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评价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近期疗效的价值

2017-10-13唐文才黄菁慧李传资聂忠仕王绥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参数值能谱消融术

唐文才 黄菁慧 李传资 聂忠仕 王绥煌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311)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评价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近期疗效的价值

唐文才 黄菁慧 李传资 聂忠仕 王绥煌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探讨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对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患者近期疗效的。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于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值变化,并对比治疗后缓解、复发者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值。结果治疗后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低于治疗前(P<0.05);能谱CT参数碘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缓解组CT灌注参数BF、BV、PS均低于复发组(P<0.05);缓解组能谱CT参数碘含量、水含量、CT值均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老年肺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病灶的灌注程度及血功特点,进而为平均射频消融术的早期疗效提供有利依据。

肺癌;近期疗效;CT灌注;能谱成像

老年肺癌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由于老年患者多伴心肺等系统功能减弱,且多存在系列慢性疾病,进而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现已于老年肺癌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1〕。因老年肺癌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病灶周围仍然存在纤维组织增生、反应性充血等,传统CT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患者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出现的改变〔2〕。CT灌注成像可客观提示病灶的微循环状态,反映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能谱成像能够得到碘、水等物质及多种单能量图像,对于机体组织予以定量、定性分析〔3〕。本研究拟分析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评价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近期疗效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5~78〔平均(70.37±1.21)〕岁;病程3~15年,平均(7.36±1.35)年;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有29例,Ⅲa期13例;组织类型中鳞癌32例,腺癌28例;分化程度中低分化26例,中分化24例,高分化10例;病灶直径2.1~4.0 cm,平均(3.24±0.12)cm,患者知情同意。入选标准〔4〕:①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检查;②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③TNM分期在Ⅰ~Ⅲa期(分期标准参照文献〔5〕);④无相关射频消融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明显;②碘剂过敏者;③年龄低于65岁;④肺癌复发者。

1.2方法 射频消融术方法:消毒铺巾后,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取能谱CT扫描以明确病灶的具体位置,采用EVB针由皮肺穿刺至病灶内(应避开肺大泡、肋骨、大血管),再次行能谱CT扫描确保EVB针位于病灶内,于针鞘处发放10枚微电极,并使其似伞状张开均匀分布至病灶内,接通EVB电极和射频消融仪,于电脑程序下操控加温,保持每次病灶治疗范围在半径2.0 cm类半球型,病灶直径<4.0 cm者,仅需行2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结束后常规包扎穿刺部位,休息10 min后再次行CT检查,查看是否出现出血、气胸等并发症(本研究均未见并发症发生),常规使用抗生素3 d,防止感染。

参数设置:电压80/140 kV(瞬时0.5 ms切换),电流600 mA,层厚5 mm,层间隔5 mm,矩阵512×512,螺距0.984,准直器0.625 mm×64,转速0.6 s/w,扫描延迟时间8 s,数据采集的持续扫描时间52 s,共采集246幅图像。扫描方法:扫描前于患者右臂的肘前静脉处留置18G的静脉留置针管,辅助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先进,保持两侧手臂上举并置于头顶处,指导患者呼吸,采取宝石能谱CT机(GE,美国),首先进行胸部的CT平扫(范围在胸廓的入口至肾上腺的水平线),明确病变范围后进行病灶区域的CT灌注扫描,取双筒的高压注射器经静脉留置针管注入100 ml的碘海醇,流速保持在3.5 ml/s,再匀速注入40 ml的生理盐水,再次扫描。图像处理:原始图像传送在GE AW4.5工作站,于平均层面CT图像中选择一个最大层面,勾画类圆形的感兴趣区(ROI),应尽可能避开坏死与囊性成分区域,确保选取的病灶面积应当超过总面积的2/3,于碘基、水基物质图像处测定病灶区碘含量、水含量的平均值,患者术后2个月时均再次行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检查,均选择术前同一病灶,尽可能确保与同位置、同层面的ROI。

1.3观察指标 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及能谱CT参数变化,对比治疗后缓解、复发者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老年肺癌患者病灶CT灌注参数值比较 老年肺癌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CT灌注参数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老年肺癌患者能谱CT参数值变化 老年肺癌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能谱CT参数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2.3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不同疗效老年肺癌患者CT灌注参数值比较 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缓解者CT灌注参数值均低于复发者(P<0.05)。见表3。

表1 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老年肺癌患者病灶CT灌注参数值比较

BF:血流量、BV:血容量、PS:表面通透性

表2 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老年肺癌患者能谱CT参数值变化

表3 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不同疗效老年肺癌患者CT灌注参数值比较

2.4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不同疗效老年肺癌患者能谱CT参数值比较 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缓解者能谱CT参数值均低于复发者(P<0.05)。见表4。

