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口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普外科III类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7-09-28陈信浩通讯作者吕纯业

哈尔滨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皮下普外科负压

王 亮 陈信浩(通讯作者) 吕纯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000)

切口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普外科III类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王 亮 陈信浩(通讯作者) 吕纯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000)

目的 研究普外科Ⅲ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切口感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80例Ⅲ类切口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组40例和切口皮下未放置负压引流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切口皮下未放置负压引流管组(P<0.05)。结论 普外科Ⅲ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

切口皮下;负压引流管;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1-2],尤其是在Ⅲ类手术切口中表现更为明显。切口感染发生后需要较长时间换药引流甚至二次缝合处理,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有引发医患纠纷可能。因此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切口感染。现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80例Ⅲ类手术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Ⅲ类手术切口80例患者,随机选取40例作为观察组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40例作为对照组切口皮下不放置负压引流管。其中男26例,女54例;平均年龄(51.36±9.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例数、BMI指数、疾病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进入手术室前完成手术区域备皮工作,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唑肟2.25 g抗感染治疗,头孢皮试阳性者用氨曲南2.0 g抗感染治疗,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切开腹膜后用大纱布覆盖并保护切口,术中操作轻柔、仔细止血、清除腹腔内坏死组织、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直至冲洗液清澈为止、放置腹腔引流管。关腹时用PDS线连续缝合腹膜、白线或腹膜、腹直肌后鞘、前鞘,用0.5%碘伏反复冲洗脂肪层后以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脂肪层直至冲洗液清澈为止。观察组将细皮管每1厘米剪一侧孔放置于脂肪层底层,并将细皮管从切口下端另戳孔引出,以2-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3-0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将细皮管戳孔引出后接200 mL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每日倒出负压球内液体,至液体少于5 mL/d时拔除引流管;对照组同样方法冲洗伤口后以2-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3-0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所有患者术后隔日换药并关注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平均拆线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3/40,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4/40,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过及时换药处理,均愈合良好后顺利出院,详见表1。

2.2 术后平均拆线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术后平均拆线时间为(8.32±2.39)d,低于对照组的(11.60±4.62)d;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5±3.11)d,低于对照组的(12.31±4.7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比较

2.3 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月,未发现切口感染、切口积液等病例。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我们普外科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并发症,也是院内感染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Ⅰ、Ⅱ、Ⅲ类切口中均可发生,在各级医院中也均有发生,尤以Ⅲ类切口发生率最高。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如下:患者合并有高龄、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等易感因素;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引起医源性感染;围手术期未规范使用抗生素;切口被腹腔内细菌污染;术前肠道准备不完善;切口缝合技术欠佳、止血不彻底、遗留死腔[3]。但细菌是切口感染发生的必要条件,Ⅲ类切口是指存在污染的切口、腹腔内有明确的感染。此外我科的Ⅲ类切口手术多合并有急性腹膜炎需要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时间短,无法向择期手术那样完善肠道准备,腹腔内细菌含量高且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混合存在、细菌毒力强,因此最易发生切口感染。而切口感染一旦发生需要较长时间治疗,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降低医院床位周转率,同时也增加医生的工作量。目前在临床上虽然有多种方法去预防切口感染,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且Ⅲ类切口感染率仍然较高。因此需要我们对此进行临床研究。

负压治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难治性创面及深部感染的治疗[4-7]。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在Ⅲ类切口缝至脂肪层时,彻底止血后用碘伏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去除失活脂肪组织,在脂肪层底层放置细皮管,伤口缝好后皮管接负压球保持切口皮管处于持续负压吸引状态。其优点是:切口皮下负压吸引后可将切口皮下渗血、组织渗液、冲洗伤口时残留的液体吸出,避免缝合时遗留的无效腔,因伤口内的积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将其吸出后可破坏细菌繁殖的土壤;可保持切口皮下脂肪清洁干燥,减轻组织水肿,有利于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切口皮下引流管保持持续负压状态可有效的避免细菌顺引流管逆行进入切口引起逆行性感染;负压球体积小,且可夹在患者衣服上,携带方便,不影响患者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有利于伤口生长。此外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每天都要关注负压球内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并注意保持其负压状态以防引流管被堵塞。当负压球内液体<5 mL/天时,及时拔除引流管以减轻异物对切口的刺激而影响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切口皮下负压引流可降低普外科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任建安.腹腔开放疗法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7):508-510.

[2] 巫胡兰,蔡红卫,邹英.83例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4):433.

[3] 张先林,陈季松,柯少波,等.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1):2620-2622.

[4] 赵勇,李圣平,尚超,等.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10):811-819.

[5] Karaaslan F,Erdem M,Mermerkaya MU.Wound management with vacuum-assisted closure i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after surgery for spinal stenosis[J].Int Med Case Rep J,2014,8(3):7-11.

[6] 李维勤,童智慧,吴丛业,等.经皮穿刺负压冲洗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感染[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2,11(4):359-361.

[7] Aydin U,Gorur A,Findik O,et al.Therapeutic efficacy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ymphatic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ipheral vascular interventions and surgeries[J].Vascular,2015,23(1):41-46.

Clinical Study on Vacuum Suction by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For Prevention of Abdominal III Incision Infection

Wang Liang Chen Xinhao Lv Chunye(Nanjing Jiangn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vilidity of vacuum suction by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for prevention of abdominalⅢ incision infection.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abdominalⅢ incision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vacuum suction by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group(forty cases)and without vacuum suction by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group(forty cases).The clinical dat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sion infection,fat liquefaction of wound,times of removing sutures,post 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vacuum suction by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group were evide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without vacuum suction by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group(P<0.05).Conclusion Vacuum suction by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abdominalⅢincision infection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Subcutaneous;Vacuum suction;Incision infection

R619+.3

A 学科分类代码: 32027

1001-8131(2017)04-0326-02

2016-12-29

猜你喜欢

皮下普外科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