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珮蓁 把熱愛揉進事業

2017-09-27李春水

台商 2017年8期
关键词:客戶設計銷售

李春水

這裡簡直就像是塞滿一個個充滿樂趣的微世界新大陸,到處是玻璃、馬賽克、陶瓷、木頭的組合,只要低下頭看,就能發現一個微景觀;閒逛其中,總可以發現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禮品或飾物。

這是東莞市寶田生活館總經理張珮蓁的工廠產品展示區,在外人看來,更像是她的玩具收納區。

來回忙碌在其間,張珮蓁興奮地向我們展示不同種類物品的新奇功能和用法。她捧起一個玻璃小禮品擺弄,可以作為夜燈,亦帶有定時設置功能,自動定時開啟關閉;她又走到一堆茶具組前,拿起一個造型模樣像磨盤的,其實就是個茶壺。把茶和水倒進去後,只需輕輕「推磨」,泡好的茶水就從石磨縫中流出,流出的不僅僅是茶水,更是互相分享的情感。這一過程不會被水燙到,「我們管它叫懶人茶壺。」張珮蓁說。有意思的是,就連茶杯的造型都是復古的木桶。

就這樣一個充滿創意物件的陳擺空間,是張珮蓁和她丈夫創業、轉型的結晶。

前來大陸

早年張珮蓁和她丈夫兩人在臺灣與香港從事三角貿易,20多年來回穿梭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後來隨著到台客源減少,張珮蓁決定前往大陸尋找發展機會。於是帶著製造玻璃類禮品的手藝,張珮蓁和丈夫來到東莞設廠,至今已18年。

初來大陸的張珮蓁就遇到了挑戰,「需要手工製造的產品,真的很難生存。」近幾年隨著大陸對收禮風氣的鉗制和打壓,使得禮品行業開始萎靡,與其著急,不如重新尋找管道。張珮蓁一直在觀察,「許多商家或者活動主辦方舉辦活動什麼的,都是我的潛在客戶,他們辦活動需要贈送禮品。」在張珮蓁看來,大陸市場對於貴重禮品也仍有消化潛力。

儘管挑戰重重,張珮蓁對來大陸仍然深感慶倖:「很多年前我就想要做內銷,那時候忙,一直拖到幾年前。如今深感在大陸更有市場。」

剛進大陸的時候,張珮蓁選擇了從蠟燭開始入手,後來發現拚不過北方的蠟燭競爭,反而做燭台、相框、吊飾等裝飾品更有市場。

張珮蓁在材質上下了不少功夫,以玻璃為主,有珠子、貼馬賽克、鐵質等複合材質。這種複合材質組成的裝飾品一直以來均風靡歐美市場,「在歐美,民眾的家就好像樣品室一樣,幾乎每個角落都是擺放這種飾品。」

歐美風的裝飾品一度被認定是時尚及檔次追求的標準,因此隨著大陸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其市場也開始逐漸擴大。

也許精緻、細膩是文創產品渾身散發著最讓人「拿得起,放不下」的吸引力。在張珮蓁的產品展示區,一半產品是完全自主設計的,其餘的則是找來與之形成配套的。

熱愛美學

「有時候客人會因為裝飾而產生購買慾,進而來買一套茶具。」經過多年的摸索,張珮蓁對設計異常敏感,微小的細節如茶具組合擺放都能體現出她的細膩心思,「我常常講,不要光禿禿的一個茶具擺在那,那樣會顯得很生硬,必須要一個組合去裝飾它,讓它看起來更有價值、更生動。」

長期從事貿易,海外客戶的審美標準深刻地影響著張珮蓁。雖然不是學設計出身,但是用她自己的話來講就是「這20多年一直在積累美感。」海外的客人對個性化特別重視,「做外銷是很重視設計的,會依照你的設計去構思他們的設計。」

張珮蓁和丈夫的設計靈感來源比較多元化,有對其他產品的觀察參考,然後經過內化,做出自己的設計;有些客人也會帶來個性的圖稿,彼此相互交流設計方案,碰撞出新的創意火花。

張珮蓁組建了一個打樣組,每次客人前來都會有新的東西向他們推出,「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色系,我們會參考雜誌,參考國外的元素,然後去搭配我們自己的材質。因為我們自己是做複合材質的,複合材質就可以去做很多變化了。」

