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寻水关:海龙屯访古

2017-09-28李飞

当代贵州 2017年35期
关键词:铁柱龙凤飞龙

夜寻水关:海龙屯访古

李飞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海龙屯考古工作站站长。长期致力于中国西南考古,研究成果曾多次获贵州社科成果奖,2 0 1 6年5月获中国考古学“金爵奖”。

“水关”是一个见诸明代文献的关口,应在白沙河谷内,不同于水门和左水关。结合这通碑刻,“水关”应该就在今庙灵嘴附近。

海龙屯一共有多少道关隘?

以屯前(即屯东)为例,向有土司杨应龙于屯前筑九关之说。诸葛元声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印的《两朝平攘录》记载:“止有屯前一条小路,又造极险九关:一曰海门,二曰飞凤,三曰海道,四曰铁铸,五曰飞虎,六曰飞龙,七曰朝天,八曰太平,九曰海源”。但现存的关口仅六道,自下而上依次为:铁柱、铜柱、飞虎、飞龙、朝天和飞凤六关。其中,飞虎、飞龙、朝天三关因匾额尚在,关名确凿,其余诸关的名实对应均存在问题。

我曾撰文讨论过海龙屯诸关,并以为诸事已明了。不料不久前,海龙屯村民刘远光先生来电告知,屯东南约2公里处白沙河畔的庙灵嘴有一清代墓碑,径称该地为“水关”。这一消息令我讶异和振奋。2017年7月28日,趁回屯之机,经过四处寻访,终于在夜幕降临时,于庙灵嘴的吴家坟山找到了这通碑刻。

此系咸丰十一年(1861)所立吴荣鋐墓碑,据铭文,吴氏“原命先皇乾隆癸丑年(1793)四月十五日寅时,于贵州遵义府首县北隅里五甲,地名水关生长人氏,享年六十七岁,大限亡于咸丰己未年(1859)九月二十六日未时,在原籍住宅因恙告终”。所在地属高坪镇海龙屯村和平组,小地名庙灵嘴,因河畔山峦上原有寺庙故名;又因所居以吴姓为多,又名吴家巷子,通往海龙屯的古道穿寨而过;墓在村内东侧。访之村民,该地至今仍称“水关”,附近又名“崖上”。

这一发现,引发新的思考。

首先,“水关”是一个见诸明代文献的关口,应在白沙河谷内,不同于水门和左水关。《平播全书·克破龙爪等屯五报捷音疏》记攻屯明军中的綦江路的报告:四月“十八日子时,奉令分发三路官兵奋勇大战……直追到水关,打破养马城。又攻克龙凤关、海门关、铁柱关、养鸡城”。对此《叙功疏》记:“十八日……攻至养马城,乘胜追进海门关、龙凤关、水关”。《叙功疏》记南川路:“十八日,合綦江路兵复攻进海崖关,连破海道、海门关,贼奔屯上,我兵即扎屯侧。自是,酋以铁柱关为守,不复得出关矣。”南川路总兵马孔英在《克破龙爪等屯五报捷音疏》中报告称:十八日,“攻进海崖关,连打破险关四道,杀至海龙屯。”上述四条文献所记载的都是同一件事。综合起来看,四月十八日攻克的关隘应该有:水关(海崖关)——龙凤关(海道关)——海门关——铁柱关,亦即从共存关系看,水关即海崖关,龙凤关即海道关。如此,“攻进海崖关,连打破险关四道,杀至海龙屯”,即是连同海崖关、铁柱关在内,一共攻克了屯前四道关口;屯前关隘,也确是九关,分别为:海崖关(水关)——海道关(龙凤关)——海门关——铁柱关——铜柱关(水门、左水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太平关(飞凤关)。铜柱与铁柱以下诸关,屯上已无空间摆布,均应处在白沙河谷内,其遗迹均已不存。

其次,结合碑文,“水关”应该就在今庙灵嘴附近。文献中俱记屯东为屯前、屯西为屯后,则屯北即为左,南为右。铜柱关因居铁柱关左,故称左水关。据此,民间对铜柱、铁柱两关的称呼正好名实相反,即居南临碾房湾者才是铁柱关。而若今庙灵嘴一带确即水关之所在,左水关在水关之北,或因此故,加一方位以示区别。另外,水关附近又有地名为崖上,似可作水关即海崖关之旁证。又庙灵嘴东北侧有道上通养马城,路多凿岩而成,称“梯子岩”,可与“直追到水关,打破养马城”的记载吻合。

海龙屯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状若潜龙浮水。屯前白沙河谷中另有海崖(水关)、海道(龙凤)、海门诸关,关以海名,一则表明其与水有关,一则是视诸溪为海。此或可解海龙屯一名的由来,也是确定水关位置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 / 李坤)

猜你喜欢

铁柱龙凤飞龙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铁柱与四嫂
相亲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铁柱与四嫂
收场
飞龙剪纸
进军魔环山
三全:收购龙凤之后
The Princess And The Dragon (公主与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