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打虎拍蝇”到“反腐败形成压倒性态势”

2017-09-30李姗姗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压倒性态势斗争

李姗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截至2016年底,中央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2017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31.9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52.1万件,立案25.6万件,处分21万人(其中党纪处分17.6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38人,厅局级干部1000余人,县处级干部8400余人,乡科级干部3.1万人,一般干部3.9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12.9万人。这表明在这场输不起的反腐败斗争中,党中央查处的贪官从“老虎”到“苍蝇”都不遗漏。在五年时间里,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总体判断也从“依然严峻复杂”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反腐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好评。

一、反腐工作不留死角,“打虎”行动不设禁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决态度,“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反腐败工作没有死角,“打虎”行动也不设禁区,对于各个领域的贪腐的“大老虎”一律按照法律给予相应的处罚。截至2017年8月1日,已有17名十八届中央委员落马,分别是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苏树林、王珉、田修思、黄兴国、王建平、李立国、孙怀山、项俊波、王三运、孙政才(中央政治局委员)、杨焕宁。落马的高官中,周永康为正国级,副国级有5人,即苏荣、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孙政才。周永康曾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常委,因存在严重违纪以及违法行为,被开除党籍并判无期徒刑,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信心,“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反腐败工作没有禁区,无论是人民军队、还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等单位,只要是存在贪腐行为,一律依法处置。腐败也没有保险箱,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黑龙江省原副省长付晓光等都是在退休后被查处的。“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军中也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这是党中央在反腐上的郑重承诺,一方面,继续保持反腐工作的高压态势,“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捕获更多“大老虎”,用行动清除“腐败存量”;另一方面,扎紧“制度的笼子”,用制度减少“腐败增量”。十八大以前存在“越反越腐”的声音提醒我们必须着力解决腐败的“土壤”问题,即要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制度约束、监督权力,才能更好地巩固反腐成果。

腐败是“政治之癌”,它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经济危害,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直接危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腐败问题的长期积累会导致社会动荡、民怨载道,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全力反腐,“打虎无禁区,反腐上不封顶”释放了强力的信号,极大的鼓舞了民心,提高了民众对腐败分子的举报热情,并有效震慑了贪腐分子的侥幸心理。

二、基层反腐加大力度,“拍蝇”战铲除“微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的基层腐败问题,多次分析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严峻形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微腐败”严重消解了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历次全会都从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入手进行重点任务部署和具体要求推进,按照中纪委严查“微腐败”的精神,各省区市都坚决贯彻积极落实,基层反腐正当其时,铲除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全力打响“蝇贪歼灭战”。当前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对于扶贫领域“蝇贪”更应该加大惩处力度,重点、严肃处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在群众“救命钱”上动歪脑筋的腐败分子。

2015年5月中纪委首次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89个“村官腐败”问题线索进行集中督办。此后,中纪委将督办典型问题作为基层反腐指导工作的重要方式,对重点县开展多轮次、滚动式督办。同时,加大对各地的问责力度,并对侵害人民以问题的腐败分子进行通报曝光,从而形成强大的威慑和警示作用。河北、山东、辽宁、甘肃、四川、广西等省区也选择了一百多个重点督办县,针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落实县委主体责任,将压力和责任传导到基层;贵州组织县乡纪委力量建成一千多个民生监督组,对县、乡、镇进行“微腐败”整治;广西也开展了十个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调查;广东对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的违纪违法排查。很多省市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网络手段进行监督检查,运用大数据对政策落实情况、干部违规违纪、群众所反映的土地城建等问题进行“全面体检”,优化基层单位问责制度,提高对“蝇贪”的惩治力度。各地在“拍蝇”歼灭战中还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山西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纪委建账、对账、查账、销账、交账“五账工作法”。全国各地都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基层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并不断加大反腐工作力度,严查“四风”问题,紧盯腐败行为,集中力量“拍蝇”反腐。在大力整治基层腐败问题的同时,各地还对制度“空白”、监督管理上“短板”等问题进行不断摸索,从根源上净化政治生态,深化落实新时期“标本兼治”的反腐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大力推进基层反腐败工作,“拍蝇”效果成效显著,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加群眾的获得感,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之风,增强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在基层开展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整治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群众反映基层干部问题的数量也大幅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幅攀升,群众的满意是基层反腐的最终目的。在整治“微腐败”方面,中纪委又打出一套组合拳,向下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县乡党委纪委真正落实“两个责任”,有效破解基层反腐工作力度不够、方法缺乏的问题。今年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这些“害群之马”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稳定和群众生活,对农村基层“毒瘤”的铲除,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endprint

三、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形成,吹响正义之战胜利号角

2016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个重要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在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再次确认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一重要判断。在经过四年多不懈的斗争和努力,反腐败压倒性态势终于形成,正义之战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到四次全会,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总体判断是“依然严峻复杂”,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党中央认为“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党中央认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直至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确认“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短短四年,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复杂”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些变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信心和零容忍态度,同时也凝聚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一形势的形成有其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群众基础。

制定了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是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的政治基础。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主要包括,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党的作风建设、增強“打虎”“拍蝇”力度。腐败现象频发的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同时,党中央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将作风建设常态化,有力整治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大“打虎”“拍蝇”的力度,切实清除腐蚀国家和人民财产的蛀虫,上至党的高级干部下到农村党员干部,只要违反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

出台一系列制度法规是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形成的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超过了50部,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201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对今后五年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不仅明确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而且对于制度的制定和修改进度也作了规划。巡视工作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重要方式,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腐败。201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同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201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7月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印发施行。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在2016年7月正式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问责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党内监督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

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同感是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形成的群众基础。反腐败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满意度逐年攀升,获得感认同感普遍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大压缩了腐败存量,有效遏制了腐败增量,对政治生态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重塑了我们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地位合法性的认同度和支持度。通过清除党的肌体上的“毒瘤”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关系,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最终赢得了民心。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从“打虎”行动不设禁区到“拍蝇”铲除群众身边“微腐败”,再到反腐败工作压倒性态势的形成,都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的新变化,也体现了党中央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彻底根除腐败问题的决心,在全方位开展的“打虎”“拍蝇”“猎狐”行动中,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烈的责任感、时代感和担当意识,这场反腐败的正义之战我们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责编 / 吴耀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压倒性态势斗争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2019年12月与11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
英国大选,保守党获“压倒性”胜利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艾滋病之役
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有多远?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画中有话
浅谈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