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门舌尖“三绝”

2017-09-26钱国宏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8期
关键词:津门麻花包子

■ 文 钱国宏

津门舌尖“三绝”

■ 文 钱国宏

天津美食有“三绝”,那是去天津必尝的美食: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儿炸糕。这三种美食居天津饮食文化排行榜的头把交椅,被誉为“津门三绝”!“绝”又有哪些“绝”的道理呢?

到天津旅游,有三种地方名吃是必尝的: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儿炸糕。这三种美食居天津饮食文化排行榜的前列,被誉为“津门三绝”!

“绝”有“绝”的道理,“津门三绝”绝非浪得虚名。

先说津门第一绝: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可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人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在直隶武清县下朱庄(今天津市武清区)。其父中年得子,自然喜爱非常,便给孩子起了“狗子”的名字——民间俗令:名字越贱,越好养活。高贵友十四岁时到天津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伙计,由于他心灵手巧嘴巴甜,所以很有人缘并深得真传。三年徒满后,他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部——“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精湛,料精馅足,做出来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煞是可人,因此生意十分火爆,以至于他忙得根本无暇跟进店的顾客打招呼,于是老食客们都戏称高贵友“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高贵友做出来的包子,自然也就成了“狗不理包子”了,而“德聚号”却戏剧性地被人们淡忘了。

高家的狗不理包子一脉传承且不断改进,今天已形成了6大类、98个品种的包子,技师们精心研制出以鸡、鸭、鱼、肉、海鲜及应时蔬菜、野菜、菌类为原料,采用蒸、煮、烤、烙等多种烹调技法,做出了“金针包”“龙凤包”“鸳鸯包”“香芹包”“大虾韭菜包”等,八方眷顾,斐名中外。

在天津有句俗语:“狗不理包子——18个褶”。这充分道出了狗不理包子制作的顶尖功夫。狗不理包子采用“半发面,水打馅”制作工艺,皮子薄而带韧劲;馅以精肉斩得细而匀,加姜、酱油、香油、味精、排骨汤等。捏出来的包子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个个呈菊花形状,且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齐整,色白面柔,酷似薄雾中的含苞秋菊。真可谓是:选料精良,皮薄馅大,口味醇香,鲜嫩适口,肥而不腻!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献给慈禧太后。老佛爷尝后凤颜大悦:“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1973年时,毛主席有一次特别想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生活管理员吴连登专程到天津买来了“狗不理”,毛主席吃后特别高兴,连夸名不虚传!

再说津门第二绝: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麻花”是中华老字号。清朝末年,在天津卫海河西侧十八街巷里,一个叫刘老八的人开了家“桂发祥”麻花铺,因其店铺坐落于十八街,所以天津人称此店炸出的麻花为“十八街麻花”。麻花是常见的一种油炸食品,但天津的十八街麻花却独树一帜:每个麻花中心都夹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红丝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锦馅酥条。麻花成型后,放进花生油锅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瓜条等小料。麻花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桂花含有丰富蛋白质;冰糖有润肺生津、和中益脾之功;核桃仁是滋补良药;清水红、绿丝可化痰、消食、下气;桔丝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能;小麦粉有养心安神、消肿止痛、除热止渴之功效;闽姜甘甜芬芳,爽心开胃,回味绵长;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芝麻“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可延年。”桂发祥麻花真是既好看又好吃,同时还富有营养。在天津民俗博物馆内,我看到一个长1.6米、直径0.4米的“麻花王”,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最后说津门第三绝: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因地而名。清光绪年间,回民刘万春在天津北门外的耳朵眼胡同内,开了家“增盛成”的炸糕店,由于他制作的炸糕选料精细,制作“走心”,炸糕皮酥、脆嫩、馅腻、香甜,深受食客欢迎,久之,人们便称之为“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最初选用上等黏黄米经水磨后发酵,又选上等红小豆煮烂去皮,加上红糖汁炒制成馅。包好后温油(130度左右)下锅,勤翻勤转,炸出的炸糕外皮酥脆不艮,豆馅香甜爽口。现在则改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为在滚油内炸成的金黄色球冠状,色泽金黄爆“刺儿”,口感外焦里嫩,酥皮脆而不硬,馅鲜嫩而不干,细甜爽口,香味芬芳,令人一尝之后,再难忘却!

耳朵眼炸糕营养丰富,兼有补中益气、温胃止泻、安神养颜、健脾利湿、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等食疗功效,难怪八方游客趋之若鹜、一尝为快了。

“津门三绝”,既是天津饮食文化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也是天津人引以为豪的地标美食。

天津人特推崇“津门三绝”,推的是记忆,崇的是民俗,更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在其中萦绕、飘荡,让人念念不忘……

(编辑 赵曼)

猜你喜欢

津门麻花包子
名家
义卖麻花有感
麻花
春华秋实出津门
爷爷的麻花
麻花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