為了搭配材質,張珮蓁還開設了個陶瓷廠,然而還是遠遠不能滿足產品對材質的需求,原因是一個車間只能生產一種瓷;而在瓷質的區分裡,有細瓷、高溫瓷、低溫瓷等各種級別,其他的材質需要整合相關工廠以求更加多樣化,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

轉型

做貿易到做內銷的距離,遠遠不是台灣到大陸的路程可比的。

做貿易和做工廠、做內銷是兩回事,從生產設備到銷售通道,張珮蓁表示毫無頭緒,面臨重新開始摸索的重大課題。「飾品本身的價值不是實用類,它只是裝飾;但是要轉做內銷,它就應該比較家居生活化,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在銷售管道方面,張珮蓁尋求從商會切入,「包括廣東省婦聯、台商會、婦聯會等。」此外,銀行、保險業的理財產品銷售,也是張珮蓁的主要客戶群。未來,電商也是她在考慮的一個通道。

通過對產品新的理解和定位,張珮蓁又找到了外銷的機會,「現在慢慢將產品發送到台灣市場,一些買家到台灣採購,台灣保險業、銀行服務業是需求主力軍,他們有專人前來採購,採購以後他們要整批發回台灣。在台灣賣給他們的同行賺取差價。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的同時,會以送禮品的形式回饋客戶。」

單一的產品銷售並不能加分,張珮蓁很快變通。她發現,「禮品+禮品」的組合模式可以讓1+1大於2。「中秋節大家都愛送月餅,可是月餅總是進這家門又出來進下家門,被推來推去。」張珮蓁就在這上面做文章,嘗試做禮盒,一套茶具組附帶台灣阿里山茶,如此一來,禮送到了,收禮物的人也樂於接受。

「我很清楚內銷是一定可以做的。」張珮蓁很有信心,她現在打造的產品陳擺室經常吸引客人前來參觀,訂單也在參觀中產生了,張珮蓁欲借此慢慢擴大知名度,「希望打造品牌,擴充銷售管道。」

資源共享

轉型幾乎是所有的企業都在談論的話題,張珮蓁一邊撥弄她設計的夜燈一邊說:「不改進就沒得混了。」

「我們這一兩年開始想要轉型,其實轉型是很難的,轉不同型才叫轉型。」張珮蓁對美的東西總是充滿興趣和靈感,這也為她帶來了一些機會。在她女兒結婚的時候,她為女兒結婚現場精心全程進行了佈置,包攬了主持人、策劃等整個流程。「結果婚禮現場驚豔了整個酒店,連廚師都跑出來拍照,他們就覺得這個媽媽好用心!婦聯會姐妹也全力協助插花及一切細節,共同營造出一個溫馨浪漫的婚禮。後來好幾個姐妹的小孩結婚都是我幫忙佈置的。」張珮蓁的薛老師鼓勵她轉型做婚慶佈置,結果她卻借此機會做出了送給客人小相框等的桌上禮品,她這番別有心意的創意帶給眾多婦女會姐妹更多的是驚喜。

婦女會在台商圈子裡是不可小瞧的一個團體,2003年,張珮蓁就加入其中,經營這個團體,張珮蓁顯得無私奉獻,她亦是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婦女委員會秘書長。張珮蓁常常和婦女會的會務幹部聚會、奔走,她明白資源整合對於一個整體的重要性,「我的企業發展轉型,期許重點是要觀念改變,心態的改變,加上大家資源整合,共創商機,才能有好的推動,永續經營。一個廠子,光賣一個點也不成氣候,一定要靠大家。一個社團沒有互相交流,成不了氣候。」

對於未來,張珮蓁打算做一個生活館,開個實體店。她理想中的生活館是,客人一進門就可以買齊所需的物品。目前產品展覽室算是未來生活館的一部分,張珮蓁覺得還應該再填充一些項目。她正積極尋找專家探討更周全的規劃,「我希望在做的當中去摸索,讓企業在探索中不斷成長!」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戶設計銷售
歐俊軒:澳門帶給我設計的靈感
2020年3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2019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2019年9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2019年8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周其仁 製造業應更關注潛在客戶和潛在需求
立體訓練
堅持度身訂製夢想的時裝行者
燃點
國泰世華:「第一」資源「第一」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