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比较

2017-10-12郭德胜

中外医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安氏

郭德胜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23.056

[摘要] 目的 對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按照患者矫治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上颌单牙合拔牙矫治方案,参考组接受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方案,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 结果 矫治前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 LL-E 距离、Z角、SNA、SNB、A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 LL-E 距离、Z角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SNB、ANB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U1-FH、U1-AP、H角减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UL-E距离、H角、Z角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疗程为(22.13±4.53)个月,与参考组的(22.65±5.0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颌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能够使上前牙内收,使软组织侧貌很大程度改善,然而单颌拔牙矫治方案效果更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单颌拔牙矫治;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8(b)-0056-03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Single Jaw and Bimaxillary Ex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lass Ⅱ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GUO De-she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Donghai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222300 China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ingle and double jaw extraction treatment of class II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Methods 50 cases of class II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from Febuary 2010 to march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ingle maxillary tooth extraction treatment scheme,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bimaxillary extraction of four premolars, cephalometric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Results U1-FH, U1-AP, UL-E, H angle, Z angle, LL-E distance, SNA, SNB, ANB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U1-FH, U1-AP, UL-E, H angle, LL-E distance, Z angle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0.05), SNA, SNB, ANB index were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 U1-FH, U1-AP, H angl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UL-E distance, H angle, Z angle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treatment time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2.13±4.53)months,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22.65±5.01) month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single and double jaw extraction treatment of class II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can make the anterior teeth retraction, the soft tissue profil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ut single maxillary extraction scheme of treatment effect is much better and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endprint

[Key words] Single jaw tooth extraction; Double jaw tooth extraction; ClassⅡdivision1 malocclusion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为口腔正畸科常见病症,矫治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与生物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矫治方法明显增多,然而临床关于是否拔牙存在较大差异[1]。目前临床多采用双颌拔牙矫治方案,而关于单颌拔牙矫治研究尚不多见。为了探讨两种不同矫治方案的临床价值,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且分别采用单、双颌拔牙矫治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依照其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5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11~28岁,平均16.89岁,参考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10~28岁,平均17.03岁,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2]:身体健康、未接受过正畸治疗,ANB≥5°、软组织侧貌显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者正常,均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拔除患者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下颌牙齿不进行操作;参考组: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同时下颌拔除双侧第二前磨牙或第一前磨牙;牙齿拔除后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将牙齿排齐整平,使用平面导板和摇椅弓压低前牙、升高后牙以打开咬合,纠正患者过深的Spees曲线;继之远移尖牙、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并对尖牙、磨牙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从而使患者的侧貌外形更加的美观。

1.3 观察指标

在矫治前、后通过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软硬组织影像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测量,主要如下:SNA为鼻根点、蝶鞍中心以及上牙槽座点共同组成的夹角;U1-FH角为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眶耳平面所形成的夹角;U1-AP为上颌中切牙切缘至AP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mm);H角为软组织颏前点与上唇最凸点之间的连线和下牙槽座点与鼻根点连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UL-E为软组织颏前点连线和上唇最凸点与鼻尖点形成的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mm);LL-E为软组织颏前点与下唇最凸点与鼻尖点之间连线之间的垂线距离(mm);Z角为上下唇的最凸点与软组织颏前点构成的切线和眶耳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NA、SNB、ANB变化

与矫治前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后覆牙合、覆盖数值均达到正常水平,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SNB、ANB指標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SNB、ANB变化[(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1-FH、U1-AP、H角、UL-E、 LL-E 距离、Z角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U1-FH、U1-AP、H角、UL-E、 LL-E 距离、Z角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1-FH、U1-AP、H角减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疗程比较

观察组患者矫治疗程为12~28个月,平均疗程为(22.13±4.53)个月,参考组患者矫治疗程为12~29个月,平均疗程为(22.65±5.0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

3 讨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主要表现为前牙区深覆盖、深覆■,患者常出现牙周炎、创伤性龈炎等,甚至可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以及牙齿松动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安氏Ⅱ类1分类错■发病率较高,有学者调查发现欧美国家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发病率高达20%,而替牙期的患儿发病率更高[3]。导致错■发生的原因较多,其中遗传为主要的因素,临床数据研究发现我国有30%左右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而患者先天或者后天的不良习惯、环境因素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如习惯性口呼吸、吞咽吐舌、吮指习惯等[4]。

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SNA、SNB以及ANB均出现少量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矫治后颌骨变化均比较小,这说明在矫治过程中,正畸力对颌骨的作用十分有限,同时这可能是由于该次研究的患者中青少年占大多数,患者正处于生长阶段,下颌可能出现向前生长倾向[5],而在矫治过程中Ⅱ类牵引较多,上切牙内收明显,所以变化不明显。宁芳等[6]在对31例成人骨性反■患者进行研究时,通过X线头影对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治疗前后患者的SNA、SNB、ANB并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而前磨牙矫治组患者面型侧貌改善情况要优于下颌单颌拔除2 个前磨牙矫治组(P<0.05),并认为单颌拔牙使用与上颌未出现明显拥挤或者无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反■患者在,而双颌拔牙则适用于伴随重度拥挤的重度骨性反牙合患者[6],这一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基本一致。

