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心向党 好花更红
——黔南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观察

2017-09-29徐海星

当代贵州 2017年3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村民群众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海星

一心向党 好花更红
——黔南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观察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海星

黔南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以“五育五创”为抓手,逐渐形成“一心向党 · 好花更红”的发展局面,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全新面貌。

“好花红来好花红呃,好花生在刺梨蓬呃。好花生在刺梨树呃,哪朵向阳哪朵红呃……”

这是 南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歌词。60年前,《好花红》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汇演上,唱响大江南北,引起全国轰动。

如今,“好花红”成了 南的党建品牌。 南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以“五育五创”(育理想信念之花,创 南精神;育创新创业之花,创 南速度;育民族团结之花,创 南合力;育文明幸福之花,创 南作风;育勤政廉洁之花,创 南正气)为抓手,逐渐形成“一心向党·好花更红”的发展局面,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全新面貌。

以思想建设补足精神之钙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7月14日,荔波县1000多名党员在邓恩铭故居前,重温入党誓词,这是荔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一次特别的活动场景。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1931年被反动派杀害。荔波是邓恩铭的故乡。

“邓恩铭一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恩铭精神,争做新时期的楷模榜样。”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鼓舞。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党的十八大以来, 南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教育和鼓舞群众,培育了“追赶、领先、跨越”的新时期 南精神,成为引领全州420万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航标灯塔。

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采取中心组会议学、封闭集中学、专题辅导学、考察观摩学、分散自主学等“五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南充分发挥州、县两级党校主阵地作用,严格要求党校设置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70%。以支部书记上讲堂、“流动党校”“微党课”等方式,让党性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南利用“道德讲堂”“百姓宣讲百千万工程”“德润 南”“三品三德”等主题活动,促使思想教育社会化。还广泛开展“幸福进万家·文化乡村行”活动,把党的惠民政策编进说唱节目、广为传播;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感党恩·六月六”布依山歌比赛、“同心跟党走·增辉统战行”等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瓮安“猴场会议”、荔波邓恩铭烈士故居、独山深河桥“抗战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群山环抱的罗甸县麻怀村,曾因交通不便发展滞后。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即便是去最近的集镇都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崎岖山路。

不甘心,不情愿。村支“两委”和党员带头,麻怀村民在“年份英雄”邓迎香的带领下,一铲一锤的凿起了隧道,用12年,终于打通了麻怀人的“脱贫路”“致富路”,铸就了“麻怀精神”。

今年6月,沫阳镇副镇长王凌担任麻怀村“第一书记”,他同新一届村“两委”一起,接续“麻怀精神”,带领党员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根据村里的情况,麻怀将发展六大产业,3个月不到,圈舍、牛棚等基础设施都建好了。今年再努一把力,争取年底将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万元。”王凌对麻怀村的发展信心满满。

这是 南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全州党员干部思想根基的生动缩影。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各级党员干部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正在形成……

长顺“背篼干部”为村民“背”知识送思想,“背”政策送思路,“背”项目送发展,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谋求致富路径。

龙里“快递干部”想群众之所想,定期上门收取群众信件,代办群众申请事项,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提高干部服务效能,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

荔波“伙计干部”以思想开路,与群众交朋友、搭伙计,帮群众致富增收入,建起了党员干部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的新机制。

福泉“阿裤读”党员把思想体现在行动上,脚穿解放鞋,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难题,帮助村民发展致富产业,获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三亮一创”“磁铁动”“‘三带’模式”等相继开展,“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实施,州县两级开通“书记州(县)长直通交通台”“12345”民心热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全州各级党员干部补牢思想之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思想转变推动跨越发展

“黄桃三年挂果,按照现在村里的种植规模,挂果后纯利润能上百万,村民收入将极大提高。”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村支书潘必巧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红星村村支“两委”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在荒坡上种下黄桃树,全村黄桃种植面积已达2700亩。为达到“一地多用”的效果,红星村还在部分桃林下套种西瓜、辣椒等矮杆作物。产业有了,脱贫增收的希望也有了。

党员干部率先示范,村里成立产业合作社,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红星村通过“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路上主动作为,快速发展。

如今,村民纷纷感慨:村支部是我们发展的“主心骨”,村支书是我们的“领头羊”,带着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南州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志峰说:“ 南通过持之以恒抓思想建党,党员干部作风得到显著改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带来了 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从2015年起, 南持续3年开展以“亮身份作示范、亮承诺转作风、亮行动树形象,创建争优目标”为主题的“三亮一创”活动,5376个基层党组织124768名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办好事1.6万件。

近3年, 南共选派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扶贫达1.7万余人次,实现帮扶贫困村、联系贫困户全覆盖。3年来,共扶持麻山、瑶山、月亮山等民族地区较少民族率先小康项目277个,资金5亿元,打造50个省级以上民族特色村寨,推动了民族地区产业和农旅结合项目快速发展,探索出惠水“五个三”易地扶贫搬迁、长顺“藤缠树”产业扶贫等脱贫攻坚的“ 南经验”。

(责任编辑 / 李坤)

贵定县沿山镇思想扶贫宣传队到村寨向贫困户讲解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李治 / 摄)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村民群众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党员干部新书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