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大叶种茶园有机种植技术

2017-09-30古小玲李达敏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种植茶园病虫害

古小玲++李达敏

摘 要:介绍海南大叶种(Camellia assamica var.assamica cv.Hainan-dayezhong)茶园基地规划、茶园建立、茶园管理、茶树定型修剪、茶园病虫害防治、衰老茶园的改造与管理等技术要求,对海南五指山有机茶的种植企业和茶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南大叶种;茶园;种植;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42

五指山市属低纬度、高海拔的热带季风山区气候,冬暖夏凉,温暖湿润,全年都是无霜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约为2000h,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6mm,年平均气温22.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境内地貌群山起伏,河谷纵横,呈盆凹山地状,地势总体呈四周高、中心低,东北高、西南低,以市区为中心,逐次往外,地势有增高趋势。全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少量河流阶地和低洼盆地。海拔高度多在500~1000m。土壤组成以中酸性喷岩风化发育而成,呈酸性和微酸性,pH值为5.5~6.5,加上历年植被的枯枝落叶腐烂,土地较肥沃,有机质丰富,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五指山茶叶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且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广泛。水满茶,在清代曾被列为朝廷贡品。民国《海南岛志》对水满茶的评价也很高:“本岛所产茶叶,皆采自野生茶树……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峒所产。”据《通什市志》记载:水满茶,海南名茶之一,用五指山野生大叶茶,按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而成,因产于海南五指山乡水满村而得名。五指山本地品种:海南大叶种(Camellia assamica var.assamica cv.Hainan-dayezhong),于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该品种发芽早,产量高,内含物质丰富,适合制作红茶,汤色红亮,滋味浓强。2015年五指山红茶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成为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笔者对五指山水满乡、畅好鄉、红山等乡镇调研五指山茶叶种植情况,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种植方法不对,茶叶梯面宽度不一,茶园栽培管理粗放,茶企缺乏规范的茶叶有机栽培技术,茶农不了解茶叶种植管理等,这样茶农无法得到较好的收入,茶企生产成本高,五指山茶叶生产效益未能充分发挥,更影响五指山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规范海南大叶茶有机种植技术,发展有机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基地规划

1.1 道路系统

茶场建设完善道路网,包括干道、支道和步道等。干道连接场外公路,宽度6~8m。支道与干道相连,宽度4~5m。步道连接支道和茶园地块,宽度1~2m。

1.2 排灌系统

隔离沟:横向设在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深宜为80~100cm、宽50~60cm,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纵沟:环山路顺坡设置,沟面宽50~60cm,底宽40~50cm,深50~60cm,与蓄水池相通。横沟:设在梯台内侧,与茶行平行,与纵沟相连。沟宽30~40cm,沟深30~40cm。每隔3~4m宜筑一小土埂或挖一个小坑,埂面略低于梯面。蓄水池:纵沟与大横沟(每隔2~3m)宜设一个沉沙坑。灌溉:宜采用微喷灌系统。根据GB/T50485的规定[1],管网首部(高位水塔出水口)宜安装过滤器、加肥计,以便对灌溉水进行集中过滤处理和集中施肥、打药,过滤器、加肥计宜置于首部简易房内。干管、支管随道路、隔离沟、纵沟、横沟等平行埋地,每10m设置装有喷头的竖管。干管与蓄水池相连,沿道路(或隔离沟)布置,埋地50cm;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埋地30cm,喷头通过微灌软管与毛管相连,且雾化喷头、微灌软管和连接件安装于40cm高的支架上。

2 茶园开垦

坡度≥5°的山坡地建成等高梯级茶园。梯层构筑自上而下,表土回沟利用。梯面宽度130~150cm,梯壁高度根据坡度和体面宽度比例进行开垦,内倾15°。坡度大的茶园绕山建成“之”或“S”形。台地茶园根据当地实际地形地貌进行开垦,种植方向以东西方向种植为宜,大行距160~180cm。应避开雨季开垦,自上而下施工,保留主道、沟渠两旁防护林带和不宜植茶地块上的草木。全园深翻40cm,彻底清除树根、竹根、茅草根等再生能力强的植物。

3 茶树定植

灌溉条件好的地块全年均可定植,无灌溉条件的地块宜在5月底—6月初定植。宜先施腐熟有机农家肥以维持茶园地力。施肥沟:宽50~60cm,深40~50cm。底肥宜在茶苗定值前15d施下。每667m2施用腐熟有机农家肥用量3t,1层农家肥1层土覆盖,约4层。定值时茶苗根系离底肥10~15cm。

茶苗采用无性扦插苗。茶树种苗参照GB11767的要求[2]。茶苗高50~60cm,径粗(离地面15cm处)0.3~0.4cm。带土移栽袋装苗,沟状种植。定植前将茶苗离地20~25cm剪去(修枝剪枝)。种植深度10~15cm。定植茶苗,须压实根际土壤,复土达根颈水平。定植后浇足定根水。采用单行条栽或双行列距方式种植。单行条栽株距50cm,每667m2种植800~900株;双行列距种植株行距50cm×50cm,每667m2种植1500~1600株。查苗补苗:茶苗定植1~2个月后出现缺株的应及时补苗。

4 茶园管理

4.1 铺草覆盖

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污染或达到有机生产标准要求的材料均可。以未结籽山草、稻草、桔杆、茶树修剪枝叶为好。山草使用前须经无害化处理。依铺草目的选在茶苗移栽后、雨季来临前、旱季来临前、基肥施用后或杂草萌发前。以不露土为宜,厚度5cm以上,成龄茶园每公顷用草量不低于1t,幼龄茶园适当增多。梯层茶园散铺,缓坡地茶园覆瓦状铺盖。

