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行勤俭的“铁算盘”黄克诚

2017-09-30汪文忠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黄克诚师长棉衣

汪文忠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日救国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把原来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经过慎重的考虑,中央军委任命黄克诚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所在的新四军部队驻守江苏盐阜,在1941年到1945年的5年时间内,作为一师之长的黄克诚以身作则,厉行勤俭节约,在日伪军的封锁中,带领全师官兵节衣缩食、自力更生、共渡难关。他时时严于律己,处处精打细算,被称为“铁算盘”。其讲话甚至被官兵编成了歌词,在军中宣传、教唱:“抗战第五年,需要打算盘,不怕艰和苦啊!节约运动没困难。第一要勤俭,节省米和柴,自力更生干呀!艰苦奋斗做模范!”

号召军民开荒,抵制敌人封锁

由于中国军民的抗日救国,导致日军快速占领中国的阴谋无法实现。为了达到侵略扩张目的,日军于1941年开始对中国军民实施“三光”政策。面对中国军民的全民抗战,日军又对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封锁政策。而蒋介石为了削弱共产党的力量,也在全国掀起了反共高潮。

敌人试图用封锁来对付刚改编成立的新四军,这让黄克诚忧愁得睡不着觉。1941年是苏北历史上一个严重的荒年,在农业技术非常落后的旧中国,老百姓只能是靠天吃饭,如果碰上自然灾害,就只有逃荒饿肚子了。1941年,苏北先是遇上水灾,接着又是干旱,粮食欠收加上敌人抢粮,连老百姓自己都饿肚子,新四军的粮食供应自然成了问题。为了全军官兵能够吃饱肚子,黄克诚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黄克诚在会议上说:“现在老百姓自己也饿肚子,新四军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而唯一能解决吃饭问题的办法就是开荒种粮。”黄克诚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心动不如行动。第二天,黄克诚就亲自带头去开垦荒地,并在开垦的荒地上种下了蕃茄、黄瓜、四季豆等蔬菜,并在另一块儿较为平整的荒地上种植了玉米。种庄稼少不了施肥,可当时根本没有化肥,最好的肥料就是粪肥了。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部设在罗桥村,黄克诚住在一个叫张学成的农民家里。一天,黄克诚起了个大早,就背着粪兜子捡粪去了。等到张学成起床后,怎么也找不着自己家的粪兜子,当他得知师长背了他家的粪兜子去捡粪时,不由得埋怨说:“黄师长,您怎么能捡粪呢?这是我干的事。”黄克诚微笑着告诉张学成,粪是农家宝,自己也是农民的儿子,师长捡粪,就是要起到带头作用。新四军是替贫穷百姓打天下的军队,战士多数是农民出身,开垦种粮才能吃饱肚子,才有力气打日本鬼子。黄克诚的一番话,说到了张学成的心坎儿上。黄克诚带头捡粪的事也在全军传开了。在师长的带动下,全军官兵掀起了一股开垦种粮的热潮,不但改善了伙食,还改善了军民关系。

改制新军装,越“土”越神气

江苏盐阜尽管是棉花种植区,但因为经济比较落后,解放前全部依靠手工纺织。尽管老百姓家家户户有人纺织,但手工纺织的土布只能维持自家人的穿衣所用。由于生活用品被敌人封锁运不进来,新四军官兵的军装供给就成了难上加难的事。为了尽量节省布料,黄克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一天深夜,战士们都睡着了,黄克诚的房间内还亮着灯光。他手里拿着一顶破旧的军帽,和妻子研究如何改制军帽的事。听说丈夫要在军帽上打主意,黄克诚的妻子唐棣华不以为然。黄克诚耐心地与妻子算了一笔账:新四军军帽的帽箍是双层的,这种双层帽箍其实没有实际性的作用,只不过是作为装饰性的线条好看罢了。黄克诚想把双层的帽箍改为单层,这样一改,一顶军帽就能省下一块儿布条,全军15,000多人,总共就能省下几千尺布条了。唐棣华听丈夫这样一算,觉得很有道理,顾不上疲劳连夜改制了一顶军帽。黄克诚把改好的单层军帽往头上一戴,然后拿镜子一照,感觉改制后的单层军帽要比原来的双层军帽更精神了。第二天早上,黄克诚又把这顶单层军帽交给其他官兵试戴,大家一致赞同改得好:一是更加实用,二是节省布料。

从军帽的改制受到了启发,黄克诚又想在军衣上打主意。当时,新四军的军衣有一个很大的翻领,这翻领冬天虽然可以御寒,但是过了冬天就成了摆设。为节省布料,黄克诚建议把原来的翻领去掉。还有军衣口袋上的衣兜盖也去掉,只留原来的口袋,为了防止口袋里的东西掉出来,可以订一粒纽扣儿解决。改了军衣再改军裤,原来新四军的军裤是宽大的串式肥裤腰,这种军裤虽然穿起来比较暖和,但是作为军人每天行军打仗,肥裤腰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出汗,所以,黄克诚又建议把这种肥裤腰改成西式裤腰,这样又省下了不少布料。黄克诚又要求妻子按照他的建议把军衣军裤改制一套,然后把改制好的军衣军裤拿给几位师部领导看。当时,有一半领导认为黄克诚改制的军衣军裤好,但也有一半的领导持不同意见,这些持反对意见的领导认为:军服是有别于一般服装的特制服装,如果把军衣的翻领、衣兜盖都去掉的话,这就和普通衣服差不多了,不能显现出军服的威严。黄克诚耐心地解释,在敌人对根据地严密封锁的特殊年代,节衣缩食是客观要求,不是贪图衣服威严不威严的时候,如果吃饭、穿衣这些基本条件都不能自行解决,这就等于迎合了敌人封锁的目的。军人的天职是打胜仗,在敌人封锁根据地的时候,如果我们新四军不能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也就不可能战胜敌人。一番话让那些持不同意见的领导心服口服。随后,按照改制意见,马上对新四军的军帽、军衣、军裤进行了批量改制。

