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心理效应以减少班主任工作中的失误

2017-09-26宗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

宗丽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航向的舵手,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是学生进步的润滑剂。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善于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呼吁教育界多多关注此类问题,多给缺少此类经验的班主任搭建交流、培训的平台,以使教师健康、迅速地成长。

【关键词】马太效应 ; 晕轮效应 ; 标签效应 ; 定势效应 ; 布麦伦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09-02

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成败。然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一些常见言行却不自觉地使工作陷入误区,给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误区往往是班主任老师没有明确认识常见的心理效应造成的,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弄清楚产生误区的原因并加以防止。

一、马太效应——荣誉过度集中,学生“贫富不均”

我们经常把荣誉、奖励、表扬过分集中在几个优等学生身上的现象。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是精神上的“富翁”,而那些学习中下的学生什么也得不到,自然成了精神上的“贫困戶”,甚至连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也视而不见,不能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赏,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尊心严重受挫。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分析社会现象发现命名为“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标准仅仅是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学生来说,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班主任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利用好教育的“关键点”,给学生以激励和赏识。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时,对学习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不要忘记给他们“雪中送炭”。

二、晕轮效应——评定学生“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班主任往往是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丈量学生。就像月亮的晕轮向四周弥漫扩散,令人看不清月亮的本来面目,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也踏入这个误区,就会陷入迷茫,造成失误。实践证明,成绩一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比较内隐,而缺点和短处又往往比较外显。“晕轮效应”导致班主任看学生时,外显的缺点掩盖内隐的优点,就会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白遮百丑”的认识偏差,不能真正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工作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

三、标签效应——乱帖“标签”,草率裁定学生品行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某学生一个无关紧要的过错,就说是“品德问题”;一道题目不会做,就说他是“懒虫”、“不爱动脑筋”等。这些“烙印”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心理学家克劳特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被帖上标签的人往往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帖标签内容相一致。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慎之又慎,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四、定势效应——不以发展眼光看问题,“人云亦云”

当班主任学期初接一个新班或接收新学生时,总会千方百计地去打听、了解这个班、这个学生过去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更有的放矢,这本无可厚非的。然而所掌握的这些信息却常常在班主任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定势,使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带有一定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常常会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来判断眼前的人和事,下意识地把学生分成“好”“差”两组,用不同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不同学生。如对一个学生有好的印象,就“和颜悦色”甚至对他行为表现中的一些明显错误也持肯定态度;而对一个学生有不好的印象就“全盘否定”,甚至对他的一些良好表现也持否定态度。心理学就“定势效应”告诉我们,思维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必然导致思想僵化,而僵化的思想指导,必然造成工作的失误。定势效应不仅有碍于班级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碍于对学生现有表现作公正的评价,更有碍于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因此,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和班级时,应把重点放在这些学生身上有哪些好的品质、良好个性和特长上,尽量少去了解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犯过什么错误,有什么毛病,避免把这些信息当作经验带到工作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不要用“老眼光”带着成见看学生,应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用辨证的不断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做到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处理问题。

五、“布麦伦效应”——表率不力,方法简单、粗暴

一位班主任要求学生不准迟到,而自己却经常上课迟到;要求学生不要讲粗话,而自己上课却“笨蛋”、“傻瓜”地不绝于耳;要求学生不要乱丢废纸,而自己却烟蒂随手乱抛……可想而知,尽管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惩治手段,但学生迟到现象不断,脏话、粗话依然连篇,教室里纸屑、杂物随处可见。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布麦伦效应” 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教不力。“身教”既可以增强“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充分发挥“身教”的感召力,这样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二是心教不诚。教育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弄清除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整治学生的理由,把学生作为“改造”的对象。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对立、反感情绪,对教育形成“阻抗”,甚至“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三是言教不服。教育要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工作中出现的言者谆谆、听者茫然的局面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学生中出现了问题,一味地去“堵、管、卡、压”不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使学生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改正,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班主任工作中的消极心理效应,容易给学生的心灵蒙上抹不掉的阴影,给工作带来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言行和教育方式上探寻有碍于教育的因素,并加以克服,是值得班主任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心理学效应》《班主任工作》魏书生著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分享互助:平等全纳共赢
学术领域马太效应及其评价调控准则漫谈
北京专利资助政策体系研究
规避“马太效应”,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探析高校奖励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