表4 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不同疗效老年肺癌患者能谱CT参数值比较

3 讨 论

早期老年肺癌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此类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因此对于老年肺癌的治疗需要更高的要求,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还应提高有效率,进而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7〕。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方式,能够通过高频率的射频波促使周围细胞产生离子震荡,进而生热导致局部病灶出现凝固性坏死〔6〕。相关研究证实,瘤体局部温度保持在50℃左右时其细胞蛋白质即可出现变性,达到70℃左右时瘤体组织即可出现坏死〔7〕。射频消融术治疗时可使病灶电极保持在90℃左右,进而确保病灶组织的全部坏死,还可阻断瘤体的供血,避免肿瘤转移。此外瘤体附近正常的肺部组织能够经呼气散热及血液流动降低热量,避免造成正常肺部组织的热损伤,安全性比较高〔8〕。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需借助CT等影像学,以评估病灶有无完全消融、是否进行二次消融、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内)等。但老年肺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病灶体积可出现增大、CT值降低、低密度坏死区不明显,传统CT无法准确评估疗效,因此需要一种根据可靠的影像评估方式〔9〕。

CT灌注成像是于静脉内快速注入适量对比剂后,对ROI层面行连续的CT扫描,进而有效提示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量变化〔10〕。有研究报道,肿瘤内微血管密度计数能够提示肿瘤新生血管的情况,且与肿瘤的性质联系密切〔11〕。相关研究表明,肺癌CT灌注参数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计数为正相关,能够评估肺癌的疗效〔12〕。本研究结果表示,老年肺癌患者治疗后BF、BV、PS均有降低,且治疗后近期疗效缓解组BF、BV、PS显著低于复发组,分析原因可能因肺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血供肿瘤,经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能够阻断其瘤体的血供,使血流相应减少,BF、BV降低,同时病灶的供血主要来自支气管动脉,分支相对较多、管径较粗,因而通透性较高。能谱CT作为一种定量、多参数分析的新成像模式,几乎能够测得同向、同源、同时的两个能量数据,经过一定处理后得到多个单能量图像,能够使硬化伪影的影响显著减少,使CT值更加可靠、准确〔13〕。碘、水密度值范围几乎可反映机体多数组织密度范围,CT能谱成像对碘的敏感性极高,通过水-碘物质分离能够得到碘基、水基图像,进而反映物质的碘、水浓度〔14〕。本研究结果表示,老年肺癌患者治疗后碘含量、水含量、CT值均降低,且缓解组碘含量、水含量、CT值均明显低于复发组,分析可能因治疗后PS降低则碘对比剂、生理盐水可渗入至细胞外间隙的量减少,因此碘含量、水含量相应减少,同时因射频消融治疗后组织密度降低,故CT值相应减小。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老年肺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病灶的灌注程度及血功特点,进而为平均射频消融术的早期疗效提供有利依据。

1Bhatia S,Pereira K,Mohan P,et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rima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What a radiologist needs to know〔J〕.Indian J Radiol Imaging,2016;26(1):81-91.

2Vliegenthart R,De Cecco CN,Wichmann JL,etal.Dynamic 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dentifies early perfusion abnormalities in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Insights from a multicenter registry〔J〕.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2016;10(4):301-8.

3石远凯,牛 奕.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7年第一版介绍〔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99-800.

4吴一龙.非小细胞肺癌国际分期的修订〔J〕.癌症,1999;18(1):101-3.

5Xue Y,Wang YY,Zhang K,etal.A study of 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lobectomy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urative effect and impact on clinical prognosis〔J〕.Cell Biochem Biophys.2015;73(2):399-404.

6王玉国,杨 波.肺癌射频消融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79-80.

7许守利,夏成功,王士珂,等.同步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23):1870-3.

8韩承刚,赵卫东,李天平,等.能谱 CT 在肺腺癌射频消融联合生物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8):1362-4,1369.

9刘 磊,张 毅,支修益,等.宝石能谱CT在肺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5;31(8):490-3.

10Zongqiong S,Xiaohong L,Wei C,etal.CT perfusion imaging of the stomach: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adenocarcinoma cell differentiation〔J〕.Clin Imaging,2016;40(3):558-62.

11Jureidini R,da Cunha JE,Takeda F,etal.Evaluation of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p53 expression i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J〕.Clinics (Sao Paulo),2016;71(6):315-9.

12牛丹丹,万娅敏,周志刚,等.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肺癌近期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4):325-8.

13Lee JS,Chen JC.A Single Scatter Model for X-ray CT Energy Spectrum Estimation and Polychromatic Reconstruction〔J〕.IEEE Trans Med Imag,2015;34(6):1403-13.

14林晓珠,沈 云,陈克敏.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98-800.

〔2017-03-15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73

A

1005-9202(2017)19-481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56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811206)

唐文才(1981-),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

猜你喜欢

参数值能谱消融术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例谈不等式解法常见的逆用
不等式(组)参数取值范围典例解析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