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

2017-09-28赵建宝崔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

赵建宝+崔涛

【摘 要】近几年,随着手机功能的多元化和手机价格的大众化,越来越多可以的人拥有一部多功能智能手机,这种现象在高校同样发生。随之带来的便是许多大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手机游戏、聊天软件和上网功能上,造成所为的手机成瘾现象。该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准确定义手机成瘾现象,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手机成瘾 心理学 大学生

· 【中图分类号】G448

1 引言

2000年,当附带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在日本出现的时候,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件十分新颖的事物。但是,短短的几年时间,照相手机便风靡整个世界。在美国,手机拥有者的数量已经攀升至1.06亿,接近其人口总数50%的阈限。在欧洲,照相手机更为普遍,以英国为例,将近四分之三的人拥有一部照相手机。根据互联网和美国生活项目(the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12岁到17岁之间的青年,有接近一半(45%)的人拥有一部移动电话,他们之中有33%的人使用手机发送短信。在经常使用手机发送短信的青年中,有近三分之一(29%)的人选择使用手机与其父母进行交流。另外一项研究手机的报告中指出,有28%的青年人使用手机拍照,22%的人使用手机玩电子游戏,14%的人使用手机上网,8%的人使用手机发送电子邮件。最近几年,使用移动电话的上述功能(还包括下载歌曲、浏览网页新闻等)已经成为青年的一种休闲活动。随着手机越来越精致和便宜,出售给青少年手机变得越来越普通。然而,随之而来的由手机引起的侵犯个人隐私、手机依赖等相关问题接踵而至。中国信息产业部最新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手机的普及率截止到2015年元月已经达到38%,平均不到三人拥有一部手机。在这一群体中,大学生是使用手机人口中的新生主流。他们在享受新的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了手机的“奴隶”,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甚至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不恰当得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 手机成瘾

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齐全,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例如,许多存在偷窥式幻想的潜在人群会利用手机满足他们的一些不良需求。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女性私密部位的照片泄露事件见诸于新闻报到中。图书出版商对所谓的“多媒体盗窃”口诛笔伐,多媒体盗窃使他们的经济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消费者利用手机的照相功能去书店把自己喜欢的书照相来,然后回家阅读。然而,另许多研究者困惑的是,许多人即便意识到某些手机使用方式是错误的、不恰当的甚至是不道德的,为什么不能做到自我控制。这里可能存在与手机成瘾相关的心理属性,即智能手机的某些应用特点会满足使用者的一些心理需要,如上述讨论中提到的偷窥幻想、游戏世界的满足、 虚拟世界的情感发泄、不恰当方式获取利益得到的心理快感等。长时间将手机应用与这些心理属性联系,就会造成手机使用的戒断反应,从而造成手机成瘾现象的发生。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

手机成瘾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的呢?前人的研究中指出,一些网民对互联网形成依赖,造成了一种上网成瘾现象;同时也存在游戏成瘾、药物成瘾和究竟成瘾现象。传统意义上,“成瘾”这一概念是以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其被看作是对一种物质的生理或心理依赖,而不是一种行为模式。前人的几篇研究已经就成瘾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讨论,认为应该扩展到行为领域。关于行为成瘾,Griffiths 于1996年提出了“人机交互模式”的成瘾,在属性上与化学药物成瘾无关。尽管对于科技产品(如上网、电视观看、电脑游戏等)的过度使用能否对定义为成瘾尚且存在争议,但是这些科技产品的过度使用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今天,随着手机的性能变得越来越功能化和复杂化,手机的青年使用者不仅仅用它与亲人、朋友进行通话和发短信息,也同樣应用它上网、购物、娱乐、消磨时间、视频通话、照相以及一些尚发明的应用。另外,手机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使用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也造成了许多大学生的攀比现象。

3 具体表现

大学生手机成瘾都有哪些表现呢,或者判断手机成瘾的标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如下:首先是对手机应用的戒断反应。戒断反应是源于药物学上的一个定义,是指停止药物或减少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症候群。手机应用的戒断反应指的是用户过多地使用手机,如果限制其使用手机的时间,会导致其出现心理不适、失眠、甚至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现象。其次是对手机使用缺乏自控力,表现在用户即便知道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学习困难和生活混乱,但是仍不能控制自己,仍会频繁的使用手机。再者,造成用户对社交活动缺乏兴趣。许多用户整日沉迷在手机网络聊天、手机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导致其对现实的人机交往、大学生课外文娱活动失去兴趣,更有甚者会出现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上述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都有出现,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提高警惕度,利用上述手机成瘾现象判断标准,准确、及时地衡量学生使用手机的合理程度,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处理。

总之,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变得愈发严重,这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是一个警示作用,其危害程度不亚于上网成瘾,应该得到重视。应该编制符合自己学校特殊情况的手机成瘾问卷,行程一个规范化的测试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自评,并对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形成分析报告,用来指导手机成瘾心理干预工作的进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学大学生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跟踪导练(二)5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