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分析理论及其在汉译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12王军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王军

摘要:20世纪70年代左右,英国语言学家科德提出了错误分析理论。汉译英教学一直以来是翻译教学中较难的一个部分。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错误分析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语言错误的分类。然后,文章作者根据错误分析理论,分析并研究了一些大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错误。研究发现:学生们在汉译英练习中最常犯的语言错误是语法错误、词汇错误和句法错误。最后,作者根究研究结果,为汉译英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错误分析理论;语言错误;汉译英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08-01

1.错误分析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对比分析理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对比分析理论的研究只局限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句法和音系方面的比较,并未涉及到语用和社会文化方面;而且,对比分析理论只能发现和预测一些错误。[5]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分析语言错误的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错误分析理论应运而生。

1967年,英国语言学家科德(Pit Corder)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学习者错误的意义》)的论文,是错误分析理论的开端之作。他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难免会产生错误,这些错误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学习手段。[1]同时,他还指出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有三方面的意义:① 教师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错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时所达到的阶段,因而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② 研究者方面,研究者们可通过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掌握他们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进而为其进行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素材和实例;③ 错误分析理论对学习者本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犯错误既是学习者在习得语言时所用的一种学习策略,也是学习者检验自己对所学语言知识所作假设的一种好方法。错误分析理论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是自然之物,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物种的生物遗传属性。人类都有一种普遍语法机制,普遍语法就是指这种决定人类会说话而其他动物不会说话的生物基因。错误分析理论就是想通过分析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析普遍语法机制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的二语习得过程,进而改善其学习进程。错误分析理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对立的心理语言学。

2.语言错误的分类

关于语言错误的分类,国内外有许多的相关理论,但目前比较认可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①根据错误对语言交际影响的程度,语言错误可以分为局部性错误和全局性错误;局部性错误是指只对诸如短句或从句等句子片段的理解有影响的错误(如漏用或错用动词或名词的词尾或错漏用冠词和助动词等)。

②根据错误产生的心理学因素,语言错误可以分为差错(mistakes) 和语误 (Errors);差错指的是学习者在有能力改正的语言运用中出现的失误。

③根据错误产生的人为因素,语言错误可分为教师及教材等人为性的输入错误和学生自身心理性格及学习方法策略等自身性的心理动机及方法策略错误。

3.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翻译是一种较能反映学习者英语综合水平的测试项目,它融合了词汇、句法、语篇甚至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考察。然而,正是基于它考察内容的复杂和多样性,对翻译的教学也让许多教师不胜其烦甚至惶恐不安。文章的语料来源于作者正在教授的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课堂翻译作业。

4.研究结果及相关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们在汉译英练习中最常犯的语言错误是语法错误、词汇错误和句法错误。作者认为,为了提高汉译英教学质量,教师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4.1语言基本功。①词汇方面。首先,切莫给学生太大压力,也不要想着能让学生记住所有学过的单词。其次,可以教授学生运用词根词缀或情境法记住单词(情境法記单词就是利用个人经历、回忆甚至是学过的例子去联想记忆单词)。②语法方面。首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记忆一些常见的语法规则,再进行实践,尝试说出和写出包含该语法规则的句子,最后由教师来纠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对话练习(包含重要语法点))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语法点。

4.2翻译技巧和跨文化知识。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贯穿一些翻译技巧的讲解,让他们了解一些翻译理论,以期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然后,教师还可以计划性地给学生在课堂上灌输一些英美国家文化和习俗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4.3理性纠错。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到底是纠还是不纠?对此,学者们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客观看待,理性纠错。首先,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口头和书面错误,教师可以先不予纠正,记下这个错误,看学生能否自己注意到这个错误。但若这个错误出现了三次以上,教师则可以适时纠错。同时,还应该将学生们经常犯的一些典型错误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其次,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之间相互纠错,毕竟课后的学习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Corder, S. P.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J].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9.

[2]王鲜杰.错误分析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2000.

[3]何莉莎.错误分析理论在中译英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

[4]陈素燕.错误分析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