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T法院污染环境犯罪情况的调研分析

2017-10-11朱东晖

山东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污染环境环保部门犯罪

朱东晖

摘要:随着《环保法修订案》的实施及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改,污染环境犯罪成为这几年的重点。本文以T县法院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为研究样本,在对其基本情况及特点予以阐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审理此类犯罪的问题及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刑事犯罪

2014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并于2015年1月1日实施。刑法修正案(八)则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修正案司法解释则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同时明确了详细的判决标准,为打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现对T法院近三年受理审结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处置建议对策。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案件数量情况。从案件数来看,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T法院共受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9件,审结污染环境犯罪案件8件,判决罪犯21人。其中2014年审结1件,判决3人;2015年,审结5件,判决11人。今年1-8月份,审结2件,判决7人。从近年数据看,年收案数趋递增态势。

(二)刑事判决情况。21名罪犯中,T法院根据涉案企业违法排放的重金属指标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判处当事人有期徒刑、拘役和并处罚金,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刑事惩戒作用。其中,3人被判处拘役五个月到六个月,其余18人均被判处八个月以上三年以下不等的实刑;判处罚金最小的是4万元,最高的20万元。

(三)污染犯罪特点

1、从污染源头类别看,主要涉及加工作坊。9个案件分别涉及酸洗电镀和汽车配件行业,污染源主要是两个行业产生的锌、总铬、六价铬及总镍。按照环保标准要求,废水应该通过相关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方可排放。而以上案件均属于规模较小,没有环保处理设施的小厂,都不能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作坊生产产生的废水选择直接排放到周边荒山、未经处理通过地下暗道直接排放、直接排入厂房后未采取措施的沉淀池等方式,对周边环境及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2、从罪犯个人情况看,故意犯罪现象普遍。21名罪犯均为高中及以下文化,其中高中文化3人,初中文化7人,小学文化9人,文盲及半文盲2人。经调查他们的个人经历,大多未能接受良好的学习教育,文化水平不高导致他们环保法律意识淡薄。大多罪犯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排污,却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顾。对此,T法院根据其恶性程度和违法事实,依法予以严惩,积极维护生态环境。

3、从污染危害后果看,破坏环境比较严重。由于酸洗、电镀行业的原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生产废水往往未经环保处理就直接排入周边水域或土地,致使河流恶臭连连,周边群众深恶痛绝,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调查取证有“三难”。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对于污染物取证作了具体规定。规定要求对于总汞、总银、放射性等第一类污染物,需要在车间内采样;对于总锌、动植物油等第二类污染物,应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以上已经判决的9个案件中,均系二类污染物,需在排放口采样。但是由于污染环境排放情况比较复杂,证据的取得仍存在三个方面困难。1、采取排污样品的时间问题。从客观上来说,由于执法时间的差异性,环保部门在执法或采样时不一定遇上正在排污的时刻,而且污染企业往往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有时排污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从事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排污采样的实际污染数据可能偏低,取证不及时不准确现象还有存在。同时,导致在执法时难以确定违法对象。2、污染数据的检测认定问题。环境污染案件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很多专门性问题在短期内往往很难得到准确认定。环保部门现行的做法是由县环保检测站对样品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再将报告送省环保部门进行确定,期间大约需要10-2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当事人提出检测异议,县环保检测站还需将样品送省检测,花费时间较长,环境违法犯罪嫌疑人不能及时得到制裁。3、关于污染范围的认定问题。污染环境涉及范围广,不仅涵盖了水污染,还包括大气污染、危险固废污染等等。2016年1月1日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将大气污染犯罪也纳入其中。针对大气污染案件,取证过程中对周边空气进行取样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执法办案“三短板”。1、专业知识的短板。污染环境案件涉及水质、大气、噪声、固废等多方面专业知识,案件对周边大气环境、土壤、水资源、人民生产生活乃至整个经济的具体损害,需要专业部门和人员进行综合客观评估,认定时需要进行的各种鉴定,专业性较高。对公检法办案人员来说,难以全面掌握环保专业知识。2、执法力量的短板。当前县环保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中仅三人拥有行政执法证,却需应付全年300多件的环保投诉信访案件,要办理30件左右的行政处罚案件,由于工作力量的不足,对及时开展污染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也存在一定影响。同时,在环保执法的过程中,依法执法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规范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加强。3、办案时间的短板。污染环境案件中受害人是不特定多数人,多是涉案加工点被环保部门查处或公安环保部门联合专项行动打击后进行刑事立案。对于环境污染类的案件,由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执法程序方面的原因,一个行政处罚案件,环保部门一般需要1-3个月才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2个月的复议期和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期满后,环保部门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花费时间最短的需6个月,最长超过1年,时间跨度较长。

三、对策建議

(一)“三项举措”克服取证难题。1、对于污染环境查处不及时的问题,建议推行委托执法,县政府依法委托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监督、取证等执法权。当所在地政府、环保部门发现或者接到群众投诉时,在环保部门执法人员无法及时赶赴现场的情况下,可由2名及以上政府工作人员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在第一时间赶至案发现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以破解查处不及时取样不够准确难题。2、对于样品鉴定的问题,建议环保部门在提高自身检测水平和样品保存水平的同时,和上级加强沟通,争取在市一级设立确认机构。市级环保部门对下属县(市、区)送检的样本进行检测和检测报告进行确认,把工作时间压缩至1到2个工作日。3、关于污染检测范围的问题,建议县政府加大设备及技术的投入的财政支持力度,帮助环保部门提高自身取样、取证能力。同时拓宽检测广度,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层面也涵盖进来,全面打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两手抓实”浓厚工作氛围。1、抓好重点打击,凸显执法权威。公检法环保等部门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按照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区分主要获利者、管理者、打工者,再按照参与犯罪的时间、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的超标比例等因素从重从快予以严厉打击,刑罚以实刑为主,严格限制缓刑,如判处缓刑需法院审委会讨论决定。通过打击形成一种“环保领域的执法将越来越严格,针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也将越来越大”的社会氛围。2、抓好典型宣传,浓厚舆论氛围。宣传部门、司法行政机关、环保部门等要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专题宣传,将典型案例在污染行业集聚区域进行重点宣传,并利用人大代表访谈、群众座谈等形式,运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开展矩阵式宣传,努力减少个别人员的侥幸心理,扩大环保法律宣传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法院,浙江 天台 317200)

猜你喜欢

污染环境环保部门犯罪
固废污染环境防治:一块再难也要啃下的“骨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实行
Televisions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坚持刚性执法,准确适用法律——论环保部门如何充分行使环境违法案件移送权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什么是犯罪?
解读《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