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7-09-28吴丽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教师

吴丽森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语文知识要靠长期积累,学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要想使语文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好一门学科,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它感兴趣。

沉闷的课堂气氛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悖于我们“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愿望。那么究竟语文教学应该从何入手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先谈谈我在教学上的几点做法。

—、注重课前的导入

新的一篇课文的开始,开头几句话该怎么说,关系到这篇课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好课前导入,不仅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甚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为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一堂课有个好开头,便能引起学生感兴趣。如果这一点能做好,那么就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学习上来,激发他们的听课情绪,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用故事导入

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从讲故事入手,导入新课。如上《勾践灭吴》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出了一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然后提问学生这对联讲了什么故事,学生一下子就感兴趣了,有几个大胆的学生就主动讲述有关的故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这样的导入容易调动起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

第二、用实物导入

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主要是训练学生去感悟生活,我特地拿了一个大时钟到班里去,学生一下子就感到很奇怪,纷纷猜测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我告诉他们时间就是生命,在我们聆听时钟的滴答声时,生命也就在一秒一秒的消逝。提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就马上议论起来,纷纷发言。接着我要求他们把感受写下来。实物导入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一见实物,定然兴趣大增,甚至评头论足起来,这样以物起兴,以物引题,再导入正文,效果显著。

第三、用音乐导入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喜欢音乐,借助音乐来引起他们的兴趣,也是屡试不爽的一个方法。上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时,我给学生播放音乐《月满西楼》,学生一下子就被那凄美的歌声吸引了,然后再给他们描绘一幅女子独坐西楼思念远方的丈夫的画面,接着就导入课文,这样学生的感受特别深。对诗的意境,主题也就比较容易理解,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上可见,好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课堂在轻松的教与学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导入好了,学生的兴趣也就自然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当然,要抓好这一环,一定要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既要苦心经营,又要防止形式主义,注意精当简短,力求能够“抓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自主学习

語文是一门综合性、社会性极强的学科,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靠学生自学。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考虑自己如何教,更要考虑到学生如何学。应着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学习的规律,提高自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文中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必须要了解,但以前我们总会用填鸭式的方法把这些自认为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结果学生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被动的地接受,没有积极性,因此遗忘的速度就很快。那么怎么办呢?经过探索,我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让他们课前或从网上,或从书上查找相关知识,把握相关背景,并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讲。更可喜的是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他们原来不知道的人和事,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自主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基础。当教师微笑着走进课堂,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充满信心的上好这节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态度。比如,当自信心强者回答问题正确时,鼓励是应当的,但不必每次鼓励,有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中等的学生,应充分肯定进步,对不足之处,则可说:“回答基本正确,如果把某部分将出来,那就更好了。”;对差生错误的回答,也应说:“你虽然没有答对,但能勇敢地站起来发言,这是非常好的。多练练,我相信你会学好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中,学生又从教师的夸奖中,产生不可遏止的激情,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信心,从而改善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多给孩子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信任。这样,学生对于学习不但不感到压抑,反而觉得是一件乐事。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怎么让学生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呢?对此,我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比如,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表现的机会,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自由热情的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在展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作为老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融入到学生当中。作为评委时在点评时要多表扬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配合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我从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探索出来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确实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语文教学就不会再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了。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 钟为永著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月

2、《语文教学探步》 王松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3、《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宁鸿彬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月

4、《语文素质教育研究》 张隆华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4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