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剑川白乡闹中秋

2017-10-10杨保中

中国西部 2017年9期
关键词:剑川火盆孔明灯

文杨保中

剑川白乡闹中秋

文杨保中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白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0.16%以上,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是电影《五朵金花》中男主角阿鹏的故乡。剑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美。让我们走进剑川,去感受剑川白乡的中秋节。

月圆时节的中秋节,很多在外的游子因为不能团圆,倍有“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惆怅。在我的故乡剑川白乡,中秋节却是一个温馨、热闹的节日。

剑川大月饼,尽情展现吉祥和丰硕

仿佛这个节日,便是让人激动得着火的。小巷人家的脚步轻快起来了,有人紧张地采购面粉、香油、核桃、芝麻和紫苏,也有人着意地倾听山里人的毛骡,踩踏石板路的“嗒嗒”声——如果有一驮驮栗木炭在街巷卸下,人们便要一拥而上了。

“烤月饼呵。”

“烤月饼呵。”

都这么说。

其实这已经是最邋遢人家的作为了,细致的人家早在过冬时便囤下了烤月饼用的栗木炭。还有不愿采买富强粉的,都选好了最饱满的麦子,背到磨坊里自家打好烤月饼的“二道面”了。磨坊咿呀唱个不休,筛出了头道面粉,那里少不了渣滓和麦屑,由麦芯研磨而成的最甜腻最柔韧的“二道”面,可以烤很大很大的月饼哦。

那些杂沓的脚步,那些憧憬和快乐,像一群乱喳喳的喜鹊,终于和着八月的到来,一块儿叽叽喳喳地叫起来了。一家小庭院精致的木门吱呀地敞开了,院子里摆好了大火盆、大烤锅;一地的栗木炭,一地的面粉,一地的欢声笑语……这户人家在宣称,他们家开始烤月饼了。那可能是八月初的日子,往后小巷绝非如此小气了,小巷人家全都噼里啪啦地将栗木炭,将大火盆和大烤锅往巷子里,往小巷空旷敞亮的场子里搬。

“烤月饼啰!”

“烤月饼啰!”

孩子们高声地畅快地叫了起来,仿佛已经有一轮明月,从密匝匝的乌云里探出头来了。

剑川月饼讲究的就是气氛,这家的火盆升起来了,那家的火盆升起来了;这家拢起的可不是一堆火,而是两堆三堆;那家也少不了三堆四堆的……于是一条巷子便是一条火龙,一条火龙连绵于弯曲的小巷,连绵的巷子连绵了数不清的小巷道儿,剑川县城全都火起来了。

一只火盆一堆火,这火堆直径约两尺多。火上架一只直径约两尺的铸铁平底锅,平底锅上还要架一只直径两尺多的平底火盆,火盆上有三根互成120度角的长铁条,以便将上面的火盆移开,月饼就放入两层火盆间的平底锅中烤。

剑川月饼因此很大气,直径少不了两尺多。

然而,剑川月饼不单讲究尺寸还讲究斤头,说是烤三斤的四斤的,不是说烤好的月饼有那么沉,而是说要用的面粉得那么多。调上水和好了面,再将面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底儿,一部分称面儿。底儿要大要厚,面儿稍小稍薄。底和面之间放上馅,馅的主要成分是红糖,佐料有核桃,有芝麻,这要由各家的口味以及掌握调味大权的“当家姆”视自家的情况而定。然而,每家都少不了一味调料剂,那就是紫苏叶。紫苏叶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作用。在人体寒湿交加的中秋,用它来发散寒湿之气最好不过。加水、加料、加馅儿,一只大月饼烤好,不用一只大簸箕是装不下的,份量自然也沉了许多,少不了八九斤、十来斤。

大气的月饼,当然要用大气的手大气地制作。

和面的工作,当然是由“当家姆”一手操办。

剑川的女人主宰家庭的主要事务,心智和体力的付出练就了白家的女子。她们尽管很秀气、很温柔,心气儿却很高,手劲儿也不弱。每家要烤的当然不是一饼两饼的,而是三饼四饼或更多。赏月,馈赠亲朋,不同的祭祀场合所用的月饼各不相同。要和的面粉数量因此也很大。一大只铁盆或铝盆,几个“当家姆”一块儿使劲,女人身上热腾腾的汗气和火盆熊熊的炭火,让这个本来已经退温的季节,陡然升温了。

热气儿还不止这些。

月饼上还要掐出美妙的图案来,比如一轮圆月、玛瑙红的石榴、金黄的菊花……将吉祥和丰硕尽情体现。这项工作要交付心计极巧、女红极好的老奶奶们来做。也只有这些饱尝了生活艰辛的女人们,才能将剑川这块女性大地的希冀尽兴地展露。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月饼,化油的面儿,火腿的、玫瑰的、芝麻的、水果的馅儿……吃起来酥软香脆。因为和的化油多,馅也裹得多,当然不难做得大。

