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2017-09-28郑东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综述育人

郑东丽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呈现的不单是冰冷的文字,更有表情达意的部分。也就是,语文教学只讲语言文字,是不现实。同样,需要情绪、情感、价值观、态度。由此,富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为语文学科的育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文章以综合学习为切入点,就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积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育人;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3

1 前言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培养学生听读写能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更强调合作探究,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作为一种创造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实践、合作等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语文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际上,就语文学科属性而言,本身有育人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这一功能得到催化升级,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语文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同时是民族精神弘扬的奠基人。新时期,语文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有必要重塑语文教育模型。而这个模型可简单陈述为:素养——养成。实际上,语文呈现的不单是冰冷的文字,更有表情达意的部分。也就是,语文教学只讲语言文字,是不现实。同样,需要情绪、情感、价值观、态度。由此,富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为语文学科的育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中专学校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求的,既可以加入劳动大军,又可以进入专门人才队伍的综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德育是进行有效职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素质教育,达到职校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承担着比普通学校教育更重的德育任务是因为职校更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品格情意的发展。语文在职校教育中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对于即将踏上社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语文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而且是做人的工具、生活的工具、工作的工具。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以弥补他们薄弱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3 语文综合性学习“育人”方面的体现

3.1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更多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注意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设计的主体,自主组织活动形式,自主设计活动程序,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而且,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个体及群体的要求,不在像课堂要求的那么严格,相对比较明确而宽松。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探索,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更加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更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着明确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同样,在细化的教学单元中,学生选择较为感兴趣的内容,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比如:讲述革命题材的文章,可以将其细分如下内容:收集革命名言警句;撰写英雄故事读后感;讲述革命故事等等,经细分的内容,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开发、行动、体验,甚至去创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将全方位展示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3 学科整合提升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学习应逐步拓宽领域,主要跨学科的整合,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现实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在于能在不同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实际应用,确保能在不同领域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际上,就语文本身学科特点而言,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的道理。有的激励学生扬起自信自强的风帆;有的启迪学生珍视身边的幸福,体会人生的真谛;有的让学生体悟古朴真挚的爱情,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爱情观。这些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好的参照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到这些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心灵感悟,能体悟到书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进而将这些人物奉为自己人生的楷模,引导自己前进的方向。由此,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人文素养得以提升。由于学生处在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因此他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将自己的价格观强加给学生,一味强调认识的统一。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案例时,注意它的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为宗旨。

3.4 增强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财富呈现给大家的同时,既需要大家去掌握,更需要我们能在杂乱的信息中,分析处理,调整工作思路,确定最新的工作目标。较之前,语文教学更重视知识的传承,被动接受式的去学习,很大程度上不需要学生寻找资料,处理信息,学生更多承担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收集、利用、处理信息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为完成某一课题,需借助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采集、处理信息,并能恰到好处地处理信息,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自己的课题,对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盛旺. 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性质 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07)

[2] 蔡灏淳. 對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 2005(07)

[3] 聂鸿飞. 固本扶正: 综合性学习中怎样把握语文因素[J]. 语文建设. 2004(10)

[4] 李群,张红.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以及实施建议与评价[J]. 中学语文教学. 2004(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综述育人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