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烈士纪念馆

2017-09-26王钰蕊

中国民政 2017年18期
关键词:罗荣桓哈尔滨市烈士

◎ 王钰蕊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烈士纪念馆

◎ 王钰蕊

1948年10月10日,在新中国的曙光就要到来之际,东北烈士纪念馆在松江省(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永久性纪念馆,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一、特殊意义的原址

东北烈士纪念馆大楼是一座白色的欧式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门前6根巨大的古希腊科林斯式廊柱托着山花,整个建筑高大而庄严。

大楼曾经是由绅商集资、俄国建筑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的东省特别区(现哈尔滨市)图书馆,于1928年6月1日动工,1931年6月竣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1932年5月,该楼先是被哈尔滨市政筹备所占用;1933年9月13日,又被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占用,将三层作为厅长办公室和较重要科室,二层作普通科室,地下一层则为关押室、刑讯室和死刑室。据曾关押在这里的抗日人员常佐晨回忆,抗日志士秘密处死之后,尸体会被推进其中一间密室里的绞人机中处理,日本在投降之前,为了毁灭证据,炸毁了绞人机。烈士纪念馆建在这里,既是对烈士的最好告慰,也提醒我们不忘那黑暗的岁月。

该楼所在的街道原名山街,1946年7月7日,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改名一曼街。赵一曼被捕后曾关押在这里。她在狱中给孩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彰显了她为革命不惜牺牲一切的顽强斗志。纪念馆与一曼街交相辉映,烈士精神光照日月。

二、哈尔滨的解放

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全国解放前成立,是因为哈尔滨在新中国成立前三年即获得解放,是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东北由苏联军队控制,原东北抗联占据有利地位的局面,中共中央派彭真、陈云、高岗、林彪、罗荣桓等率领11万军队和2万干部挺进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但为避免内战,1945年11月22日,中共力量被迫撤出哈尔滨。国民党接管哈尔滨后,老百姓认为“简直暗无天日”,特别是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身份留在哈尔滨的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被暗杀,更激起了人民的义愤。1946年4月26日,哈尔滨市各界代表130人联名电吁东北人民自卫军(前身是东北抗日联军)迅速进驻。28日晨,以挺进东北的原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主力,迅速而顺利地解放了哈尔滨。此后,通过剿匪、土改、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各级政权,共产党始终牢牢控制哈尔滨,东北根据地日益巩固。

三、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建立

获得解放的人们不会忘记烈士的牺牲。罗荣桓首先提出建议修建东北地区烈士纪念馆。1947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召开第十九、二十一次常委会,决定成立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事业筹委会,在哈尔滨市建立烈士纪念馆和纪念塔。1948年6月24日,原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在《东北日报》上刊登了《征求东北抗日烈士遗物启事》,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东北军区政治部移交了牺牲烈士的档案和遗物,“东北烈士纪念馆”的馆名也就此确定。

1948年10月10日上午9时,东北烈士纪念馆与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同时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开幕典礼和追悼大会。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哈尔滨市市长朱其文为东北烈士纪念馆揭幕,高崇民致悼词。党政军主要领导人林枫、罗荣桓、周保中、冯仲云、谭政等为东北烈士纪念馆开馆题词。哈尔滨各界代表200余人到会,向烈士敬献花圈。

建馆初期分为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馆,陈列形式为灵堂式,每个烈士都是黑白遗像,黑色环衬,下面是简历,相邻展室中间陈列烈士遗物。后来,被日寇残暴割下的杨靖宇、陈翰章和汪亚臣三位烈士的头颅也被陈列在展厅中。烈士用他们的鲜血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不可辱!正义必胜!

(作者单位:民政部档案资料馆)

猜你喜欢

罗荣桓哈尔滨市烈士
失去玉桂叶的日子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罗荣桓与萧华