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讨论

2017-09-28黄少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黄少丹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各种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让图书馆管理走到了一个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主动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辅助教学服务的发展时代。本文针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做简要的概述及探讨其意义所在。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服务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0.7

1.图书管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人类获得众多知识的源泉所在,也是各种各样信息的重要汇聚场所。图书馆是一个供人们借阅书籍并阅读的神圣场所。图书馆管理者的工作一般包括图书期刊装订、 整理、及文献收集。包括书籍外借、阅览服务、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读者教育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指对利用计算机和高新技术对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与全方位多方面的管理,以保证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具有计划性、 层次性及有步骤性。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图书馆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提高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发展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充分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使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2.我国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2.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开始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70年代开始萌芽,图书馆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80年代初期,实行单机自动化管理,主要是采编、流通、检索等。80年代中期進入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阶段,出现大型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在90年代取得较大的发展,全面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2.2我国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目前,在各大城市和学校中,图书馆一般都配有计算机。但是,我国图书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在计算机的配置和使用上,还具有很大的差距性的。不过我国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在网络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借助于各种教育网站和文献信息系统,将图书馆与教育网站相互联系起来,建立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供读者进行有效的使用,只有在被用户搜索到的时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才能发挥它自身的价值。电子图书的出现,方便图书馆加强对资源的整合,读者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她们就算在没有原版书的时候,也能查得到。

3.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保管不全:丢失、损坏严重。图书老化、藏书下降,管理模式陈旧,难以吸引读者。学校图书管理意识薄弱和滞后造成图书排架混乱,导致好书找不到,查询资料困难等问题。

(2)传统的观念制约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人们对图书馆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人们一直都认为收藏和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才是图书馆图书馆的责任,这种陈旧的观念使图书管理者不能从管理的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其次,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传统的工作模式制约了工作人员的观念和认识,墨守成规,能动性较差,信息化意识淡薄。很多学校图书馆的服务仍旧以手工状态为主,虽然利用了计算机,但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仍旧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图书馆管理者的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 。

(3)专业人员稀少,阻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图书馆,缺乏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才。学校从事文献管理的服务人员大多数不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并且没有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这影响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制约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2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十分必要。吸引人才,利用环境和可观的薪酬留住人才,形成相互竞争的机制和良好的人才环境。可以按照人才的高、中、低三个级别对其进行“绩效优先”的分配方法,不仅可以使工作人员安心的工作,也可以增强他们之间的竞争力。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使其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真正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2)加强图书馆内部的科学管理

一是公开查询系统:一些规模较大图书馆里,一般会有一些提供公开查询的计算机工作站,如触摸屏等。这主要用来介绍图书馆概况和相关的借阅操作流程,以及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规章制度,而且也有书刊信息的检索。 二是图书馆图书防盗系统:当图书馆采取开架借书时,学校可采用防盗设备来防止图书丢失。防盗设备包括有单双防盗门、磁条充消仪、磁条检查仪和磁条。

(3)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

继续加大图书经费的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适时剔除旧书;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主动服务的能力;早日解决各校区信息资源通借通还、共建共享的问题;加强对电子资源的宣传,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只有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网络化发展阶段、构成以及管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4)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引进使用

现在,高校的图书管理模式正处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级过渡阶段,且管理模式比服务模式的信息化水平稍微高。即当前高校的图书管理模式正处于发展信息化管理的阶段,而服务则仍处于传统服务模式,落后的服务模式,严重影响和阻碍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进度,如果要更好地促进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那么传统的服务模式务必变更,。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图书管理行业开展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图书管理已经应用计算机进行编目、分类、记录、借阅等工作,陆续出现的图书管理软件,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在图书管理行业应用的空间。在图书馆的信息化方面,技术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如图书馆的数字化集成服务,可以将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但是,目前图书馆在信息化方面,技术仍然是一个难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仍然处在比较低的阶段,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潜力和作用。

结语

信息化管理既能够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为图书馆读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及图书馆管理的模式又是信息化的时代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管理能够拓宽检索信息的范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图书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图书馆在引导读者吸收知识,对读者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雪梅.关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NO.01)

[2]代琼 .浅析现代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J]. 魅力中国,2010(10)

[3]曹南灵.图书馆信息化管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去图书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