患者在治疗后U1-FH、U1-AP均明显变小,并且观察组变小程度大于参考组(P<0.05),表明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正畸治疗中,前牙的舌向移动是关键,尤其是上前牙对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有着重要影响。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下颌无拔牙,通过将轻度拥挤的牙列进行排齐之后,下颌前牙唇倾而上颌前牙内收,而参考组下颌的第二前磨牙拔除,唇倾的下颌前牙内收,所以导致这一现象。endprint

通过对表2、表3观察能够发现患者治疗后H角明显减小而Z角明显增大(P<0.05),同样说明上颌切牙位置对面部美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参考组治疗后H角以及Z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该次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要更大的样本规模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拔牙矫治,上前牙的实际内收最大限度仅占拔牙间隙2/3左右,因此对于严重拥挤病例或者上颌前牙前突较严重病例,拔牙间隙可能是不够的,因此在拔牙矫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化支抗,从而预防上颌磨牙近中移动,使前牙充分内收,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虽然单颌和双颌拔牙两种矫治方式对骨骼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两者均能通过牙齿位置的改变以及上下前牙轴倾度的改变影响上下唇软组织凸度,进而使其形态以及侧貌发生变化,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单颌还是双颌拔牙矫治均可以达到实现前牙内收,软组织侧貌改善的目标,然而具体采用何种矫治方式需要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依照临床经验来选择治疗方式[7]。该研究认为上颌单颌拔牙矫治适应证如下:①前牙覆盖较大,磨牙远中关系,考虑即使拔除4颗双尖牙也难以达到磨牙中性关系患者;②下颌牙排列整齐,覆■较浅、侧面脸型较好患者[8];③低角型的 II类1 分类错■患者;最后为骨性非生长期或者其他各种原因不适合下颌拔牙以及患者不愿意拔除过多牙齿,考虑简化治疗者。而双颌拔牙矫治则针对青少年、儿童患者,通过将4颗双尖牙拔除以进行系统化固定矫治并调整上下牙的咬合关系,可以达到良好的正畸效果,有助于重构牙齿间的最大尖窝咬合关系,并促进下颌生长发育,有助于下颌位置的调整。概言之,单颌拔牙矫治适合下颌无拥挤或者拥挤程度较轻、下唇与下切牙凸度小的牙源性或者轻中度骨性错■患者,而双颌拔牙矫治则适合拥挤程度较为明显的中度骨性以及牙源性安氏II类1错■患者。

与双颌矫治方法比较,单颌拔牙矫治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可以将磨牙关系调整至远中关系,除外牙列严重拥挤病例或者上颌前牙前突较严重病例,治疗中上磨牙不需要接受强支抗,可以使得牙弓形态在矫治后更加自然,维护唇部的丰满度,并且患者矫治时间更短,因此有着良好的效果[9]。然而单颌拔牙矯治由于需要进行Ⅱ类牵引、并将深覆■打开,而Ⅱ类牵引易引起下前牙唇倾的发生,因此在矫治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度的冠舌向转矩。

综上所述,单颌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均能够实现前牙内收,软组织侧貌改善的目标。与双颌拔牙矫治比较,单颌矫治能够减少拔牙数量且达到满意效果,因此可以推荐使用,然而在临床使用中,医生应该依照适应证以及患者的诉求来选择矫治方式,以达到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岳强,车霄楠,韩玮.不同支抗对青少年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矫治效果对比[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2):1511-1513.

[2] 陈晓波,牛赟,张漫.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牙正畸治疗后唇组织变化预测方法初探[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10): 959-963.

[3] 黄一平,李巍然.影响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唇部内收因素的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4,21(4):190-194.

[4] 韦玲,潘莹,彭美姣.两种方法矫治恒牙列后期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的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7):63-65.

[5] 曹芳,王臻,晏琳,等.成人安氏Ⅱ类 1 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前后唇部软组织测量和评估[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1):37-40.

[6] 宁芳,段银钟,袁东辉.两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成人骨性反牙合的硬软组织改变的对比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366-368.

[7] 曹芳,王臻,戴静桃. 年轻汉族女性面部比例的测量与评估[J].广东牙病防治,2015,23(2):84-86.

[8] 赖晓宇,林雪峰,吴夏怡.青年安氏Ⅱ类 1 分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咀嚼运动轨迹特征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1):115-119.

[9] 刘柳,杜熹.安氏Ⅱ类 1 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宽度对下颌位置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6):334-336.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氏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30例效果观察
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应用Enlow分析法评价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分析
腭部微螺钉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牙尖形态重塑法在正畸治疗中对牙周的影响研究
上下颌扩弓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在安氏II类1分类错颌中的应用研究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非减数矫治对唇部软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