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循环记忆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017-09-28雷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识字能力创新

雷峪

【关键词】识字能力;创新;循环记忆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识字教育,在突破传统的以教学过程为逻辑起点的教学理论中,探求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构建以识字教育基础创新为目标的教学理论框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识字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由此必须寻找一条科学有效的识字学习途径,是促进并确保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识字能力的的基本宗旨。

我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创新识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症结必须转变传统落后观念,对自己的学生要清醒地认识,要认识到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是过去任何时候的同龄者无法相比的。要看到他们对学习新生事物的强烈要求,并有着惊人的领悟和吸收能力。他们完全能够适应,也迫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主要矛盾,循序渐进地进行大容量、高难度、快节奏的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类记忆方法,在实践中选择适用于自己的记忆方法,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最终归结为本阶段强调的适合于小学语文识字中的循环记忆法。

小学识字教学中有个记忆时间的规律,即长时记忆的识记,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的,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刚刚学完时保持量大,在学习后的一段短时间内则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一定程度的渐趋稳定并逐步下降,最后接近水平。所以瞬时或短时记忆的东西常常会很快被遗忘。相反,经过多次感知,从陌生到熟悉的材料,一旦提出记忆的任务就会很容易完成,甚至“自然而然”的就记住了。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获得预期的教学目的。

循环记忆的识记方法就是针对识记规律应运而生,循环记忆可促进学生对生字的短时记忆并及时有效地转化成长期记忆,从而达到记忆上的循环和强化。

具体的做法是:

1、课前循环。课堂循环是根据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和识字能力进行教学。在教学时,可由偏旁部首带出学过的字,再引出生字。例如:木——柏、杨、松,也可由基本字引出熟字,再学生字,例如:日——晴——晒,还可以填空、组词、说句等形式再现容易认错的字。课前循环可以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形式多样。

2、课中循环。课中循环主要指对上一篇课文学完的生字进行再认教学。这是针对遗忘规律而安排的循环再认过程。教师通过“少写多重复”来达到防上遗忘的教学目的。

3、课后循环。课外作业最厌烦重复抄写相同的字。布置作业时,除安排学生抄写本课学的生字新词外,还可让学生扩词,练习说话,达到巩固的作用。

4、周期和单元循环。周期和单元循環是指对本周或本单元学过的词语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知道大概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生字进行一字组多词,丰富词汇。

5.实验阶段摸索经验,然后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方法。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大量的识字和循环记忆为课文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使老师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变得更加轻松,有利于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背诵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他们的阅读技能。

6.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逐步简化识字、记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循环记忆大大强化了学生之前所学,使遗忘降到最低限度,也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得,让学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无形中加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又反过来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阅读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学生识字效率大大提高,课堂中就能熟练掌握、运用生字,减轻了学生课后负担。同时,课文教学难度的降低节约了学习时间,使在课堂中引入课外阅读材料成为可能。课外阅读材料的引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大了信息量和词汇量,对学生形成语感、巩固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进行实验的班级中,学生利用此方法加快了认识常用汉字的速度,实验班在实验阶段识字数量迅速提高,达2800左右,比要求提高了40%,为学生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的循环记忆识字教与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得整个实验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我们老师和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摆正识字教学的位置。识字教学的目的不是为识字而识字,其最终目的是要能过顺利进行阅读和写作。当学生面对阅读材料时,如果需要先把第一个汉字的细节辨认清楚,读出后,再去认第二个,其注意的中心是字的辨析。字与字之间联系和间隔完全由学生每个字的生熟程度来决定,不能顾及到词义和句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要同时进行两种活动时,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才有可能。“自动识别”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制定促进这个过程进展的方法,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放到教学总体的合理位置上,应当是识字方法改进和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是各门学科中的基础,科学地研究其教法和学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低年级的识字量非常大,基本上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左右,平均每学期识字也在400-500个以上。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方法,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也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课题的研究就是沿着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条思路来进行的。

“创我者生,学我者死”,在实验中我们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逐渐丰富着课题实验。

汉字是中国儿童探寻世界的眼睛,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在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在下一个阶段的实验过程中还必须认真研究古人的《说文解字》,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并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有效地实践,探源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从而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endprint

猜你喜欢

识字能力创新
浅探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
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找准识字教学关键点
以生为本,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