各地的月饼种类繁多,滇式月饼主打的是火腿,广式月饼主打的是水果。无论哪一种式样的月饼,大都只有茶杯大,包装都很精美。然而,这样的月饼,在我的家乡剑川,是称不上月饼的。可能没了繁复的吉祥图案,没了能够与天上那又圆又大又亮的月亮相媲美的大气,剑川人历来不将它们称为月饼,只叫酥饼。

我是在成人后走出剑川才知道,那么小的能够装在口袋里的酥饼也被称为月饼。尽管我已经识了些字,见识了世面,但总是疑惑:“那么小巧的饼子和天上又圆又大又亮的月亮何以挂上钩呢?”我好奇地揣度,以为外地的月亮都没有家乡月亮那么大那么圆,我明知这是“月是故乡明”般小孩的稚气和狭隘,但是我还是固执地坚持,剑川的月亮那是再大不过、再圆不过、再亮不过了。后来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地处滇西北高原的剑川空气污染小,能见度高,海拔高,离天很近,月亮当然不是别的地方能比的。

怪不得剑川要将放在大簸箕里直径两尺、厚度一寸多的大饼子,才尊称为月饼。这样的月饼,才有资格被摆放到大香案上,由人们燃放馨香的藏香,虔诚地请天上的月娘娘一块儿享用。这可能是剑川人和上天沟通的一种醇厚的虔诚的方式。

大气孔明灯,升起白族人的祝福和希望

中秋节这天,剑川人和上天的沟通还有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很大气,很温馨,那就是燃放孔明灯。

没见过孔明灯的人,不知道只要做成一个一端开放一端密封的轻质纸筒,在开放的一端系上燃放的燃料,其释放的热气便能够将纸筒带上天空,这就是孔明灯了。剑川人拿篾片绕一个直径约两米多的大圆圈,由此糊成两人多高的白绵纸筒,这样的孔明灯很大气了。孔明灯做工简单,可是燃放却并不简单,因为孔明灯携带的燃料要足够多,燃放时汇集的热气也得足够多。因此燃放孔明灯的场地一定要很宽阔。每只孔明灯需要许多年轻力壮的汉子,齐心合力地拽紧,还要将燃料恰好系到孔明灯底部的重心上,不可有稍稍的偏离,待热力足够时才一块放手,不然孔明灯还没等放手升空就有可能被烧毁。

燃放孔明灯时,许多白族汉子拽紧一个似乎份量很轻的东西,被一煞有介事的长者指挥,又被许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指指点点地大喊小叫——小城几乎倾城而出,所有的目光都被天上的那一轮明月与人们手里释放的那一盏明灯所牵引。欢呼声,赞叹声,让这些仰望天空的人们多了一种神圣与希望。他们身体挨着身体,一个人身上的热气,感染另一个人。可能他们平时因为太熟了熟得有了些小摩擦小芥蒂,也可能他们压根儿不认识,然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他们走到一块儿了,感觉到从来没有的亲近和温馨。

冉冉升起的孔明灯承载着剑川人的希望升空了,月下的白族人家摆出了自家的香案,供上了自家做的大月饼。剑川在历史上曾经是信奉佛教的妙香佛国,老人家们尊崇上苍神秘而不可感知的力量,小辈们当然不可能在这种神圣的场合,有任何轻慢的举动,他们与老辈人一块儿仰望星空,他们的生命也因此神圣了许多。

清冷的月亮此时方显出它的神力,那些远走他乡的剑川人,白曲里传唱了千百年的手艺人、读书人,那些远方的游子,他们在何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忙碌了一场方明白她们是用这种热烈和欢欣,填补内心的牵挂和空虚呀。

夜深了,天凉了,母亲们将沉重的身体交付笨重的木床,相信今夜能够睡个好觉了,为了游子,她们对上苍做的祈祷已经够多了。明天还要早早起来呢,捧上掐有石榴、菊花图案的大月饼,登上一处名字就叫“高处”的神庙,去到坝子最南端的白马庙,为游子为一家人做另一番祝祷……

也许许多民族,许多地方的人,在古远的时候也是这样烤月饼的,直到很多很大的钢筋水泥的房子,掐断了人连接土地的根,见不到泥土的城里人,再想不起老辈子“土碴垃”的节日,以及节日蕴含的丰富内涵了。

剑川还在坚持信仰中的神圣与崇高,今年四家亲戚热热闹闹地在我家石榴飘香、金菊盛开的院子里,为我们的节日,着实热闹了一番,但许多人家已经不屑享受这些节日的“细节”了。细节的省略让我们这些挚爱故乡的人很辛酸,都不知道“现代化”的进程中,乡土气的剑川中秋节还能坚持多久?(杨保中,白族,剑川人,退休教师,业余写作儿童文学。《借你一个微笑》等多篇小说入选年度文选、中小学教材及多种少年读物。)(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剑川火盆孔明灯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祖母的火盆
最温暖的火盆
孔明灯的来历
飞吧,孔明灯
剑川娃
新年愿望
剑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第一次放孔明灯
妈妈的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