一套套改制后的新军装发到了新四军官兵的手中,有不少新四军战士觉得新军装没有旧军装气派。当地老百姓看了新四军穿的新军装后,也觉得新四军现在的军装太土气。这些话不知不觉传到了新四军师部,黄克诚听了这些冷言冷语,觉得有必要召开一次全军会议,好好地宣传一下勤俭节约的好风气。

由于新四军经常和老百姓一起开垦种粮,许多战士都在为天天当农民而发牢骚。如今突然召开全军大会,许多战士们都误以为是有了新的作战任务,于是都愉快地赶到了會场。大会开始了,黄克诚穿着与战士们一模一样的军装出现在主席台上。他开门见山地说:“今天的大会,就是和战士们讲一讲我们的军装。”战士们原来都认为是有了新的作战任务,听到开会就是为了军装的事,大家的心里都有点儿失望。战士们的表情逃不过黄克诚的眼睛。他神情严肃地讲起了当前的抗日形势,讲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关于勤俭节约的号召,讲到了改制军衣就是奉行“厉行节约,开源节流”的新军风。最后,黄克诚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坚持艰苦时代的土气,为的是今后更加的威严与神气!我们现在的节约,就是为了打败敌人的封锁!”一番话,说得战士们心里豁然开朗。endprint

缝补旧棉衣,勤俭带头人

冬天来了,棉衣又该派上用场了。师部管理员张兴旗给师长领了一套新棉衣。黄克诚却从衣柜里翻出了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衣。张兴旗心痛地对师长發牢骚:“你早该换一件新棉衣了。”黄克诚对张兴旗的话充耳不闻,而是找出针线,坐在凳子上,把旧棉衣放在膝盖上细心地缝补起来,那一针一线就像家庭妇女一样熟练,又有谁会相信,他就是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师长呢!师长亲自缝补旧棉衣的事在新四军中传开后,战士们也都没有去领新的棉衣,都提出要把新棉衣让给其他部队的战士们。大家都觉得,经过缝补后的旧棉衣同样可以御寒,穿上自己缝补过的旧棉衣,甚至比新棉衣更加暖和呢。

在敌人对新四军进行封锁的年代,新四军部队实行严格的供给制度。这个官兵平等的供给制度,也是黄克诚提议制定的,其中一项内容是每人每月4两烟丝、两盒火柴。烟丝可以自种,可火柴却完全依靠外面供给,因此,当时的火柴就成了奇缺的商品。黄克诚烟瘾大,两盒火柴有点儿不够用,为了解决火柴不够用的问题,黄克诚经常跑到老百姓家里的火塘点火。为了抽烟而跑到老百姓家里点火,不但麻烦,还影响工作效率。张兴旗就悄悄地为师长多领了两盒火柴。黄克诚知道后,严肃批评了张兴旗:“新四军的供给制度官兵平等,你不能以任何借口给我破例。这两盒火柴你马上退回去。”张兴旗实在是想不通,他认为师长不必为两盒火柴小题大做。黄克诚语重心长地教导张兴旗说:“为全师战士操心是工作职责,是师长应尽的义务,但新四军的供给制度是部队纪律,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一席话说得张兴旗无言以对,只好把两盒火柴退了回去。

节俭就要从生活上开始,黄克诚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严。部队发给黄克诚的毛巾,他先用剪刀把毛巾一剪为二,到了第二次发毛巾的时候,就以自己的另一半毛巾还是新的为由,把那块毛巾让给其他更需要的战士。师长带头剪毛巾,战士们也纷纷响应。原来15,000条毛巾才能够用,现在7500条就解决了,另外省下来的7500条毛巾就可以发给其他部队的官兵了。为了节省烧洗澡水的柴草,黄克诚在冬天也坚持洗冷水澡。警卫员担心师长洗冷水澡会生病,黄克诚却说:“洗冷水澡可以强身健体,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战士们见师长都带头洗冷水澡,也纷纷效仿。此后几年的冬天,驻扎在江苏盐阜的新四军第三师,多数战士都养成了冬天洗冷水澡的习惯,当地老百姓对此都非常钦佩。新四军在盐阜驻扎了5年之久,在这5年时间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侵犯老百姓的事件。老百姓敬佩新四军严明的军纪,纷纷把自己家里的鸡蛋、水果等土特产送给新四军,新四军每次都按市场价格付钱,时时处处体现着军队对老百姓丝毫无犯的和谐关系。

1945年后,在日伪军的严密封锁下,新四军反而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丰衣足食的过渡,敌人试图以封锁来消灭新四军的阴谋彻底失败了。同时,经过5年时间的自力更生,新四军无论是在粮食供应上,还是在兵源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敌人的封锁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新四军更加壮大。蒋介石企图依靠日本人削弱共产党的目的无法实现,其如意算盘再一次落空了。正是黄克诚在新四军第三师担任师长时,带头勤俭节约,让新四军在敌人封锁的最困难年代渡过了难关,为日后的抗日救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克诚师长棉衣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棉服夹克
师长卖马
炮击金门:黄克诚心疼打炮太多
黄克诚智斗仇敌
黄克诚的围棋人生
选材不典型,形象不鲜明
纸棉衣
看不见的水
“暗算”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