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素质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考试改革问题

2017-09-28宁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宁宁

摘 要: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在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构成、能力培养的阐述,对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的探析,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考试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考试改革思考

一、高职院校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及考试的相互作用

(一)能力培养的实质

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即培养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以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能力为内容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以联想与想象力为内容的形象思维能力;第三,以观察和實践为特征的经验思维能力;第四,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内容的理论思维能力;第五,清晰地论证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本质

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三)高职院校考试的定位

考试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绩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考试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制度,是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其自身合理性的一面。 高职院校考试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测定,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某一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应当具备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的考试现状

(一)对考试功能有误解

只认为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却忽略了导向也是一项重要功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普遍存在着“重评价、轻导向”的认识偏差, 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为了考出好分数而学习, 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 老师教、学生学仅仅是为考试服务,而不是考试为师生服务,老师不注重改进教学,学生学习只为对付考试,不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老师工作的热情,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考试内容和形式不利于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以理论、闭卷、笔试的形式居多, 绝大多数课程采用一次终结性的闭卷考试, 考查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能力,导致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和巩固知识,临到考试时才抓题背题,跟不上学科发展, 无法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考试形式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而且压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一定程度上因考试形式单一诱发了部分学生考试违规的倾向。 另一方面, 也会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考试改革

(一)更新考试理念,创新考试制度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考试理念即过程性考试观,将考试融入学生的平时学习中。科学的考试观是以“能力”为主,以学生为本,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是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代表该门课程学习的终结。

其次,要废除“终结式”考试制度,尝试创立新的考试机制,考什么,怎么考,可以借鉴国外好的考试评价方式,推动国内考试改革,完善考试管理工作。考试机制的创新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应该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与作用,将高职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 能思考、 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上来,真正达到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二)淡化考试,改革评价方式

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而不是一味灌输给学生知识点。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抑制了教师教育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感受,淡化考试意识,不能把考试分数看成是检测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的 “唯一标准”。

考试形式的改革就是要创新考试办法, 提倡形成性考核方式, 将以往给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的 “一纸定终身” 笔试,改成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其实只靠单一的纸笔测验, 难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施全面的测量。 我们提倡以诸如辩论、小论文、体会、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进行考试, 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 还应该尝试选择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试行提供多次考核机会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不论任何一门课程,其教学和考试计划的制定都必须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采用何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的前提是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考试体系

建立课程考试体系.不是只提出具体的考试形式和技术参数,而是要建立一个设计、实施和检查课程考试质量的科学完整框架,明确阐述怎样做是好的考试,哪些基本准则是必须遵守的,因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参数并不是对所有的高职院校或任何课程都适用的。要对高职教育课程考试提出可行的较为统一的行为模式,给教师设计、实施合理的、规范的专业化考试提供统一指导的操作体系,为教育管理者审查、监控学校、教师开展的课程考试是否符合要求提供全面详细的检验尺度。

总之,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强调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更要深刻领悟创新的实质,体现创新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走创新之路,考试也要紧紧围绕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这一目标进行改革,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 振花 .培养大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浅探 [J].长 江大学学报 ,2011(9).

[2]姜乃力,孙永平.大学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及模式改革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
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新动态及应对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