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皖北振兴中勇当先锋

2017-09-30吴明华

决策 2017年9期
关键词:谯城区着力建设

吴明华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发展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振兴发展“谯城经验”

《决策》:近年来,谯城区在亳州“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中打头阵、当先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谯城区是如何振兴发展的?

金春龙: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亳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谯城区积极适应新常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政策措施,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7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7亿元,增长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1亿元,增长1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亿元,增长12.3%;完成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20.0%;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753亿美元,增长67.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9元,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5元,增长9.6%。三次产业比达18.6:34.4:47.0。

高 川: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转型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落实现代中药产业“369”提升计划,推进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努力建设一批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一批创新产品。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着力优化主城区发展,高标准建设古井示范试点建制镇,打造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加快特色乡镇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着力发掘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新优势。培育壮大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谯城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步伐,打造开放新高地。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高度关注民生,加强民生保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今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考本科达线率,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决策》:站在“十三五”新起点上,谯城区如何闯出一条皖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路?

金春龙:“十三五”期间,区域竞争将更为激烈。我们将从以下几点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一是着力培植主导产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发展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整体实力。“十三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发展现代中药、食品加工及农副产品加工、白酒、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拉动作用。

二是着力实施产业升级。制定产业培育升级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促进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三是着力构筑城乡统筹新格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增强城乡发展承载力。扎实推进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是着力推进生态平衡。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巩固工作。深入推进抓节水、保供水、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等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是着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布局,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稳定外贸增长,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推进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精准招商、借会招商、以商招商。

六是着力提升人民福祉。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严格落实“六看六确保”“四个全覆盖”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户脱贫、村出列、区“摘帽”年度目标任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水平。加快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密织牢民生安全保障网。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民生难题、做成一批民生项目。

高 川:“十三五”时期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突出在“好”字上做文章,将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突出发展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扩大投入,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制度,实施产业招商、定向招商、靶标招商、精准招商,促进招商引资提质提效;强化“四督四保”,严格执行区领导包保项目制度,严格考评机制,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增长后劲。

合力攻坚,破解制约发展难题。一是着力解决用地问题。加强土地报批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土地指标;大力推进集约用地,严格落实项目限期退出机制;履行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土地管理,严格用地报批。二是着力解决融资问题。加大对重点上市培育企业的支持引导和督促推动,加快一批重点企业上市步伐;推动融资平台建设,在助推药都农商行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设立新的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三是着力解决环境容量问题。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切实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严格项目审批,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强化治污减排。四是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经常化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和包点包案制度,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决策》: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对谯城区来说,如何把握新常态下发展的大形势、大格局?

金春龙:“十三五”时期,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谯城区进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宏观环境来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之源。

从省内环境来看,省委、省政府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加快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将更加有利谯城经济社会发展。

从全市发展态势看,亳州市紧紧围绕“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目标,大力推进现代中医药等十大产业融合发展,将为谯城现代中医药、食品制造、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注入强大发展动力和活力。

从全区发展态势来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基础得到有效巩固;谯城经开区、北部新城、老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谯城经开区列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更是为我区药业经济发展迎来难得机遇。商合杭高铁、亳州机场等项目加速推进,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我们将进一步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决策》:在皖北振兴发展中,谯城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和瓶颈?

高 川:我们清醒认识到,在振兴发展中谯城区仍面临许多问题和瓶颈。一是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产能下降、效益下滑的状况仍未扭转。二是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任重道远。三是市场化進程不快,创新创业不足,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四是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公共服务、城市管理、脱贫攻坚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仍需努力解决。五是自身建设尚需加强,部分干部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和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等。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务实导向,在亳州“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中打头阵、当先锋!

猜你喜欢

谯城区着力建设
司尔特亳州公司打造谯城区特色复合肥品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