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闪光

2017-10-11梁厚权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水桶第一书记贫困户

梁厚权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生命中读过的每一本书,翻越的每一座山峰,邂逅的每一个人,都拥有改变生命的力量。2015年12月20日,带着省环境保护厅党组的重托,我成为松潘县水晶乡水桶村第一书记,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紧紧依托省环境保护厅和西南科技大学,在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以“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为工作重心,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当群众的领路人”

初到藏区时已是隆冬季节,寒冷的天气和高原反应带来了种种不适。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也是一名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坚毅性格。我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吃住在村,并学习了简单的藏语,便于和群众沟通交流,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水桶村共有村民56户,312人,贫困户10户52人,其中特别贫困户1户6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莴笋、土豆,养殖牦牛;村上仅有一条村道,狭窄且破损较重;河道无防洪河堤,存在防洪安全隐患。

2016年5月的一天,我来到贫困户邓地家,听他无意中提起在山上采挖了一些虫草放在家里,销售价格较低。我就想,虫草是名贵滋补药材,这可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于是,我立即在微信朋友圏中发布了虫草销售信息,很快就有成都朋友认购了。村里其他村民听说了,也要求我帮助他们发布销售信息。通过朋友圈我很快帮村民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2016年,我帮助村民销售虫草3000余根,销售金额达4万余元。就这样,我渐渐地融入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

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我将水桶村贫困户分成缺致富产业、缺就业门路、因学致贫、因病致贫、自身无发展能力和其他原因等六大类,同时算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立足“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帮扶模式,制定了“党建强阵地、产业鼓腰包、基建改环境”的扶贫攻坚规划。

“牵住牛鼻子,才能实实在在建新村”

在一次与村党支部书记邓真的工作交流中,他告诉我:“根治‘贫穷病根,得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拓宽产业、增加收入。”为真正把省委“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落到实处,按照扶贫攻坚规划,我认真履职,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把“党建、产业、基建”作为水桶村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抓实抓好。

为扎实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我把加强水桶村党支部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我按照乡党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了学习方案,细化了学习计划,建立支部微信群,及时推送党员自学内容和上级党组织的重要要求。同时结合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任务,向党员群众宣传脱贫致富是“政府给舞台、致富靠自己”的观念,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我通过邀请进步青年参加党员大会、支部会议等,引导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水桶村新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此外,积极推动党员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前期摸底调研,村党支部确定贫困党员达拉孝为该项目(养马)的实施人,通过近8个月的发展,该项目从养马3匹发展到现在的8匹,在全村起到了示范作用。

为了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我立足村情积极引导村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我主动向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报告水桶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因地制宜抓好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目前,在各方的帮助下,该村投资84.6万元的藏族特色生态农业体验园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建成后将采取引进文化娱乐公司的方式,以弘扬藏族文化为基础,结合郎依寺、农业采摘示范基地等项目综合推进发展,预计该项目将在不久后获得收益。同时,我还协调各方建成农业采摘示范基地。该基地由西南科技大学投入17万余元,采用“支部+公司”的方式实施,在农户参与下种植草莓、番茄、黄瓜等水果或蔬菜。通过用工方式传授种植技术,力求改变水桶村产业发展单一的现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该项目实现村集体收入1万元,用工200余人次,村民增加务工收入约两万元。

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村支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水桶村污水处理项目是国家岷江源头整治项目之一,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积极推动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现正在紧张施工中。项目建成后,水桶村生活污水将集中处理,全村环境面貌将得到有效改善。实施的扶贫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2万元由省农委拨付,其中,35万元用于修建约600米的生态河堤,16万元用于村委会改造,11万元用于增添村道22盏太阳能路灯。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基本竣工。

“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扎扎实实共同致富”

任水桶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在省环境保护厅党组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我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见证了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党员真情牵挂水桶村的贫困群众,在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真帮实扶等方面出谋划策,有力推动了水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选派27名优秀大学生到水桶村对全村适龄孩子开展支教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捐赠价值4万余元的药品、体育健身器械和养殖、種植科教书籍,增添了卫生室药品种类和文化活动项目。

在县就业局、水晶乡党委、水桶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水桶村党支部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技能培训,邀请四川华西职业培训学校对水桶村110名村民进行了为期20天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有力提升了村内旅游服务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并为村民外出就业打下了基础。

截至2016年底,水桶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除特困户泽旺邓地家以外,其余9户46人已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6.7%降至如今的1.92%。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通村道路得到明显改善、村卫生室和文化室硬件设施及功能有了显著提升,30%以上的村民家安装了宽带互联网。通过省、市、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第三方评估,2016年水桶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成为松潘县首批脱贫摘帽的10个贫困村之一。

在近两年的第一书记生活与工作中,我与水桶村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里已经成了我的另一个家乡。因工作需要,省环境保护厅派驻了另一名第一书记石锦同志到水桶村工作。我带着石锦一户一户地走访,介绍水桶村和每一户群众的基本情况,把脱贫攻坚的接力棒交到了石锦的手中。临别时,我面对依依不舍的群众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忘不了你们,我还会再来看大家的。”(供稿/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 (责编:陈晖)

猜你喜欢

水桶第一书记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跟踪导练(五)(3)
彤彤和水桶
驻村第一书记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我是水桶魔法师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