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指导

2017-10-12胡鹏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受中年级体验

胡鹏

摘要: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这样,就不可能写具体,就不可能表达出真实感情。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关键词:中年级;作文;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76-01

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这样,就不可能写具体,就不可能表达出真实感情。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1.让学生感受生活,学会观察

作文训练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训练,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配合。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巴甫洛夫说:“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1.1有序观察。有顺序的观察至关重要,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观察时,往往不注意观察顺序,常常东瞧西望,显得杂乱无章。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可从看图入手,教给观察方法。如:从整体到部分,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景到人,等等。先可指导学生观察静物,将所学的观察方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然后观察动态物体。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反复纠正,就能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作文也就能做到言之有序。

1.2抓住特点观察。在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细,常忽略了对一些重要细节的观察,在指导时,教师应抓住那些易被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细节,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1.3主动观察。马路上的红绿灯可以说是学生每天都见的,但当问起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在一次随意调查中发现,全班42人当中,1人不知道,30人答错,只有11人是答对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有意观察。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就是因为对所写的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的印象。所以,教师应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养成自觉、主动观察的好习惯。

2.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叶对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没有的写的欲望,却偏要写,硬要写,心里一片空空的,那怎么能写好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学生在上早自习,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还有的小声说着。看那神情,他们是多么喜欢呀。于是老师说:“美丽的雪花像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小朋友的心已飞向雪花。我们现在就出去看,但要看清楚和想清楚:雪花怎么飘下来的?你怎么接住的?接到雪花是怎么样的心情?接不到又是怎样的心情?它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什么变化?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等会儿请同学们说说、写写。”学生欢呼雀跃,跑向操场,有的用手接,有的用伞接,有的用帽子、圍巾接,有的在追着雪花,操场上一片欢笑声。随后学生口述自己观察所得,然后写下来。这次作文充满童趣,写得特别成功。一位学生写道:“那雪花就像跟我捉迷藏,我去追它,它又轻悠悠地往上飘,只好静静地等,我仰着脸,它亲吻着我,有时又很淘气,钻进我的脖子,冰凉冰凉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雪花的感情。

由于有了观察,有了体验,学生在作文中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当时的各种不同感受,表达了真情实感。

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时,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正确地表现生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针对学生对父母唠叨反感这一现象,我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让每个学生谈面对父母的唠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及如何对待。讨论会上,学生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作文《面对唠叨》。在作文中,不少学生真实地表现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先是讨厌、烦恼、浮躁,最后终于理解、谅解父母。有位学生写道:“父母为的是什么?就是怕幼小的我走错了路,做错了事。父母的唠叨就像医生给我打针、吃药一样,为了我健康成长。”还有位学生写道:“以前,我一点也不理解妈妈的唠叨,今天我知道了妈妈的苦恼。妈妈面对着爸爸的冷落和下岗,是多么痛苦啊!我这做儿子的却经常顶嘴,一点也不体谅母亲,是多么不应该啊!我愿和妈妈一起分担这巨大的压力。如果妈妈的唠叨能减轻她的痛苦,我愿意倾听!”学生在作文中明辨是非,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从而提高了认识能力。

猜你喜欢

感受中年级体验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