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C原理及应用》教学法应用与研究

2017-09-28赵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教学法应用

赵蕊

摘 要: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PLC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PLC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逻辑指令和梯形图设计、步进指令和状态转移图、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PLC功能模块等内容。对于广大院校学生来说,它已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更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掌握了这门技术,毕业后可直接从事工程类应用实践。基于此,文章就《PLC原理及应用》教学法应用与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PLC原理及应用;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1.传统一般教学方法的不足

1.1教材不适用

传统教材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那么在一段时期内学生学习完所有指令后,印象不深刻,往往是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前面学习的内容,容易混淆概念、指令。到基本应用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使学生失去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1.2传统授课方法与实践相脱节

由于受传统“知识本位”教学理念的影响,课程教学内容过分强调课程学习的系统性、逻辑性。在理论学习阶段,指令学习比较集中,学生感觉指令难记,学习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兴趣;在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理论知识没学好,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PLC原理及应用》教学法分析

2.1系统案例教学

2.1.1教材内容和案例相结合

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案例进行结合。每个案例都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讲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时,先介绍一个非常简单的单片机系统电路,由此引出PLC的控制: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2.1.2案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

案例的设计需要周密考虑。案例在设计之初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每次案例教学中即能讲解当前知识,又能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并引出下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便使学生在接受新课之前可以完成对上次课程的回顾,又对下面的内容充满好奇。此外,工程应用所采用的知識面涉及内容非常多,掌握每个案例需要大量的课时,理论课时有限,让案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可以减少理解案例的时间,又能够很好掌握课程内容。

2.2项目教学法

(1)项目安排:从浅到深,从易到难首先,对 PLC控制及应用这门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该课程适合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笔者结本门课程的实际特点,依次安排了以下几个个项目: 热风炉控制系统主要低压电器的识别、检测与选型;热风炉控制系统主要电气图设计;热风炉控制系统主要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热风炉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粮食除杂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 基于触摸屏的粮食除杂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换热站节能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基于组态的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2)根据认知规律与学生心理,通过“项目”导向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PLC 编程需要讲解编程语言,要记住常用的十几条指令,还要掌握梯形图及 STL(顺序)结构设计的编程方法,这些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且难以理解。因此,笔者用以上介绍的几 个项目贯穿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很快用于项目实施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3.教学实践

3.1验证性内容

验证性实践内容包括基本指令的使用、定时器的使用、计时器的使用、中断程序应用等。通过这一部分的实践,使学生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掌握PLC实验箱的使用,熟悉继电控制电路向PLC程序的转化;掌握定时器、计时器的使用技巧;掌握PLC的基本指令,熟悉PLC的模块扩展方法。

3.2设计性内容

给出了PLC设计题目及要求,由实验者自行设计PLC外部接线和应用程序,并反复进行程序的输入、修改、调试,直至得出正确的运行结果,意在提高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及设计能力。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PLC控制方法,学会熟练使用PLC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3综合性内容

为提高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创造条件对学生开设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设置了PLC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实践、产品开发等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教学内容。本环节是“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延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构思PLC综合实践。实验中心在课外对学生开放,采用开放性实践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起侧面辅导和把关作用,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

4.课程考核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方式要求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求,采取的措施具体体现在考核成绩的评定上,课程成绩的评定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打分。第二部分: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试采取问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对PLC编程指令等有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依据是学生的答卷成绩。第三部分:实验教学成绩,占总成绩的40%。每个实验完成以后,任课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评定,给出相应的成绩。实验成绩就是所有实验项目的平均成绩。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在本课程整体实践中有创新、积极协助教师完成PLC实践环节、发表PLC相关论文、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技能大赛等的学生,任课教师在总分不超过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给其酌情加分,最多加10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加深了对PLC的理解,增强对对控制系统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完成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符合工艺标准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余江.基于案例教学法应用角度下的PLC教学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72-74.

[2]程辉,陈春明,陈秀宏.对“PLC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6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法应用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