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有效性探究

2017-09-28赵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设计问题聋校语文教学

赵丽娟

摘要:聋校由于其学生的特殊性,因此,采取的教学方式与普通学校不同。尤其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的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聋校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切实提高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的有效性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设计问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62.2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聋校语文教学的成败。因为有效的问题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探索的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有效的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不断对学生进行开导和鼓励,切实提高聋校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在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启发式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聋校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问题过于肤浅、简单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教师普遍喜欢用极其简单的方式向学生提问,例如: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等,并且这种类型的提问在课堂问题中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同时,教师还用提问一些十分肤浅的问题,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答案脱口而出,根本不需要思考。这种没有任何思考价值的问题,不仅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导致课堂教学十分枯燥乏味,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消极懈怠地面对语文教学。

2、问题空洞、难度大

由于教师对聋校学生认识不到位,不清楚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往往在语文教学中时不时提出一些比较空洞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对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提到党中央这个字眼,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叫做党中央。该问题不仅抽象而且难度系数较大,甚至教师自己三言两语都讲不清楚,更不用说是学生了。这种提问只是形式主义,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由于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严重感受到挫败感,显著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的提问效果适得其反。

3、问题不分主次轻重、过于细碎

教师为了响应提高课堂提问的改革措施,加上聋校学生的特殊性,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但是却开始走上整节课都一直在提问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聋校一些语文教师的调查,不难发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时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堂时间,可想而知,一节课下来,教师提问问题的数量之多。过多的提问不仅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导致课堂冷场、答非所问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追究到底,主要是因为教师不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一出现问题就对学生进行提问,严重忽略了问题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没有及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导致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缺乏针对性。

二、提高聋校语文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由于聋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低于正常学生,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关问题,问题的难度应该由易到难,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有坡度的問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主要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如在学习《三味书屋》时,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提问学生作者写梅花的用意,这种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学生一开始肯定回答不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难度较低的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慢慢深入思考。如: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梅花的特点,然后再提问“早”字的由来是什么,最后将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渐学生能够理解梅花的真正用意。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采取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劲头。

2、巧妙设计统领性问题

为了有效改善问题过多的不良现象,提高问题的质量,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措辞精炼,设计一些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在统领性问题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及时抓住课堂的重点,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可以围绕“壮”这个字眼,提出中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围绕该中心问题展开学习,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具体内容,而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壮士的英勇。这种具有统领性的问题设计,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指明学习的目标,充分锻炼了聋生的思维能力。

3、注重个别差异,恰当地进行评价

有效的提问不仅体现在提问的过程中,而且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处理上。特别是聋生,其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因此,语文教师更加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评价。根据聋生的特殊性,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鼓励为主,先表扬学生回答得正确得地方,然后耐心指出学生回答不足的地方,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辨别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聋生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的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聋校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由于聋校学生先天存在不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时刻结合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有效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聋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丁山燕.论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08(06)

[2]倪卫东. 聋校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问题聋校语文教学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重在“设计问题”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便携式钓具包装设计问题及改善分析
解析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