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疆为坎儿井疏通“经脉”百余条“地下运河”重现生机

2017-10-10尚升符晓波

中亚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暗渠吐鲁番市抢救性

□文/尚升 符晓波

中国新疆为坎儿井疏通“经脉”百余条“地下运河”重现生机

□文/尚升 符晓波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但望着从坎儿井汩汩流出的清泉,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加依村农民吐尔逊·赛依都力感到清凉舒畅,“以前坎儿井的水几乎没有了,现在一天能浇20多亩地。”

这一变化得益于正在实施的一项保护与利用工程。据吐鲁番市旅游文物管理局介绍,依托五期抢救性保护加固工程,当地现存坎儿井出水量增加了30%,今明两年将实施第六期工程。

有“地下运河”之称的坎儿井,不仅是一项古老的水利设施,更是一项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淤塞情况严重,很多渠道存在塌方隐患。此外,坎儿井水源地和灌溉区过度开发机电井,使得地下水位猛降,很多坎儿井因此濒临干涸。

为了让这一古老的水利设施恢复生机,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自治区文物局共投资9317万元,对全疆164条坎儿井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固,加固竖井1.5744万个,掏捞清淤明渠、暗渠近714公里。其中,吐鲁番市抢救性保护加固坎儿井130条,加固竖井1.37万个,掏捞清淤明渠、暗渠近650公里。已加固维修的坎儿井出水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平均增加比率超过30%。

坎儿井是新疆各族群众根据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人工掏挖而成的古老地下水灌溉系统。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新疆遗存坎儿井1540条,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等地。

村民在坎儿井内清理淤泥。

□图/新华社

猜你喜欢

暗渠吐鲁番市抢救性
河道暗渠黑臭治理实践分析
成金青下穿隧洞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太原市阳曲县西殿村龙山时期陶窑遗址抢救性搬迁保护技术研究
吐鲁番市文联脱贫攻坚巡礼采风活动
关于抢救性搬迁清原号猎潜艇项目浅析
吐鲁番市文联第二届“交河雅集”文学艺术交流活动剪影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经验与反思
SEC吸水暗渠隔离检修工作方案探讨
浅孔台阶静力爆破技术在基坑开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