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间地头舞出文化健康

2017-09-30辽沈晚报编辑部

幸福家庭 2017年9期
关键词:瓦房店市舞蹈队棒棒

辽沈晚报编辑部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苟能以贵人之心责已,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范纯仁

人物简介

温福珍,74岁,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西蓝旗村居民。她继承并发扬了满族民间传统舞蹈“棒棒舞”,还把全村人带到了跳舞健身的行列中。

从儿时记忆中的舞姿,到组建一支“棒棒舞”,她发动儿媳妇,说服老伴,让女婿出资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乡政府把文化大院确定为全乡健身舞推广展示基地,于是温大妈成了全乡的“总教练”。

不久前,瓦房店市正在为三台满族乡的“棒棒舞”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改良“棒棒舞”家里成教室

“棒棒舞”并不是温福珍首创的,但却是在她手里得到改良并发扬的。

村民口中朴实的“温大妈”出生在大连市瓦房店市一个文艺世家,家人都有文艺方面的爱好。温福珍曾在哈尔滨评剧团做过演员,1975年左右回到瓦房店评剧团,因为身体原因没能继续做评剧演员的工作。

回到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西蓝旗村后,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身体健康真的很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工作都做不了。

她想起了儿时跳过的“棒棒舞”,这是一种满族传统舞蹈,跳舞的人手持一根长约1米的木棍,棍子两端绑着彩绸,跳起舞来非常活泼。

“后来我把棍子给改良了,变成了两根,但都变短了,大约60厘米。”温福珍说,棍子一根变两根,给“棒棒舞”带来了很大变化,“两根棍子互相敲击,当当的节奏感很强,脚步和舞姿配合敲击节拍。”

温福珍想在村里推广“棒棒舞”,一个重要原因是想让村民们在晚饭后能有一个健康的活动方式,而不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吃完饭就坐着打牌到深夜,伤身不说,有时还会因为一点儿钱打起来,太不健康了。”温福珍说。

打定主意,说干就干。她开始“收徒”,村里爱好文艺的村民被她发动起来,聚到她家中学习舞蹈动作。来学舞蹈的村民们基本都是零基础,这下可累坏了温大妈。一遍遍地示范是远远不够的,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慢慢教,几遍动作学下来,还要把动作最不得要领的单拎出来,一对一地教学,同时还要让其他人也注意看,尽量让所有的徒弟都掌握动作要领。

一晚上排练完,温大妈疲惫不堪,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让她最难受的还不是疲惫,而是没有合适的场地。

夏天倒好说,但天冷了就只能几十个人挤在自家屋中,动作学起来只能算是“照猫画虎”,想把肢体伸展开肯定会碰到两侧的人,而且大家手里还都拿着两根木棍,耍起来就更显得空间狭窄。大家排练完,她还要把炕上地下都收拾一遍。尽管条件很有限,但是温大妈和众多徒弟都没有放弃。建起文化大院大妈成“总教练”

温大妈培养的“棒棒舞”学员越来越多,家里已经无法容纳,于是她让女婿出资建起了文化大院,“女婿开的飯店后院有几亩地,办好了各项手续,投入大约20万元钱,终于建起了近300平方米的活动室,到今年已经建成10年了”。活动室隔成4间,大厅200多平方米,用于舞蹈排练,3个小屋子用于接待来客,排练乐器等。

“这个文化大院面积在瓦房店是数一数二的,冬天大家在室内活动,天暖和就在广场上。”温大妈颇为自豪地说,“广场建设时垫了不少沙子,铺上石子后不怕下雨,雨停了就能活动,地面不存水”。女婿建文化大院支持温大妈,女儿也买来音响等设备,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排练舞蹈必需的设备很快就置办全了。“落地的大镜子、压腿杠,我这都有。”温大妈说。

文化大院挨着女婿经营的饭店,有时排练恰逢节日,温大妈还会在饭店招待大家一顿,要是排练完了赶上下雨,她还会让女婿开车挨个把大家送回家去。温大妈说:“这个文化大院是纯公益性质的,我们全家人都乐在其中,全村人都乐在其中。”

这一年,三台满族乡人民政府把文化大院确定为全乡健身舞推广展示基地,温大妈成了全乡的“总教练”。

既然是总教练,就要有总教练的样子,温大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乡亲们竖大拇指称赞不已。

