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对比研究

2017-09-28温志华王旺河郭艳丽

哈尔滨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型管探查胆总管

温志华 王旺河郭艳丽 田 勇

(1.郑州颐和医院普外二科,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微创中心,河南郑州450000;3.郑州颐和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对比研究

温志华1王旺河2郭艳丽3田 勇3

(1.郑州颐和医院普外二科,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微创中心,河南郑州450000;3.郑州颐和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0例患者均行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85例行胆总管末端置细支撑管+胆总管一期缝合,B组85例行胆总管置T型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及手术时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6%,低于B组的10.5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可促使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早日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胆总管结石;胆道探查;T型管;胆总管一期缝合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常用的手术方法为胆道探查联合T型管引流术,虽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术后由于T型管留置时间较长,不仅会导致患者体内营养大量流失,不利于伤口愈合,还会增大患者的经济压力[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腹部彩超与CT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根据采取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男56例,女29例;年龄34~74岁,平均(47.3±12.3)岁。B 组男 57例,女 28例;年龄 32~75岁,平均(48.2±1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符合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标准;无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治疗依从性较好;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部分患者由手术实际情况取头低脚高左倾体位。若患者为首次进行手术治疗,则行常规四孔法;若患者为结石复发而需再次进行手术,则置入trocar于其左上腹部位,以分离粘连。构建人工气腹,若患者并发胆囊结石,则先行胆囊切除术,再于患者胆总管前壁处将胆总管切开,取净结石后,对胆管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再使用胆道镜检查患者胆总管中是否有结石残留,及胆总管下段是否为通畅状态。

1.3.1 A组行胆总管末端置细支撑管+胆总管一期缝合:选取尿管作为支撑管,尿管大小以患者的胆总管实际内径大小而定,于患者左右肝管交界部位放置支撑管的其中一端,经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将尿管另一端放置在十二指肠处,置入长度为10 cm左右,然后用全层间断缝合的方法取可吸收缝线(4-0)缝合胆总管切口,同时置一胶管于小网膜孔部位以引流。

1.3.2 B组行胆总管置T型管引流:将T型管经腹腔镜直视放入胆总管,再用间断缝合方法取可吸收缝线(5-0)对胆总管切口进行缝合,加压生理氯化钠溶液,将其注入T型管。

1.3.3 术后处理:术后对所有患者引流液的量、性质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则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为避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狭窄、胆管炎等并发症,应行生化检查与血常规检查。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手术时间);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A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 B 组比较,P<0.05;#与 B 组比较,P>0.05

组别 n(例) 住院时间(d) 拔管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 胃肠减压引流量(mL) 手术时间(min)A 组 85 6.9±1.5* 2.9±0.9# 86.7±13.5# 28.6±4.0* 375.88±75.32* 124.2±12.2#B 组 85 15.3±1.6 3.0±1.0 87.2±23.9 49.3±6.7 469.28±96.45 124.5±14.6 t值 35.3115 0.6853 0.1679 24.4572 7.0366 0.1454 P值 0.0000 0.4941 0.8668 0.0000 0.0000 0.8846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81,P=0.4172),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等微创技术发展迅速,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胆石病的临床治疗中,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逐渐被外科微创技术治疗代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4]。在胆总管的临床治疗中T型管引流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胆汁的大量流失诱发患者酸碱、水电解质失去平衡,胆管炎症会在T型管的机械刺激作用下加重,造成逆行胆汁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及T型管滑落等,此外拔管后胆漏发生率较高。本研究B组发生胆漏患者4例。因此,探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胆道探查术后采用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保持了胆总管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不需行T型管引流。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但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缺乏对机体胆总管的支撑、引流,会造成胆道压力明显上升,进而会对胆红素的代谢造成影响,导致尿淀粉酶、血淀粉酶升高,术后胆漏、胆总管狭窄发生率升高。本研究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胆总管末端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不仅使T型管引流优点得以保留,还弥补了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的缺点。

综合所述,给予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可促使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早日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张卫国,沈海龙,陈晓波,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3):364-365.

[2] 朱晓彬,卢潮德.自行脱落的胆道支架Ⅱ型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392-2393.

R616

B 学科分类代码: 32027

1001-8131(2017)04-0356-02

2016-12-08

猜你喜欢

型管探查胆总管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b型管板与筒体温差应力的分析计算和评定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Study on the Letter Words and Letter-word Phrases under Language Contact Theory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心房肌T型管在心房颤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