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非遗传承人的守与破

2017-09-26谭立鹏吴梦琳

新城乡 2017年9期
关键词:蜀锦花丝漆器

谭立鹏+吴梦琳

贺斌常说,“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手艺。”一项好的工艺要传承下来是不容易的,又有多少人可以耐得住寂寞呢?

蜀锦、蜀绣、漆器、银花丝、竹编这5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直以来被誉为成都的“五朵金花”,它们发源于成都,兴盛于成都。

在制作时,不仅要求制作者具备长年积累的功底,制作过程也很漫长。很多手艺人因为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选择放弃、改行。一些老技艺因后继无人渐渐失传,人们只能通过文献记载想象这些物件的华美,令人扼腕痛惜。

不过,现在在成都,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和传承着这些老技艺,虽然道阻且长,但仍不改初心。

银花丝传承人道安:老技艺,新设计

在文殊坊街上大大小小的工艺品商店中,有这样一间门店,里面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银器。

这些工艺品叫做银花丝。制作银花丝时,需要把银子拉成丝,然后按照已制作出的图形边框,用掐丝、填丝、织编和累丝四大技法,对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早在汉朝时,成都就已经出现这种工艺品了,但如今,会的人寥寥无几。

道安是这项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0多年来,她守护并创新了银花丝这一传统技艺。

她与银花丝的结缘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我第一次见到银花丝,觉得美极了。”道安与银花丝的相识之地是在当时的成都金银饰品厂,彼时的道安年仅18岁。

上世纪80年代,成都金银饰品厂的银花丝主要靠出口,生意兴旺,产品远销海外。但到了90年代,因失去了出口渠道,生意逐渐萧条,很多传统艺人相继转型。

在这种情况下,她对昂贵的银花丝工艺品进行改良,创作了银丝画,因成本低、制作简单,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国内销路迅速打开。

为了让更多人爱上银花丝,她开始招徒。她曾招过大专院校的学生,虽然上手快、接受能力强,但就是留不住。一是因为银花丝与其他传统技艺不同,它的制作需要一个团队,一个人学会也没法创业。另外待遇不高,也是招学徒难的原因之一。后来,道安改招30岁左右的下岗工人,他们相对稳定和专注些。

如今,道安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开始制作银花丝,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带来更时尚的创意。“我原来设计手饰讲究小巧低调、节省用料。我女儿一来就改变了风格,设计样式夸张、复杂。”道安原以为女儿的东西卖不出去,没想到每次参加展览,女儿的手饰总是第一时间卖完,“年轻人创意多,注重设计。”

道安说,银花丝太美,失传了就可惜了,自己要将这项技艺传承和发扬下去。

蜀锦传承人贺斌:耐住寂寞,守住手艺

蜀锦是“五朵金花”之一,也最代表四川特色。成都是蜀锦的故乡,锦官城之称由此而来。它是中国染织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蜀地特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這种织造技艺的传承靠口传心授,并要长期磨练才能掌握花楼织机的使用方法。蜀江锦院的贺斌是蜀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想起来感叹,在我这一辈里,我已是四川唯一一个能掌握蜀锦手工织造全套工艺的人。”

贺斌从17岁开始学习蜀锦制作,至今30多年,但他自称仍在学习中。

作为中国三大名锦之一,蜀锦手工织造技艺已延续了近三千年。虽然昔日浣花溪畔千机同梭的壮观景象已消逝不见,所幸蜀锦织绣博物馆里的几台坑式小花楼蜀锦织机尚存,贺斌和他的弟子们还在执着地通过经与纬的对话,娓娓叙说那些似乎已淡出人们视野的故事。

完成一幅蜀锦,要经过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木、装机、织造等一系列工序,而每一道大工序,又包含数道小工序,一一列举得上百道。贺斌说:“就拿‘织造来说吧,看似不过一个梭织的过程,但又涉及打节、打竿儿、拉花、投梭等工序,若无十足的耐性和对手艺的热情,完成起来几乎不可想象。”他一再感慨:“三年学艺,五年出活儿,这就是传统手工织造跟现代流水线作业的区别。”很多人也不愿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贺斌牵头设立了蜀江锦院贺斌创新工作室,让蜀锦技艺更加丰富,也能培育更多蜀锦传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批年轻人尽快成长,继而成为保护和传承蜀锦织造技艺的中坚技术力量,守住这门手艺。”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手艺。”这是贺斌常说的一句话,如今,最让他担忧的还是蜀锦工艺的流失以及传承人的缺失,一项好的工艺要传承下来不容易,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寂寞呢?

漆艺传承人尹利萍:一见漆器“定终身”

尹利萍与漆艺的结缘,与道安相似。

1975年,尹利萍被分配到成都漆器厂,从事漆器装饰工作,这与她最初期盼绘画设计有些偏差。但一看到漆器后,她就被其精美打动了,由此与之相伴40多年。

成都漆器有着3000多年历史,先秦至秦汉三国时期,官方、私营作坊都大量生产漆器,那时就已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于外邦。

“制作漆器需要72道工序,一道都马虎不得。”尹利萍说道。

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对成都漆器这项传统工艺产生了不小冲击。但尹利萍和她的团队,仍然坚守着。不论东西再小、再简单,即使是一个书签,传统的近百道工序,一道都不会少。

她的认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有客户来我们厂里参观之后,感叹我们的东西物有所值。”

品质得到了认可,尹利萍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到国外考察后,尹利萍提出了“把漆器带回家”,探索“让设计回归传统、让传统回归生活”的设计生产理念。

回归生活,主要考虑实用性,同时也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尹利萍和她的团队从食具开始做起,比如碗筷、茶具、酒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去掉成都漆器传统的繁复装饰,在尺寸、造型上以实用为主,纹饰简洁大方,追求环保、回归自然。她的尝试已被市场接受。

近两年,尹利萍和她的团队又开始尝试制作有生活气息的项链、手链等,并且与另一项国家级非遗——金、银花丝结合,制作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漆器。

尹利萍的坚守,对学生也是最好的“身教”,同时,她也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也从学生身上汲取了新知识。

传统的老技艺是岁月和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沉积,是生活的升华。老技艺在时代的发展中遇到了新挑战,但也激发出新形式新工艺,有了新发展。这离不开那些钻研、坚守、传承技艺的当代艺人,也更加离不开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endprint

猜你喜欢

蜀锦花丝漆器
非遗蜀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花丝镶嵌 精密如发的非遗绝技
木芙蓉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漆器收藏三问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