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10-12汤会

中外医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汤会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23.071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2医院治疗的149例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老年CHF的流行病学特点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流行病学特点显示,老年CHF多发于66~75岁患者,以男性(59.06%)居多,且冠心病(30.20%)为主要发病因素,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7.45%);影响老年CHF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下肢水肿(OR=1.447)、体质量指数(BMI,OR=7.221)及明尼苏达生存质量评分(MLHFQ,OR=7.165),以BMI相关性最强。结论对符合老年CHF流行病学特征的人群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便于对症治疗,并改善预后。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流行病学;预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8(b)-0071-03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and the Prognosis Risk Factor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ANG Hui

Geriatric Department, the 82nd Hospital of the PLA,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223006 China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gnosis risk factor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49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F treated in the 82nd Hospital of PLA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 pathological data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prognosi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CHF was common in patients aged between 66 and 75 years old, 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were male(59.06%). The main cause w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30.20%), followed by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17.45%).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F included lower extremity edema (OR=1.447), body mass index(BMI, OR=7.221) and score of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 OR=7.165),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BMI was the strongest.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F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Epidemiology; Prognosis; Risk factors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續存在的心脏循环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当失去代偿后便导致死亡,被认为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终事件[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CHF高龄患者比例逐渐攀升,但老年CHF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报道较为鲜见,现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2医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149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2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149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心功能等级[2](NYHA分级)均≥Ⅱ级,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非CHF所致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及无行为能力患者。其中122例存活患者为预后良好组,27例死亡病例为预后不佳组。

1.2 方法

以查阅病历或随访(电话或门诊)的方式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入院季节、身体质量指数(BMI)、明尼苏达生存质量评分[4](MLHFQ)、血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病因、NYHY分级、下肢水肿、肝脏肿大、心律失常、既往心衰入院史、肺动脉高压等资料。endprint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心衰的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特点显示,老年CHF多发于66~75岁患者,以男性居多,且冠心病为主要发病因素,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见表1。

2.2 影响老年CHF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经统计分析,BMI、MLHFQ评分、血钠、肺部湿啰音、下肢肿大、肝脏肿大、既往心衰入院史等变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2.3 影响老年慢性心衰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分析,下肢水腫、BMI及MLHFQ评分是因老年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以BMI相关性最强,见表4。

3 讨论

3.1 老年CHF的流行病学特点

CHF多伴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合并症较多,特别是老年患者,且随着人们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CHF发病年龄段也逐步向高龄发展。在该研究中,149例研究对象统计结果显示,66~75岁患者占比(37.58%)最高,其次是75岁以上超高龄患者,且男性CHF构成比高于女性,提示66~75岁年龄段及男性患者发病几率较大,这与景国际等[5]的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研究显示老年CHF发病并无显著季节特征,而黄建华等[6]的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以冬季为高发季节,与该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是研究范围的狭窄性所致,对于季节与老年CHF的关联性还需扩大研究样本进一步分析。且通过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构成比为30.20%,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并列第二,其次为肺心病,这与邢作英[7]的研究结果相符,其研究结果指出,CHF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占比达55.7%,高血压以13.9%位列其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9%)位居第3,且邢作英的研究还提示老年CHF患者常合并多种病因;加之该类患者心脏本身存在长期超负荷现象,病初机体可通过有效代偿机制维持心脏症状循环,当此种机制失衡便直接导致心力衰竭,导致死亡,且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多以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心肌进一步恶化为主,并尽可能恢复心肌功能。

3.2 影响老年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中,经多因素分析发现,下肢水肿、BMI及MLHFQ分值过低患者预后较差,这与陈燕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老年患者自身的特殊性,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加之血管顺应性变差,一旦并发心力衰竭,常伴活动受限,加剧机体血液循环不畅,继而出现下肢水肿,下肢水肿又易引发细胞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同时BMI指数能灵敏反应机体质量,包括健康状态,BMI指数过低可能提示患者机体储备及应激反应能力较高体质量患者相对不足,存在营养补给问题,因此在临床针对该类患者可加强营养补给,增强机体能量储备功能,尽可能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能力,避免代偿,提高应激反应能力;而MLHFQ评分则是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综合评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强,分值越低,活动受限越严重,病情也相对严重。

综上所述,66~75岁、冠心病、男性为CHF高发人群,下肢水肿、BMI指数低、MLHFQ评分低均为影响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丁绍干.老年慢性心衰并发心肾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8):1532-1534.

[2] Nahler MPG.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 (NYHA)[M]. Springer Vienna, 2009.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 42(2):3-10.

[4] 朱燕波, 杜金行, 林琳,等. 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临床试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0, 19(2):178-181.

[5] 景国际, 刘大伟, 李敏静,等. 平谷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治疗对策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31(6):652-653.

[6] 黄建华, 张琼, 马江伟.气候因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国循环杂志, 2015,30(9):910-912.

[7] 邢作英.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10):937-938.

[8] 陈燕, 吕蓉, 季诗明,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6):528-530.

(收稿日期:2017-05-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