08±8.43)〕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标本采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 μm),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染色。鼠抗人Survivin单克隆抗体、兔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兔抗人nm23-H1单克隆抗体及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均购于美国Santa Cruz公司,二氨基联苯胺(DBA)显色试剂盒及SP试剂盒均购于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以本实验室自行配制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用已知标志物的阳性组织切片为阳性对照,具体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所用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阳性表达判断标准:Survivin定位于细胞核,MMP-2、nm23-H1及VEGF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以细胞核内出现少量着色颗粒及细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高倍镜(×200)下随机取10个视野进行观察,若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10%的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1)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2)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3)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阳性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术后随访12~48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情况与生存率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与正常结直肠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升高,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见表1。

2.2各检测指标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见表2。

2.3各指标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 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无脱落病例,随访成功率100.00%,末次随访时死亡率为20.67%(31/150),生存率79.33%(119/150),术后生存率与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有关(P<0.05)。见表3。

表1 结直肠癌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情况〔n(%)〕

表2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n(%)〕

表3 结直肠癌患者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表达与预后的关系〔n(%)〕

3 讨 论

目前,关于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结直肠肉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癌前病变和饮食习惯(高脂肪饮食发病率高)、遗传等因素有关。研究指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转移与多种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5〕。本文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Survivin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其具体途径可能包括两条:一是抑制凋亡终末效应酶Caspase-3 和Caspase-7活性,从而阻断各种刺激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二是与周期蛋白激酶(CDK4)结合,使CDK2/cyclin-E激活和核糖体磷酸化启动细胞进入周期加快了G1/S期的转换,阻断凋亡信号转导通路〔6〕。MMP-2一方面可降解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另一方面能分解多种重要活性分子结合蛋白,导致活性分子游离,从而破坏癌细胞浸润的物理屏障〔7〕。nm23-H1是得发现的首个人类nm23基因,定位与人17q21-22,由5个外显因子和4个内含因子构成,全长8.5 kb,编码区有533个核苷酸,分子量17 kDa,具有核苷二磷酸激酶、组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和丝氨酸自身磷酸化作用,通过与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参与肿瘤侵袭转移,参与肿瘤增殖、分化及转移过程〔8〕。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因子,位于6p21.3,由8个外显因子和7个内含因子构成,全长14 kb,具有促进新血管形成和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双重功能,而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均依赖于新血管的形成,因此认为VEGF在肿瘤代谢及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9〕。本研究结果提示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进展过程。分析原因可能为nm23-H1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VEGF高表达可促进肿瘤血管及淋巴管增多,从而加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10〕。郭颖等〔11〕的研究认为,MMP-2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是恶性侵袭性肿瘤的一个敏感指标,本研究与之基本相符。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检查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浸润情况、恶性程度,了解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评估预后生存率。

1伊日贵.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0):937-9.

2刘家云.结直肠癌药物敏感基因检测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5):810-3.

3姚宏伟,刘荫华.第7版结直肠癌TNM分期(2010)更新内容解读〔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01-4.

4杨 军,郭 睿,康安静,等.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2):169-73.

5Gibson TM,Park Y,Robien K,etal.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second obesity-associated cancers after colorectal cancer:a pooled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J Clin Oncol,2014;32(35):4004-41.

6Sun L,Huang Y,Wei Q,etal.Cyclin E-CDK2 protein phosphorylates plant homeodomain finger protein 8 (PHF8) and regulates its function in the cell cycle〔J〕.J Biol Chem,2015;290(7):4075-85.

7Schwegmann K,Bettenworth D,Hermann S,etal.Detection of early murine colorectal cancer by MMP-2/-9-guided fluorescence endoscopy〔J〕.Inflamm Bowel Dis,2016;22(1):82-91.

8Fiore LS,Ganguly SS,Sledziona J,etal.c-Abl and Arg induce cathepsin-mediated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the NM23-H1 metastasis suppressor in invasive cancer〔J〕.Oncogene,2014;33(36):4508-20.

9谷 芳,李秀丽,姚元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7):770-2.

10焦彦华,王秀艳,刘叶廷.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nm23-H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8):20-3.

11郭 颖,顾 鑫,张林西,等.结直肠腺癌中Cox-2、MMP-9和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7):810-2.

〔2016-12-15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73

A

1005-9202(2017)19-481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58

李晓峰(1972-),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研究。

杨立平(1976-),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研究。

猜你喜欢

直肠直肠癌淋巴结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