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09-26王俊青

大经贸 2017年8期

王俊青

【摘 要】 本文首先具体分析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明确影响路径。其次,运用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从总量、比重等方面分析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最后,基于本文的主要结论,从扩大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角度进行了政策设计,为政府有关财政政策和农村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影响效应

一、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现状分析

财政支农支出作为扶持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是国家宏观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从我国当前有关政策看,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界定范围分为大口径、中口径、小口径三种统计口径。小口径指国家财政用于支持纯农业发展的支出;中口径指在小口径范畴的基础上,包含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等其他费用;大口径指在中口径范畴的基础上,包含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和政策性财政补贴。

1、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变动分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从2000年开始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从2000年的766.4亿元一直増加到2015年的12387.6亿元,,2008年创新高至5955.5亿元,直至2015年增加至12387.6亿元。其中2006年是由于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2008年是由于国家大幅度増加财政支农补贴额度,提高了财政补贴范围。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与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2000-2015年间,二者关系相对一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业GDP占我国GDP的比重逐渐呈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在我国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降低。从表3-1和图3-2还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低于农业GDP占GDP总量的比重,这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不一致。此外,随着我国逐渐增加对农业的转移支持力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与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渐趋一致,两者的数值越来越接近。

2、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是指农户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支出的费用,包括货物消费和服务消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无论是城镇还是農村,居民消费的绝对规模不断増加,居民收入与消费呈现一致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开始超过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从2001年开始超过3倍,直到2010年开始缩减,2012年达到2.8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1617.2元増加到2015年的5908元,增长3.65倍,剔除物价等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倍。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4186元増加到2015年的16674元,増长3.98倍,剔除物价等因素影响,实际増长1.12倍。

二、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关注和各项刺激性消费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从当前实际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较低,城乡消费差距依然明显。虽然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涉农收费逐渐取消,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没钱消费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有钱而不敢消费的情况仍然严重。为刺激农村消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基于本研究的有关成果,政府应重点考虑如下方面的政策设计。

1、扩大财政支农支出水平

从当前看,财政支农支出渠道多、管理部口多、资金使用分散,导致资金使用效果无法保证。因此,应积极整合现有财政支农支出管理体制,对不同渠道管理的资金,尤其是与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业基础建设投资支出等,更要强化统筹协调、规范使用和统一安排,既要防止撒胡椒面式的分散使用,降低使用效果;也要防止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使用浪费。三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来源,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农村资金援助体系。要积极发挥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政策导向作用,创新资金投入体制,引导民间资本、信贷资本进入农村领域,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和消费补贴,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解决农村生产资金短缺和可支配收入不足的问题。

2、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要积极创新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推动消费水平增加。首先,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多元化、农产品品种多样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増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増收;最后,拓展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来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非农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应积极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一是要合理增加农村财政教育支出,积极开展农民专项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能力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二是要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建设劳动供求信息平台,完善劳动用工市场,完善进城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子女入学入托制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

【参考文献】

[1] 李树培、白战伟.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动态演变—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考察[J].财经科学,2010(9):49-57.

[2] 贺京同、那艺.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一个财政政策视角的分析[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4-101.

[3] 李普亮.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5): 55-63.

[4] 吕炜、孙永平、范辉.社会公平、财政支农与农村消费需求[J].财经科学,2014(1):99-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