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与措施

2017-09-28伊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育

伊利

摘要: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充分的调动起该因素,那么将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的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由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入手,详细的阐述了情感教育的特点与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字:情感,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化,各地学校在教学中都大力实行新课改的要求,其中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举措。所谓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情感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成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接班人。新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当从小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应当是情感性而非功利性的。下文针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和讨论,以供参考借鉴。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较为突出的情感特征,因此,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关键。小学语文教学富含情感,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通过恰当的方法来挖掘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道去发现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传统教学主要是知识的机械式的灌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逐步认识到师生间互动、沟通的重要性,提倡师生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情感教学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此外,情感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2]。

三、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3.1情感性。

由于语文有着丰富的语言表达以及题材的感染,使得其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而这种情感性指的是语文教学中能够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在实际沟通中,教师应当通过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真善美的含义,教学不是单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一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有教师对于教学和学生的热爱,也应当有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基础上的自身情感的融合后的感慨,更应该有通过教师引导而产生共鸣的学生情感,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3]。

3.2形象性。

由于情感教学的形象性,使得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解决学习问题。这里的形象性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课堂上活跃着课文的形象;第二,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而在学生脑海中塑造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随着形象在脑海中的产生和变化,能够渐渐的培养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来理解内容的能力。目前,运用较为广泛且成效明显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画图、话剧以及多媒体等,并加以教师的辅助讲解,能够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联想力,将生硬的文字转化成为了学生脑海中的鲜活形象,这种模式比传统直白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而形象,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其中,更真切的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3.3审美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育观念,因此,审美性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独有的特征。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是非善恶,而语文情感教育能够为其成长打下基础,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生活学习中对于美的认知。新课标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應当摆脱僵化枯燥的限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美。具体的,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美的感受力的培养;第二,美的理解力的培养;第三,美的创造力的培养。其中,第三点是审美性学习的最高阶段,也是美育目标的最高阶段,教师应当积极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学会感受、理解和创造美,这对未来自身的情感品质、生活方式以及言谈举止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3,4]。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4.1为小学生创设良好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低,更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应当结合解耦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可以运用插图、幻灯片等工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前可以演示事物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自身语气让学生仿佛置身真实情景之中,得到感情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充分发挥自身情感因素。

4.2用真心激发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表情、语气、动作以及神态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这些都是师生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材中的情感线索,充分的运用自己的沟通交流的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但是要做好这一点并不简单,教师需要控制好自身的情感,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都必须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些问题放在一旁,让自己充分而快速的融入到角色当中,用自己最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以情动人,也才能够保障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拥有真挚感情的人,应当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进行每一节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实施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5]。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感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断的在人生道路中挖掘情感要素、更新情感追求并且升华自身的情感标准,实现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的影响和感染学生。运用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小学语文学习效率,同时也为新时代接班人奠定好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基础。

六、参考文献

[1]李友芹.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情感教育[J].参花(文化视界). 2013(02)

[2]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0(04)

[3]徐建西.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小学). 2012(06)

[4]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 2000(03)

[5]杨兰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 201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育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台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