她的徒弟们说,一开始组织活动时大家都没有统一的服装,温大妈就自己掏钱购买。后来人越来越多,她就去村里乡里争取资金。为了节省经费,她还自己动手改服装。

健身舞在村里越来越火,村民们也逐渐摒弃了吃完晚饭就打牌的习惯,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晚饭后聚集在文化大院,来一段民族韵味十足的“棒棒舞”。有村民说,跳“棒棒舞”既不剧烈又能活动筋骨,跳完舞回家睡觉也格外香甜,一早起来身上很舒服。

全家上阵支持舞蹈队

温大妈把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推广“棒棒舞”中,最开始也不是全都家人都有支持。后来参与“棒棒舞”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确实能给大家带来健康和快乐,家人也就慢慢理解了,最后全家老少都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

在舞蹈队里,温大妈最得力的助手是儿媳妇高桂玲,她能歌善舞,既是舞蹈队的骨干,又能帮温大妈分担很多任务。

“棒棒舞”健身舞蹈队在当地出名了,常有一些演出邀请,温大妈就忙前忙后联系大巴接送,儿媳妇协助温大妈分担舞蹈队的工作。

这支“棒棒舞”健身舞蹈队还曾参加过CCTV网络春晚演出,还在大连赏槐会等多个活动中一展风采。

“没有健康,没有精气神儿,就啥也干不了。”她说,通过健身舞蹈队的活动,大家越来越团结,心情越来越好,很多人好像换了个人似地充满朝气,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棒棒舞”正申报非遗

瓦房店市正在为三台满族乡的“棒棒舞”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温福珍正是这种满族民间传统舞蹈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尽管已获得了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荣誉,但她仍旧像往常一样忙着排练节目。

“舞蹈动作编排要改进,内容也得不断翻新。”温大妈说。因为对家乡近年的变化有着很深的感受,所以她编排了反映家乡新面貌的《家乡颂》等节目;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她编排了《百善孝为先》等节目。温大妈说:“在城里看不到这样的节目,但我们农村有。邀请我们去演出的也很多,我们这支舞蹈队在大连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

今年1月18日下午,几名同村的“徒弟”来到了温大妈家中。几名徒弟站好队形,随着乐曲跳起了欢快的“棒棒舞”,温大妈不时暂停音乐,手把手地逐个纠正微小的动作,“不论手腕怎么翻,两根棍子都要平行,距离要有美感,而且眼神要活,跟着棍子走,不要盯着一个方向不动……”

留给后代健康生活理念

2016年12月12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温福珍家庭荣膺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在家庭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温大妈说:“得到这个称号我感到惊喜又幸福,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来自全家人的努力”。

除此之外,温福珍家庭还因为全家团圆美满,被评为大连市“百合家庭”以及辽宁省“最美家庭”。

让温大妈感到欣慰的是,正在上初中的孙女徐可才艺出众,已经学习舞蹈7年的她不仅继承了“棒棒舞”,对踩高跷和扭秧歌也是样样精通。她表演的辽剧单出头《咱村有了高跷队》曾获辽宁省第六届少儿曲艺大赛三等奖,在大连市校园艺术节获银奖,在瓦房店市校园艺术节获金奖。

“给儿孙留不下什么财产,我也没有金银财宝,能留给他们的只有传统文化,再有就是健康生活的理念。”温大妈从东卧室的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层层包裹的奖状和证书,一边打开一边介绍:“这是去年5月全国妇联给我们家发的‘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这个是去年12月份获得的‘全国文明家庭,去年获了两个奖,让人很振奋。横幅和牌匾都还没舍得挂起来呢,包好了放在箱底儿,等将来搬了新房都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摘自《辽沈晚报》2017年5月8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瓦房店市舞蹈队棒棒
姐妹舞蹈队掠影
棒棒的嘟嘟
棒棒精彩
瓦房店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基于小城镇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
棒棒哒
The Study on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Learner Autonomy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Study
金发舞蹈队
保定市老年大学蓝月亮舞蹈队再获殊荣
辽宁省瓦房店市泡崖小学第三届“鸿润杯”2016春联大赛优秀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