4.2 松土除草

1龄茶园不松土,满2龄茶园后浅耕翻土。2龄及以上茶园松土后用干草覆盖整个梯面。幼苗期除草,当草长到25cm时,人工拔除茶苗周围的草,行间杂草用锄头清除。2龄茶园可用打草机除草。梯壁的草不能拔除,可用镰刀割除。不准使用除草剂,人工除草宜在杂草未结籽前进行。endprint

4.3 灌溉

当年11月底—翌年5月份,1~5龄茶园茶苗出现失水干旱(茶苗下表土层5 cm处土壤呈干土)应进行灌溉,滴喷灌补充水分。

4.4 施肥

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肥料、增效剂、土壤改良剂和不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物料。畜禽肥等农家肥使用前须经无害化处理。原则上就地生产使用,外来的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允许和限量使用的肥料品种参照NY/T5197-2002中附录A的规定执行[3]。可使用当地肥源,如选用花生饼、当地牛羊粪、鱼粉等加少量水拌匀,堆面用泥土(3~4cm)或塑料薄膜把肥堆封好堆沤,堆内温度45~50℃时,应及时翻堆降温,堆沤时间约90d。

利用幼龄与低改茶园行间、梯壁及空隙地种植山毛豆、柱花草、平托花生等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可间作两行绿肥,绿肥与茶树的距离为30~40cm。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绿肥,适时割青、埋青,可离茶树30~40cm处直接翻入土壤。

2龄茶园扩沟施肥,每667m2沟施有机农家肥用量800~1000kg,沟深30~40cm,宽30cm,离茶苗40cm,施用时间为6—10月。3龄茶园10月中旬—11月扩沟施肥,用量和方法同2龄茶园。成龄后,除草施追肥,稀释有机农家肥100倍液补水补肥。

5 茶树定型修剪

第1次定型修剪:茎粗≥0.4cm,高度60~70cm时,剪中留侧,中间剪口比种前茶苗修枝剪枝处提高5~10cm修剪,两侧剪口比中间高2~3cm修剪。第2次定型修剪:剪中留侧,比第一次定型修剪处提高5~10cm修剪,方法同第1次定型修剪。平剪:在前一次定型修剪口提高5~10cm平剪。1龄茶园定型修剪2次,2龄茶园定型修剪3次,3龄茶园平剪2次。幼龄茶树严禁以采代剪,茶园需定型修剪前可采摘。成龄茶园每年11月底平剪,在上一年度剪口处提高5cm平剪。

6 茶园病虫害防治

茶园主要病虫害有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角盲蝽、茶饼病、茶网饼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茶煤病、茶膏药病、苔藓地衣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6.1 农业防治

合理耕作施肥,培育壮树,增强茶树抵御病虫害能力,耕杀土壤中的害虫。及时分批采摘,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等趋嫩性强的病虫为害。科学修剪,在塑造丰产树冠的同时可将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枝叶带出茶园,保持茶园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锄草,改变茶园病虫适生环境条件。封园期疏枝清园,喷施石硫合剂。

6.2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茶毛虫、茶尺蠖、茶角盲蝽等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直接捕杀。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等诱杀茶尺蠖、茶毛虫等趋光性明显的害虫。 色板诱杀:应用有色诱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黑剌粉虱等。 食饵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以饵料诱杀害虫。

6.3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保护茶园中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促进天敌繁衍,增强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应是有机茶生产行业标准允许的,其中植物源农药须经有机认证,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在11月—翌年1月秋冬管理时使用。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使用的物质与方法参照NY/T 5197-2002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3]。

7 衰老茶园的改造与管理

7.1 衰老茶园的改造

无性系良种茶园、投产采摘30s,视茶树衰弱程度进行树冠改造。重修剪:树冠改造主要以深修剪的方式剪除“鸡爪枝”为原则,离地面40~50cm剪去,重修剪应在11—12月进行,按树冠性状用修剪机剪去上部枝叶。台刈改造:针对蓬面较高、细弱枝、鸡爪枝、病虫枝较多的茶园,11—12月可用修剪机、镰刀等工具离地5~10cm剪去或割去地上部分,应尽量避免树桩被撕裂[4]。

7.2 改造后的茶园管理

清理树冠:重修剪和台刈改造剪掉的枝条及时清理出茶园集中处理,使用石硫合剂冲洗树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中耕除草施肥:挖沟施肥,沟宽40cm,沟深40~50cm,每667m2施用腐熟农家有机肥1.5t,覆盖干草留桩。病虫害防治:在新梢萌发阶段,要确保幼嫩新梢的健壮生长,对危害幼嫩芽梢的害虫,如小绿叶蝉、螨类等必须及时检查防治[5]。疏芽留叶养蓬:留3~5条健壮主枝,留枝分布均勻,其他芽抹去,以新茶园方式定型修剪,7~8次修剪后(约1a)成蓬,定型修剪前可采摘,严禁以采代剪。客土培园:在未受污染的生荒地取弱酸性土壤,结合施肥客土,有机肥与土壤比例为1:1,扩沟施入,沟宽40cm,沟深60~70cm,每667m2施用有机肥施1.5t。

8 结语

目前,五指山市加大了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提升,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有机茶园既是经济林又是生态林,要求茶园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有机茶对保护五指山土地资源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管理司. 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技术培训资料[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24/14/737079_ 262138837.shtml.2015-02-20.

[5]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EB/OL]. http://wenku. baidu.com/link?url=icGy-oOUWknLpkGW_yLGp8-aDlkeX-1rSMo_H6QzRRdm4AsLPkDvrAyg9VQIHlVn2EcbnM9uYpB50_zqVNR4VX_vkAUKJ0T9bHBWRz39vy.S.2015-12-03.

作者简介:古小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茶叶质量安全与科技传媒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植茶园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湄潭茶园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